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届生小李在招聘会现场长吁短叹,手中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已投出的近百份简历,却没有一家企业给出回应。他苦笑着回忆:当初“智能建造”这个名字听起来多么高大上,辅导员还信誓旦旦地说这是“土木工程plus”,前途一片光明。可现实却是——他在二十多场招聘会上奔波,简历如同石沉大海。
2025年的毕业季,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1222万,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当就业市场上充斥着迷茫不安的毕业生时,一场关于高等教育的“新旧交替”也在无形之中来开序幕。
因为与此同时,新一届高考生正在经历填报志愿的关键时刻,殊不知像小李学长这样因为选错专业而悔不当初的毕业生还有很多,而如今,对于即将迈进大学校园的高考生们来说,警惕这“4大虚假繁荣”的专业,是避免提前踩坑的关键一步。

这4个专业若扎堆报考,虚假繁荣的背后是毕业即失业
为什么说有些专业是“虚假繁荣”呢?其实就像小李同学所经历的那样,他们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也被一些虚假的表象所欺骗了,本以为选择了这些专业前途一片光明,却没想到毕业后连找工作都难如登天。
但好在这1222万应届毕业生的经验之谈,给高考生们提供了“避雷”的关键一步,避免扎堆报考这4个专业,就是避开“毕业即失业”陷阱的第一步。

首先要说的,也是小李同学踩过坑的“智能建造”了,“智能建造”专业如今成了不少学校“捆绑销售”的典型代表,很多高校为了提高招生分数线,将其与计算机等热门专业打包招生。
学生冲着计算机专业而来,却因“服从调剂”被分配到智能建造专业,而如今的就业市场行情能够明显看出,基建和房地产行业已经不再是黄金时代,普通毕业生没有强有力的人脉关系和家庭背景,想在该领域找到对口且满意的工作难度极大,更别说站稳脚跟了。

除了“智能建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是不少应届毕业生心头的痛!该专业作为经贸类专业,在部分院校的报考分数可一点都不低,且该专业颇受文科生、尤其是女同学的青睐。
但这个专业和就业方向的要求本身就是割裂的,不少国贸专业的同学毕业后才发现:论专业对口,自己在课本上学到的东西早就被市场所淘汰了;论一技之长,自己在英语上的水平又比不过英专生。

很多优质的外贸企业,宁愿要一个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都不愿意首先考虑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再加上一部分该专业的学生直到毕业后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本质也是销售,就更后悔自己当初的抉择了。
不过该专业被炒热,其实跟“经济热”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近两年经济大类的热度稍有降温,但很多女同学还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选择该专业,最终在就业上吃了亏。

专业选择如同一场博弈,避开雷区+理性选择才是致胜关键
第三个专业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这个专业的就业率也同样令人担忧,其原因在于医院检验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人力需求持续下降。许多医院检验岗位几年才开放一次招聘,僧多粥少,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愈发困难。
最后一个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该专业被宣传为能进入半导体芯片领域的“致富捷径”,可实际上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技术门槛极高,非顶尖院校的本科生甚至硕士生很难触及行业核心,至于中低端材料领域早已产能过剩,毕业生就业形势也是不容乐观。

面对1222万应届生的激烈竞争,专业选择变得尤为关键,对于高三生来说,即便积极收集信息也难以做到了解所有专业的基本情况,对此,如何简单判断一个专业是否“靠谱”成了志愿填能否报取胜的关键所在。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警惕那些为蹭热点而设置的“缝合怪”专业,这类专业课程设置混乱,毕业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其次,不要迷信名校光环,即使是985高校的弱势专业,就业率也可能大幅落后于其王牌专业。

最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反向关注一些“冷门但有潜力”的专业,如动物医学专业、海洋工程、智能影像艺术等,这些专业虽然知名度不高,但需求稳定且缺口大,薪资水平可观。
专业选择如同一场博弈,有人搭上时代快车,有人却踏空原地踌躇。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除关注兴趣特长外,也可以充分考虑未来就业前景和社会需求变化趋势,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