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识研究所
这个星期六,大家预测又是要被外卖三大家投喂的一天。
1分钱的奶茶,1.88元的炒饭,4块钱的面包硬是往消费者的嘴里塞。

从上周六7月5日开始,美团和淘宝两个平台就像是提前约定好的一样,不约而同地开始“大撒币”。饿了么满25-24元,美团满48-28元、满30-20元是一个接一个送,随便打开一个App,就被醒目的橙色开屏广告晃瞎眼。

据晚点LatePost消息,淘宝内部把这次行动取一个代号叫“淮海战役”,目标是一天冲破9000峰值到1亿单,美团业务团队在下午临时接到通知要跟进,拦截对手冲单,一口气多送了超过3000万笔订单,对淘宝的“闪电战”起到了一定的阻碍。
据美团内网消息,截至7月5日23点,当日订单超过了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超过了1亿单。淘宝闪购和饿了么则联合宣布,5号订单数超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过1300万,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超过2亿。
极端优惠下,大量用户蜂拥而至抢券下单,平台服务器承受不住压力甚至崩了,官方还出来“炫耀”式致歉。同时淘宝闪购还开启了“超级星期六”,每周六都送出涵盖5个时段的加码券包,包括早餐、午餐、晚餐、下午茶及夜宵时段优惠券。
就这样,新一轮的外卖补贴大战眼看着火速来袭,三大家谁能让用户将羊毛薅个爽,或许是这个周末全网最关心的事。
哪家外卖最便宜:美团吃饭, 淘天喝水,京东买药买数码
“发生了件非常玄幻的事,周六我抢到美团的0元券,商家爆单后两个小时都没有出餐,我是211号,订单都叫到398号了,最后骑手给我他跟别人换的142号奶茶送过来了,0元购的茶百道,配送费2元,因超时配送准时宝赔付6元,最后我还赚了4块钱。”

此次周六“0元购”的消息在互联网上不胫而走,补贴激发的消费热情带来了空前的订单峰值。有人选择直接前往线下门店自提,立马享受“0元购”的福利;也有人选择在线下单,即便达不到完全免费的标准,只需凑够起送金额,也能以远低于日常的价格平时要20元的奶茶。
“周六晚上7点,我的各个羊毛群里开始疯狂转发神券链接和口令,过会我的亲戚朋友都来问我点外卖没,我赶紧号召一家人用8个美团账号抢,每个账号都领到3张0元券和大额补贴券。”做零售生意的李超乐开了花,平时他就经常在各种低价渠道进货给自己超市卖,这次直接省了上百元。
李超还特地对比了下三家外卖平台的价格,美团的餐食基本每单能减将近20元,吃饭要便宜多了,淘宝闪购各种10元无门槛券,点奶茶咖啡一般4-5块钱就能搞定,京东则在买药、数码等本地服务上优惠力度明显。
“伤情”最严重的除了奶茶店,负责同城零售的超市、便利店也成了消费者疯抢的对象。
某超市店长崔进,在上周五就接到淘宝闪购通知,一天后平台会发放大额补贴,他已经提前备了一批货,但没想到这波直接把店干“瘫痪”了。“当天中午我就看出苗头不对了,喊了俩哥们给我帮忙,晚上7点多,打单机前就已经堆成了小山,打单的速度都跟不上出单的速度,于是我叫店员直接用手抄,后面实在忙不过来,干脆打电话给公司,让暂时关闭超市的外卖渠道,看发完了还有多少东西卖,结果算完发现7月5号一天是平常两天的量。”
虽然补贴力度空前,但商家的利润其实并没受影响,据崔进反映,消费者虽然买一大堆东西只实付10几块,但是平台会通过商家补贴把优惠的钱反回来,只是说订单上商家先行垫付了。
消费者实打实享受到了福利,商家增加了订单,骑手也增加了收入。
京东骑手马遥告诉我们,在他常去的商圈以往只有7-8个骑手常在门口候着,现在平台给高温补贴、跑单活动外,又推出任务激励单补贴,中午两个小时就赚了125元,到了周末中午,会有30-40个骑手乌泱泱一片等着接单。

新识研究所也实际测试了下,在三家平台上买药,同一家海王星辰连锁店,美团预估送达的显示时间比其余两家要快10分钟,淘宝闪购、京东速度上无太大差异,都刚超过了半小时。

而在补贴力度上,我们选取了同一家天济大药房10g*9袋/盒的999小柴胡感冒灵,在领取了所有平台券后,京东以103.8元的价格略微领先美团的119.8元,淘宝闪购还要170.5元。可见各家在商品和类目上是有抉择的,目前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补贴一直是互联网企业在开拓市场阶段惯用的手段。尤其是在外卖行业,大多数用户对价格较为敏感,往往倾向于选择更优惠的平台,因此通过补贴可以快速培养用户的下单习惯。
美团和饿了么在早期争夺市场份额时,也都大量依赖高额补贴,在京东入局前的两强争霸阶段,两家平台都曾投入超千亿元的资金用于补贴大战。
然而,外卖用户的注意力始终是稀缺资源。对平台而言,能否占据用户心智是首要课题,这也是补贴大战试图达成的直接目标。
从近年的市场份额不难发现,美团用十余年时间完成了市场培育与用户习惯的塑造,早已成为更多用户习以为常的外卖选择 。因此,单论外卖赛道的竞争格局,美团扮演着 “守擂者” 的角色,而后来者京东以及重整旗鼓的淘宝闪购,则需要向其稳固的市场地位发起挑战。
这次淘宝闪购主动掀起了第二轮外卖补贴阵势浩荡,但如果不能持续输血,商家真金白银的支持、用户的忠诚度恐怕都会受损。京东现在就有些烧不动了,口碑遭遇了一定的滑坡,现在还要被迫卷入这场遭遇战,可能要下“血本”才能追上美团淘宝的脚步了。
做外卖, 淘天京东以攻为守,美团以守为攻
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的逐渐消退,传统电商普遍面临流量增长的瓶颈,陷入不同程度的“流量焦虑”。在此背景下,如何对资本市场讲述一个有前景、有吸引力的新故事,成为各大巨头亟需思考和破解的课题。
为了寻找新的流量突破口,外卖大战和同城“万物到家”的竞争被推到了台前,被视作下一阶段竞争的关键赛道。
但我们需要确立一个前提,即时零售与传统电商并非彼此对立的两个领域,而是一种互补又促进的关系。表面的外卖大战更多是为了引流,内里的即时零售竞争是为了履约能力。
本质来说,美团只要保住餐饮这个外卖基本盘不输,就能有很好的基础。
美团看似最近被京东淘天围攻得很狼狈,但是美团从战略进展来看仍是以守为攻,毕竟美团从前几年开始不断加码布局都即时零售中美妆、服装、3C、医药等品类,都是美团以前不太涉足的增量市场,是在抢淘天和京东的基本市场盘。在互联网行业里,以高频打低频,抢到就是增长空间。
而反观,餐饮作为一个对短途高效配送能力和商户覆盖密度要求极高的品类,对于淘天和京东而言,若没有数年时间和千亿级的持续投入,几乎不可能真正突破美团所构筑的竞争壁垒。这一点,淘天和京东心知肚明,布局外卖和餐饮并非真正的战略目标,也不具备长期大规模投入的性价比。
实际上,这一举动更像是在用户心智中植入“即时零售”概念的一种策略性“掩护”。
阿里京东以“进攻”作为防御手段,表面上看是通过外卖业务切入美团的餐饮地盘,实则意在用户心智中建立“淘天和京东同样具备强大即时零售能力”的认知,让用户意识到,在淘天或京东不仅可以网购,还能实现点外卖、买商品“小时达”的便捷体验,从而守住自身在线零售的基本阵地。
其淘天京东的真正意图,大概率还是在守住美妆、服饰、3C、家电和医药等基本盘。淘天京东必须稳住这些在线电商中高价值的核心品类不被美团侵蚀,有了这些基本盘的市场份额被对手大幅蚕食,才能让淘天京东安睡。
而即时零售中的美妆、服饰、3C和医药等品类,是美团此前并未涉足的新增市场,实际上是在争夺淘天和京东的核心用户群与主营业务。面对这一趋势,淘天和京东之所以选择全力出击,是因为其传统的在线电商基本盘正不断被侵蚀。
对三大巨头而言,外卖大战真正的战略价值在于通过高频的即时消费需求,带动相对低频的传统货架式电商业务,从而为趋于疲软的传统电商模式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正因如此,京东和阿里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外卖服务整合进各自的主站APP中,提升用户粘性,锁住流量,而非花大力气另起炉灶开发独立应用。
毕竟在存量竞争的时代,用户的注意力已成为最稀缺的核心资源。
正如淘宝通过引入直播、短视频和小游戏等内容形式,美团也上线了小说、短剧等服务,打造“超级APP”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共识。在京东和淘宝相继布局外卖业务后,用户点餐前需先打开平台主APP,进入闪购或秒送页面,外卖优惠券也被整合在与电商券同一的卡包中。
同时各家侧重点也不同,美团闪购正加速布局,仓库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扩张;京东也高调进军外卖领域,在供应链上持续投入;阿里则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收缩战线、整合资源的战略路径,以应对当前的竞争格局。
阿里下的决心显然比另外两家要大,先是让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达成深度合作,同时全面接入饿了么的丰富供给资源,打通天猫官方旗舰店与小时达的商品体系与价格机制,打造更为坚固的近场零售护城河。
紧接着,摒弃了实行两年的“1+6+N”核心战略,将本地生活板块中的饿了么与飞猪,正式整合进入处于核心位置的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即原中国商业板块与淘天集团)。范禹与南天将继续分别执掌饿了么和飞猪,并直接向蒋凡汇报。
这次调整远非简单的业务合并,而是一次深层次的战略资源整合。尽管两者仍将维持公司化运作模式,但其业务决策与执行将与中国电商事业群实现目标统一、行动协同,真正实现“集中火力打硬仗”。
阿里正试图将淘宝这一国民级应用进一步升级,打造为一个涵盖“购物—餐饮—出行—娱乐”的全方位生活服务平台,成为用户日常消费的核心入口。
从短期来看,阿里的这轮深度融合,是对美团、京东等竞争对手频频出击的有力回应,旨在稳固其在本地生活领域的竞争力;但从更宏观的角度观察,这也是阿里在新消费时代争夺生态制高点的重要布局,通过内部协同与组织重构,构建一个更加系统化、协同性强、增长潜力更大的“超级消费平台”。
如今外卖三巨头之间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从补贴到舆论战再回到补贴,胜负可能就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见分晓。谁能成功抢占“疯狂星期六”这类具有标志性意义的IP资源,谁就有可能在短期内占据上风,赢得这场外卖大战的关键一役。
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个星期六,或许又会是一个超级补贴日,静待便宜羊毛薅不完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