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这所朝阳低调老牌名校,凭啥成为升学赢家?

发布时间:2025-07-12 20:03:04

本文作者:小古

图片来源:互联网

朝阳基础教育持续发力、势头正劲!

从“绽放”到“跨越”,好消息一个接一个。

“宜学”朝阳的招牌越擦越亮!

朝阳教育在推动“北部提升”与区域均衡发展的进程中,有一所学校凭借扎实成效赢得朝阳区委区政府认可,为“宜学”朝阳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图片来源:互联网

可以说,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和一”)跟着朝阳教育一起成长,亲历并为区域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上世纪六十年代建校,早在1978年就评上了朝阳区重点中学,2005年又被评为北京市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24年,朝阳区集团化办学新版图公布,和一已壮大成为一校十一址,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体化办学的教育集团,拥有8200余名在校生和720余名教师,助力实现“以强带弱、建设一校、带动一批、辐射一片”。

今年高考取得677分的张同学,进入全市前1.2%,在和一扎扎实实读了十二年。老师们评价他“静水流深”,这份低调平和的气质,与培养了他12年的母校一脉相承。

和一正是这样一所低调深刻,却始终在朝阳北部教育版图上稳健发力的实力派。

熟悉学校的人士指出,和一连续多年获评朝阳区小初高育人质量优秀校。对比中招入口和高招出口,高分段学生增加不少,大多数学生的录取位次有很大提升。近年,更有2名学子圆梦北大,一梯队学生八成以上被985、211、双一流高校录取。今年高考,各高分段(近680、650+、630+、600+)人数达到近年新高,一梯队学生全部达到本科特控线(一本)。

朝阳这所低调的老校、名校,其持续生长的力量,来自学校65年熬炼出来的“和合”教育文化以及保持改革创新的育人行动。

“和合”是对“个性”与“共生”的双重敬畏——既意味着“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容得下每个生命独特的棱角,又倡导“和而大同、互融共生”,真正把“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中成长”刻进学校的发展基因。

图片来源:互联网

图片来源:互联网

硬核名师矩阵亮相!

9大学科领军人物就位

在和一,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和合”教育文化的守护者。

正如优秀毕业生张同学所言:“从小学到高中,每一位老师都在身体力行地诠释‘和合’精神的真谛。”

据了解,和一高中共有教学班36个,学生1595人,一线教师135人,其中博士后、博士15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20人次,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占比68.8%。

和一的师资贵在持之以恒的队伍专业发展,每个学科发展均衡且均有领军人物,由此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教育理念新、科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起来看看什么叫硬核名师矩阵——

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李继朋,是朝阳区拔尖创新人才专家教师;

北京市特级教师陈守俊,善于创设教学氛围,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北京市正高级教师李金花,担任朝阳区兼职教研员、朝阳区高考模拟试题命题小组成员;

北京市物理正高级教师梅晓璇,创新实践“随手就做,随地就做,随时就做,谁都可做”的可移动物理实验,辐射全区和市内外物理实验教学;

化学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李书明,多次参与朝阳区高三模拟试题编写;

北京市生物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生物特级教师潘勇,坚持“为学生长远发展而教”的教学理念;

北京市政治骨干教师、北京市政治学科带头人冯燕玲,是朝阳区政治学科兼职教研员,朝阳区拔尖创新人才专家教师;

北京市地理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马卫华,是北京市重要考试命题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中考评估组核心专家;

北京市正高级教师朱莉,北京市音乐学科带头人,学校阿玛斯合唱团指挥。

值得关注的是,新高一师资团队堪称“黄金配置”,包含特级教师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人,正高级教师3人,博士5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3人,教研组长8人。

图片来源:互联网

和一中的教师团队,专业得让人信服,负责得让人暖心。

就读于北师大的杨同学回忆,历史老师把课本“讲活了”,语文李老师“点燃了他对人文社科的探索热忱”,英语孙老师教风严谨,“高标准严要求”,也为他在大学期间进修双语课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考入中央民族大学的许同学感激母校“沉稳而扎实的教学节奏”:“我的数学老师不赶进度,一个知识点反复讲透,给予我们充足消化时间,更愿意按部就班地为我们打好基础。”

张同学感念老师们“秉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帮助我们锤炼出扎实深厚的学科素养。”

考入中国政法的郭同学,至今还记得“老师们课间午休都耐心解答各种疑问”。

北交大的胡同学,用“师生情深似海”形容在合一的六年:“从课堂讨论到高考冲刺,老师的关怀无微不至,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我们面对挑战的勇气与智慧。”

“和合”教育文化的生命力,在讲台上扎根,又在师生日常相处中绽放。老师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用爱培育爱,让每个孩子自信生长。

图片来源:互联网

图片来源:互联网

朝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集团基地校!

多维度、长链条、全场景激活潜力

在真正反映学校学科实力的舞台上,时不时就能看到和一的身影。

2025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北京赛区预选赛,和一斩获两枚奖牌;高二李同学更拿到地理奥赛预赛一等奖,和其他学校的三人组成北京队冲进国赛,并捧回了银奖!

2025年高考,李同学高考化学满分100分,他在高二时还获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一等奖,代表北京赛区参加国赛决赛,荣获银奖。

今年,和一还成为朝阳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集团基地校。

图片来源:互联网

从“和合六质”课程体系的科学设计,到集团化办学的资源联动,再到拔尖创新人才基地的实干培养,和一用一套“组合拳”,展现出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和合六质”课程体系构建起多维立体的育人空间。

“和合六质”课程体系,包含和德、和智、和健、和雅、和创、和行六大课程目标,呈现为一个人素养的六方面特质。

横坐标覆盖面广泛,涵盖六大领域课程群,分为人文与社会、数学与科学、工程与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实践与生涯六大领域。

纵坐标进阶明确,从基础型到拓展型再到研究型,能力螺旋上升,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兴趣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生在夯实基础、提升素养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各美其美的专长发展与美美与共的集体成长。

图片来源:互联网

利用集团办学一体化优势,设计出创新人才长周期培养的全链条。

打破学段壁垒,完善课程贯通与融合机制,盘活高校、教科研单位、社区、家庭等多种社会资源,显现出集团作战的优势。

图片来源:互联网

自从成了创新人才培养集团基地校,和一的“牛娃”更是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2025年“中学生英才计划”2人入选;第 24 期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中学生进实验室” 项目,全市175个名额,和一占了4个!4名学子在第44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荣获两项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一项创客作品二等奖及两个专项奖。

早在2004年,机器人社团便开启了科技创新的序章。近三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近20次区级以上机器人项目展示活动,学生多次荣获国家级、市级奖项。

近年来,和一先后获得多项重量级荣誉,包括北京市课程建设先进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秀校;2024年,学校再次评审为北京市金鹏科技团校、北京市金帆书画院;2024年,学校成为“英才计划”北京地区基地校、清华大学“国优计划”教育实践学校、北京大学科学教育基地校等,每一项都是对学校育人实力的有力印证。

图片来源:互联网

图片来源:互联网

新增29个直升名额!

如何让每个孩子自信成长?

值得关注的是,和一今年新增了29个集团直升指标。

作为朝阳北部的“龙头校”之一,和一依托一校十一址的庞大体量与清晰分层,让孩子在集团内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高中校。

不仅如此,学校成立和一教育家书院,以“双名”工作室为牵引,推进集团大学科部建设,构建集团教师发展共同体。杨艳校长强调精准把握三组关系,即学段教研与贯通教研的关系,学段贡献和长周期培养的关系,学科贯通和跨学科融合的关系。

学校整体布局这一切,都是为了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持续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托举每个孩子自信成长。

图片来源:互联网

张同学真诚说道:“在这里,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鼓励我们勇敢探索、充分发展,最终成长为独一无二、充满潜力的自己。这份包容与信任,是母校送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许同学心中的校园“充满人情味”,“独特的教育理念打动了我。我感受到了充分的关怀与尊重。”

对外经贸大学就读的赵同学则在这里“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更收获了成长的力量。”

毕业生亚坤曾担任阿玛斯合唱团的女中声部长,收获了不少的市级奖项,“一群志同道合之人为共同目标前进,太爽了!”

北大的宿同学至今难忘合唱团的排练时光。“朱老师一挥指挥棒,每个声部彼此融合,汇成高低错落归于一处的水流,身处其中总会感到一种很安稳很踏实的幸福感。”

这支拿过5次国家级、市级金奖和特等奖的合唱团,展现出“和合”精神的强大合力,也让自信的光芒自由绽放。

正如杨艳校长在和一办学准则中明确的那样,

我们要“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竭尽全力帮助老师,以利于老师竭尽全力帮助学生;把资源用在育人一线。和一以稳定的学校办学准则,坚持教师优先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帮助每一个学生在自信中成长。”

文 | 京教君

素材 |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提供

图片来源:互联网

图片来源:互联网

图片来源:互联网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京城教育圈」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星标一下★为了更好的我们

欢迎 | 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走之前记得点个“心心”哟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