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制造车间里,熟练操作工业机器人的技术骨干可能来自职业院校;在现代农业园区,主导智能灌溉系统运维的技术员或许毕业于地方技工院校;在社区服务中心,精准调试养老护理设备的专业人员往往出自技能型高校。这些活跃在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人才,其成长轨迹往往与地方职业院校的培养体系紧密相连。在宁夏,有一所深耕职业教育数十年的院校,其毕业生常年活跃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区域支柱产业领域,这就是宁夏职业技术大学。

从就业基本面来看,宁夏职业技术大学的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持续保持高位。据学校202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显示,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6.58%,这一数据直观展现出学校在推动学生就业方面的显著成效。具体到专业层面,在开设的51个专业中,49个专业的毕业去向落实率超过90%,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等19个专业更是实现100% 就业。这样的就业表现,与学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及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的系统性布局密不可分。

从就业地域分布特征来看,学校培养的人才与本地产业发展形成了高度适配。由于紧密对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 + N”现代产业体系设置专业,大量毕业生选择留在宁夏就业,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这种与地方产业的深度绑定,同样体现在就业行业的分布上。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覆盖第一、二、三产业,其中制造业、农林牧渔、信息技术产业、商贸服务业、公共管理与服务、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吸纳了绝大多数毕业生。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软件学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专业毕业生,广泛活跃在软件开发、网络维护、数据处理等岗位。2024年,该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登记率达97.48%,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软件技术三个专业更是实现100%就业,这一数据既体现了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也凸显了学校在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的质量。

学校能实现这样的就业成效,与其构建的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直接相关。在就业指导环节,学校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举办简历优化workshop、组织模拟面试等活动,系统提升学生的求职技能;2024年开展的各类就业指导活动,为学生求职提供了全流程支持。在就业渠道搭建上,学校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积极构建“政、校、行、企”合作交流平台。打造了全方位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切实做到了“离校不离线、服务不断线”。截至目前已注册企业1477家,已发布招聘信息数2977条,提供岗位数60877个,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精准对接。
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毕业生顺利步入职场奠定了扎实基础。学校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持续投入,目前已建成40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16个集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室,以及128个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机会,参与企业真实生产管理过程,毕业后可快速胜任自动化产线的生产、调试维护等核心岗位。

在就业率普遍走低的今天,宁夏职业技术大学的学生仍然能保持高就业率,完全得益于学校精准的专业设置、全方位就业服务已经扎实的实践培养体系,这些具体的举措和取得的效果共同构成了学校整体的高就业率。如果你想实现“毕业即就业”,那么宁夏职业技术大学将会是你的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