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1!县城事业编遭疯抢,大学生“铁饭碗”争夺战有多激烈?

发布时间:2025-07-14 20:03:13

本文作者:小古

前不久在安徽某县级市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报名情况激烈,平均竞争比接近100:1,最高职位竞争比高达487:1。普通的县城事业编,487人争夺1个岗位,这样的竞争比甚至超过了许多名校的录取比例。

图片来源:互联网

1)

我们都知道,过去县城的事业单位岗位根本不是高校毕业生的首选,但如今却成了香饽饽,遭到大学毕业生的疯抢。这说明现在的大学生群体,对“稳定”有着前所未有的渴求。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是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近年来,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面临转型挑战,许多行业的发展放缓。互联网大厂的裁员风波、民营企业的生存压力,让许多人对私人企业的未来缺乏信心。相比之下,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岗位薪资稳定、福利保障齐全、社会地位较高,提供了极强的安全感。

其次是社会心态的变化。“稳定压倒一切”成为了许多家庭和年轻人的共识。尤其是在高学历群体中,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获得的高等教育,最终却只能在不确定性极高的市场中搏杀,这让他们感到焦虑,所以大家都来竞争“可见的、可预期的未来”的在编岗位。

可是如果所有人都往“稳定”这个方向努力,那这条路就会变得异常拥挤,并充满风险。极度的竞争和内卷化趋势,给无数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导致身心崩溃。另外,当全社会都陷入“考编”的狂热,个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就会被漠视,大学教育的真正价值也被削弱。这不仅会造成了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削弱了社会的整体创新活力。

2)

然而不管怎么说,工作还是第一位的。普通人家的孩子,上了大学,找不到工作,上大学的意义就失去了大半,因此我们要理解现在的考编热。作为考生,倘若有进入体制内的想法,那么从选择专业和院校的那一刻起,就必须进行要有针对性的准备和战略规划。

比如有些专业,天生具有“考编优势”,能够显著增加你的胜算。文科类像汉语言文学、法学、新闻学、公共管理等,这些专业不仅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中的“大户”,需求量大,而且与考试科目高度契合。还有像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等专业,在编制体系中同样受欢迎。

理科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在编制类考试中也有很大的优势。每年的事业单位招考,各地招录的相关专业的岗位人数不少,但符合条件的却不多,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当然,除了专业,高校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重点大学通常能提供更系统、更权威的考编培训资源,其校友网络在求职信息获取方面也具有优势。更关键的是区位优势。如果你计划回老家或在特定省份考编,选择当地有影响力的大学就比选择外地的名校更有利。

此外,一些地方性的财经类或师范类高校,由于其专业特色,在当地的事业单位(如教育、财税系统)招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些院校一般能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考编指导和实践机会,值得我们关注。

话说回来,在时代巨变的浪潮中,编制能不能带来永远的“稳定”,是值得怀疑的。而我们普通人唯一能做的,只能是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

今日话题:你参加过编制类考试吗?你身边有同学考上了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王老师教育课堂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