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刚看到一个痛心的事:有一位来自江苏的考生,高考成绩高达643分。要知道,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643分是一个相当优异的成绩,按照正常情况,他本可以稳稳踏入985高校的大门,开启一段充满希望与可能的大学生活。

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最终滑档到了征集志愿,经过一番波折,最后只能无奈地选择了临床药学专业,这与他原本能够企及的高度相差甚远。
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实在是让人感到无语。原来,这位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不服从调剂。当他被退档之后,才恍然大悟地发现——平行志愿实行的是“一次投档”规则。那么,“一次投档”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
你在填报志愿时填了A、B、C、D、E、F六个学校。录取系统会按照你所填报的顺序依次进行检索。假如检索到B校时,你的成绩达到了该校的投档线,系统便会将你的档案投到B校,而此时,你后面所填报的C、D、E、F学校就会全部作废。如果B校因为你所填报的专业已经招满,而你又不服从调剂,那么你就会被B校退档。一旦被退档,你就直接掉到下一批次,系统不会再将你的档案投给C、D、E、F学校。可以说,一次投档就相当于一锤子买卖,没有第二次机会。

山东考生,高考成绩为617分。这个分数原本可以让他有不错的选择,但他却因为粗心大意,把“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当成了东南大学填报了志愿。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实际上是一所民办高校,与东南大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就这样,这位考生因为自己的疏忽,最终只能去了民办院校,实在是令人惋惜。
另外,还有考生因为填报志愿给自己挖一个大坑。有的考生在填报专业时,全部选择了热门专业,并且还不服从调剂。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冒险的行为。要知道,热门专业竞争异常激烈,录取分数线往往会高出很多。如果考生的成绩不够突出,又不服从调剂,那么被退档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这种填报方式,简直就是在“找死”。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在填报志愿时掉入这些陷阱呢?以下是一些避坑秘诀:
必须服从调剂(除非你能接受滑档):服从调剂意味着你给自己多了一份保障。虽然服从调剂可能会让你被调剂到一些你不太满意的专业,但至少你还有学可上,不会面临滑档的风险。毕竟,进入大学之后,还有转专业的机会。只要你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符合学校的转专业条件,就有可能转到自己心仪的专业。冲2个、稳3个、保3个:在填报志愿时,要合理安排志愿梯度。“冲”的学校可以选择那些录取分数线略高于自己成绩的学校,给自己一个冲击更好学校的机会。“稳”的学校则是录取分数线与自己成绩相当的学校,确保自己有较大的把握能够被录取。“保”的学校则是录取分数线低于自己成绩的学校,作为最后的兜底选择,保证自己不会滑档。这样的填报策略,可以让你在追求更好选择的同时,也能确保自己有学可上。看位次不看分数:高考录取是按照考生的位次进行排序的,而不是单纯看分数。因为每年的高考难度不同,录取分数线也会有所波动。所以,在填报志愿时,要参考自己在全省的位次,而不是只看分数。通过查看往年各学校在本省的录取位次,来判断自己是否有机会被该校录取。

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宁可读差专业,也不要滑档。因为专业是可以转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就有可能在大学期间实现专业的转换。但是,学校一旦确定,想要转学就非常困难了。所以,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充分了解平行志愿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