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发火:能录取清北为啥不报?3位高考生说:我的高考,我做主

发布时间:2025-07-14 10:03:05

本文作者:小古

老师痛心疾首,培养了你们三年,你们都是年级学霸,分数明明能够录取清华北大,为什么不填报清北志愿?老师的心血付之东流了!

三位学生说,我的高考,我做主,凭啥要听你的?

图片来源:互联网

这三位学生是江西瑞昌一中的,他们在同一个尖子班,这个班私下里被老师和学生叫作“志远班”,班里集中了学霸,是学校专注于培养清华北大学生的地方。

其实,今年高考,江西瑞昌一中有四名学生分数达到了清华北大录取线,清北老师也抛来了橄榄枝,希望他们报考。学校老师也笃定他们会报清北的志愿。

结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学生填报了清华大学,其余三人都放弃了清北的志愿。

这三个学生抛弃清北的原因是,他们的分数虽然可以上清北,但是只能报强基计划的核物理,医学部,护理或者考古这些冷门基础学科。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三个学生踌躇再三,决定放弃清北,分别报了复旦大学的微电子,上海交通大学的人工智能,浙江大学的计算机,这三所大学都是华东五校成员,且在985大学中排名前五,关键是还能学一个自己喜欢的热门专业。

这件事情一经发生,在线上线下掀起了轩然大波。

网上流传,江西瑞昌一中为打造这个尖子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三年投入百万,花高价请学科专家来讲课,老师抱病坚持上课,牺牲假期全程陪学生备考,目的只有一个:冲刺清华北大!

结果明明可以送走4个清北学生,如今只有1个,其他3个都跑了!

学校和老师那个气啊!

图片来源:互联网

班主任在志愿填报结束的那天半夜,在班级群里发了一条上千个字的控诉信,说你们这几个学生太自私,完全只想到自己,根本没有想到学校和老师。

这几年学校付出的是百万经费,老师们付出的是一腔心血。如今全白费了,他痛心疾首的说这是自己教育的失职,还说了句下辈子也不想记得朱、涛、夏这几个人了,拜拜了。

说完,班主任直接将班级群给解散了,他这一夜肯定难以入眠!

那么问题来了,学校和老师为什么下这么大的血本?学生一旦放弃清北就如此痛心疾首呢?

说白了,是教育功利主义作祟。

图片来源:互联网

学校培养学生变味了,学校投入资源,老师陪伴学生,本来是教育者本该做的事情,可是他们教育的目的是多考上清华北大,用来给学校撑门面,学校名气大了,能够吸引更多的生源,清北录取率成了悬在老师和学生头顶的一把剑,教育本来的初就被功利心挤得变了形。

教师为什么对清北如此执着?也是因为功利心。

老师送走一个清北,比送走十个其他名校的学生都强,老师从此扬了名,成了“名师”,评职称、晋职晋级都不成问题,还有不菲的一笔奖金拿。

奈何学生不听话,一切都打了水漂,师生情在功利面前稀碎稀碎了。

我倒认为这三个学生很有自己的主见,并没有做错什么。

图片来源:互联网

这三个学生分数虽然够清北的录取线,但没有优势,即使被清北录取,也只能选择清北的“强基计划”专业。

什么是强基计划呢?

强基计划诞生于2020年,初衷直指国家科技突围的痛点,即选拔培养有志于基础学科研究的拔尖人才,破解关键领域“卡脖子”困境。

招生专业锁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冷板凳”学科,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

这3位学霸放弃清华北大的“入场券”,转而选择其他985高校的热门专业,撕开了强基计划实施五年来的尴尬真相。

图片来源:互联网

这几年,因为强基计划专业没有了吸引力,只得降分录取,比如2024年山东大学北京理科强基线仅583分,比统招线直降55分。清北强基生普遍比统招线低2-10分。

如果分数擦边,那么报名校的强基计划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如果考生高考裸分过线,不如放弃强基。

因此,强基计划陷入“高分不想去,低分去不了”的怪圈。

江西瑞昌一中这三位学生,难得清醒,他们没有人云亦云,没有听从学校和老师的苦心劝解,他们没有看上清北强基计划的冷门专业,而选择了当今的热门专业,这种勇气在功利主义盛行的教育环境中尤为珍贵。

图片来源:互联网

也有人说,这三名学生也是功利主义,他们选择其它大学的热门专业,而放弃清北冷门专业,还不是为了将来好就业?

那么问了,学生这么做有错吗?

我赞同三位学生那句话:我的高考,我做主!高考志愿本身就是要符合学生自己的愿望,录取又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谁也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

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呢?请在评论区里留言,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