银行股持续狂飙,大股东也踏空了?

发布时间:2025-07-11 00:03:14

本文作者:小古

银行股狂飙,不止股民踏空,连银行大股东都来不及完成增持计划了。

银行股大涨 大股东也没赶上趟

近期,银行股持续走高,工农中建等25家银行股续创历史新高。

今年银行板块指数累计涨幅超20%,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上半年银行股总市值较年初市值增幅约1.87万亿元。

从银行股涨幅榜来看,青岛银行以39.52%的累计涨幅摘得桂冠,厦门银行以38.50%的涨幅紧随其后。此外,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江苏银行、渝农商行、厦门银行、重庆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和苏农银行累计涨幅均超过20%。

银行股普遍具有体量大、估值相对较低、股息率高的特点,是大型险资偏好的股票类型。6月下旬,A股上市银行进入密集派发2024年度现金分红阶段。  近日,沪农商行、渝农商行和浙商银行实施了2024年度现金红利派发,至此已有26家银行落地2024年度利润分配,叠加已实施的中期分红,年度分红合计已达4273.83亿元。  据Wind统计,2024年A股上市银行现金分红总额将达6319.56亿元,相较去年增加了近200亿元,增幅为3.03%。  从分红力度来看,绝大多数上市银行都提高了分红总额。根据Wind统计数据,A股42家银行中,有39家银行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超过上一年,整体分红额度较上一年增加了186亿元。  分红规模上,国有大行是分红主力。据统计,六大行2024年度分红总额合计超过4200亿元,高于2023年。其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现金分红总额达到千亿元规模,分别为1097.73亿元和1007.54亿元;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紧随其后,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846.61亿元和713.60亿元。从分红比例看,多家银行现金分红比例均在30%及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为响应新“国九条”等政策号召,A股上市银行纷纷推出了中期分红方案,以增加现金分红频次和投资者回报感。Wind数据显示,当前有23家A股上市银行2024年中期分红已落地实施,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577.06亿元。  尽管分红比例较高,但当前上市银行普遍面临业绩增速放缓、净息差缩窄的窘境。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银行业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降至1.43%,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低。  经营业绩方面,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业绩同比下滑队伍有所扩大。数据显示,42家上市银行中,16家银行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12家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10家上市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同比下滑。

图片来源:互联网

银行股持续上涨,一些公告增持的大股东都称,股价涨的太快来不及增持。7月8日晚间,成都银行一纸公告让投资者们忍俊不禁:由于股价涨得太快,实控人大股东成都市国资委竟然来不及完成增持计划。

图片来源:互联网

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成都银行股价已较2024年初低点翻倍,涨幅高居上市银行前列。

成都银行的这次增持计划,源于4月7日特朗普掀起的全球资本市场史诗级暴跌。当关税风暴传至A股,当天成都银行也盘中罕见闪崩逾6%。作为A股的中流砥柱,次日,邮储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成都银行等纷纷公布增持股份计划。

其中,成都银行实控人成都国资委实际控制的成都产控、成都欣天颐拟不超过历史最高价17.59元/股的价格,合计增持不超过79,588,706股,不低于39,794,353股。以上限17.59元/股计算,本次增持耗费资金大概在6.9亿-13.9亿之间,增持时间为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

实际上,这不是成都国资委近一年内首次增持,去年12月,成都欣天颐增持了5,180,000股。只是本次增持计划公布后,成都银行的股价再次进入了一段快速上涨期,短短三个月便涨了21.51%,期间股价最高涨至20.96元,多次刷新历史新高。

随着增持时间过半,4月8日,成都国资委披露增持进展,便出现了1股未买的尴尬,理由是股价长时间持续超过增持价格,这在以往确实罕见。实际早在5月8日,成都银行股价收报17.65元,就已经超过本次增持价格的上限17.59元。不过,后续成都国资委表示还将择机逐步实施增持计划。

银行股从“破净”到“真香”

银行股的集体狂欢早已不是新闻。2024年全年银行板块暴涨42.18%,在35个Wind二级行业中勇夺涨幅冠军。

低利率时代下,险资是这场抢筹大战的主力军,2025年上半年险资举牌次数达到19次,其中9次瞄准银行股,7次砸向港股银行。

有意思的是,如今一些银行股投资者表示,每天活在上涨的恐惧中,都在讨论什么时候见顶。

银行股行情还能走多远?答案或许藏在估值修复的进程里。

尽管涨势如虹,银行板块仍是价值洼地。截至7月10日,42家上市银行平均市净率(PB)仅0.77倍,意味着股价普遍较净资产打七折。最新滚动市盈率7.27倍,意味着现价买入,7.27年就可收回投资本金。

回看银行股自2023年以来的修复行情,始于“中特估”,国资委要求央企解决“破净”问题,几乎所有上市银行都制定了《估值提升计划》,这成为银行股行情的核心引擎。

实际上,银行业作为“百业之母”,业绩跟广义货币M2的增速息息相关,具有永续性,在经济换挡期,自然成为香饽饽。不止在中国,在全球都在创新高,相对大盘指数跑出了超额收益。

图片来源:互联网

当前大多数中国银行资产仍处于破净状态,但ROE水平与全球主要银行水平相当,而且5%左右的股息率相较于全球大多数银行具备吸引力,因此是当下最具性价比的“核心资产”。

华福证券最新研报认为,从基本面驱动角度来看,上半年银行行情是红利行情的延续和ROE修复行情的预演。其指出,银行ROE拖累因素逐渐消化,银行业ROE触底回升的拐点渐近,增量资金有望持续流入。

从长周期视角看,当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下行,当房企风险逐步出清,当投资者日益成熟理性,银行股从“破净”到“真香”的蜕变,正是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的必然注脚。

分红力度持续加大 

银行股普遍具有体量大、估值相对较低、股息率高的特点,是大型险资偏好的股票类型。6月下旬,A股上市银行进入密集派发2024年度现金分红阶段。

近日,沪农商行、渝农商行和浙商银行实施了2024年度现金红利派发,至此已有26家银行落地2024年度利润分配,叠加已实施的中期分红,年度分红合计已达4273.83亿元。

据Wind统计,2024年A股上市银行现金分红总额将达6319.56亿元,相较去年增加了近200亿元,增幅为3.03%。

从分红力度来看,绝大多数上市银行都提高了分红总额。根据Wind统计数据,A股42家银行中,有39家银行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超过上一年,整体分红额度较上一年增加了186亿元。

分红规模上,国有大行是分红主力。据统计,六大行2024年度分红总额合计超过4200亿元,高于2023年。其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现金分红总额达到千亿元规模,分别为1097.73亿元和1007.54亿元;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紧随其后,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846.61亿元和713.60亿元。从分红比例看,多家银行现金分红比例均在30%及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为响应新“国九条”等政策号召,A股上市银行纷纷推出了中期分红方案,以增加现金分红频次和投资者回报感。Wind数据显示,当前有23家A股上市银行2024年中期分红已落地实施,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577.06亿元。

尽管分红比例较高,但当前上市银行普遍面临业绩增速放缓、净息差缩窄的窘境。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银行业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降至1.43%,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低。

经营业绩方面,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业绩同比下滑队伍有所扩大。数据显示,42家上市银行中,16家银行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12家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10家上市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同比下滑。

部分内容参考自:券商中国、深蓝财经、北京商报等

图片来源:互联网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