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曾经在采访中讲过: “拍电影你不能对不起观众,你不能把观众当傻子,总有一天观众长大了成熟了,他回过头来看,他会说当年姜文还真没糊弄我……”
所以保持“初心”的姜文一直很清醒,我记得他在7年前《邪不压正》一次采访中被问到,回避朱潜龙杀师这个结局是不是对观众的一种妥协?

当时姜文是这样回答的:我觉得对观众妥协的话吧,都是套话和伪命题,对我来说不存在,我从来没有冒犯过观众,也从来用不着妥协。

我觉得想的太多做不了事儿,你就想拍一个你喜欢的片子,他喜欢了,就赶巧就喜欢了;他不喜欢呢,那就没办法,妥协不一定会有好结果。
所以7年后他再上新片《你行!你上!》,一样是纯血的姜文味道,没有因为现在的市场和观众而改变。

你们看预告片中姜文饰演的郎爸那段台词:“为了给他们看跳光屁股,让他去给牛弹琴?”
“他们想跟他签一个长期合同。”
“郎朗的观众不是牛。”

”你歧视牛。”
“我不歧视任何牲口,朗朗的观众应该是人类。”
这种用高密度台词对话,伴着幽默语气的机锋,简直太有辨识度了,即便姜文7年没发新片,《你行!你上!》依然“姜味”十足。

电影上映后就如同天空中的烈日,一下子将人从近期国产阴郁的电影氛围中解救出来。
而且电影故事核心也很干脆明了,表面是郎国任、郎朗两个野心父子的“钢琴升阶之路”, 他们两个人怀揣着不同的心境,在逆境中磨砺成长,终于在郎朗17岁时登上世界顶级艺术殿堂。

电影寓意很深,能让你联想到很多东西,纵然这个父亲带儿子走钢琴“打怪升级”的故事本身并不算很出色,可恰恰电影制作的功底就在这里,你能将一个并不出色的故事通过叙事节奏和风格处理的精彩,这才真正的牛B!

《你行!你上!》这部电影有非常癫狂的姜文气势,有一种打鸡血闷头向前冲的爽感,比如这段剧情:美国大师说,朗朗要出名,得等到50之后。
朗爸说自己等不了,50年之后我看不到了。

要成功、要天下第一,就得是现在,清晰地表达了什么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尽管从市场层面来说,《你行!你上!》故事不理想,我甚至感觉姜文本身也知道这部电影故事并不算出色,起码不是他选择中最出色的,但他喜欢,所以就按照他喜欢的方式拍了,就这么简单。

喜欢姜文老风格的观众,可以在这部电影中找到满足感。
除了姜文导演的独特风格,演员在《你行!你上!》也“各显神通”。

首先就是姜文饰演的郎爸,我看最近不少文章中批评他爹味十足,甚至不少人称他是“有毛病”的人。
但我要说的是,你们可以看一下姜文做的一段推荐访谈,那是有关父子缘分的解读: “他活一半时有了我,我活一半时没了他 ”,有时候曾经的父子争执,到了最后都成了岁月馈赠。

在《你行!你上!》中你看不到刻意的煽情桥段,亲情的温柔与遗憾都藏在一些“矛盾”之下,甚至姜文自己也很知道郎国任是位有争议的角色,但他就是喜欢。
用他自己的话就是说,“没有争议的人怎么演?就得有争议、有棱角的人才有意思。”
“你要这一辈子当一个四平八稳的人,我觉得有点可惜了时间,因为所谓争议就是你敢试错,哪怕错也比四平八稳强。”

饰演郎朗母亲周秀兰的马丽这次真的出圈了,因为马丽的真实情况是,她虽然有名有代表作,但是一直被喜剧这个赛道禁锢着,她自己冲了几次都没有冲出来。
但是这一次在姜文的《你行!你上!》中,让大家在“暗房湿发戏”中见识到充满“荷尔蒙女性魅力”的马丽,连马丽老公都说:姜文拍出了12分的马丽。

女性角色中的辛芷蕾,饰演红衣造型的女老师,也同样成了“全片最美记忆点”, 就感觉姜文不仅会拍很硬的故事基调,对于女性美也很擅长发掘。

所以我有时候很疑惑,那些批判《你行!你上!》弱化女性角色的评论是怎么来的?在一部影视剧作品中,戏量不等于一切,角色出圈有记忆点才是真章啊!

其他明星配角像葛优、雷佳音、胡歌、于和伟在片中都表现的非常和谐松弛,个人很推荐大家去电影院看一看,“廉颇是真的未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