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才能让自己快乐起来?

发布时间:2025-07-22 00:03:29

本文作者:小古

图片来源:互联网

图片来源:互联网

教师职业幸福的一个要素:喜欢孩子,爱孩子,至少不应该反感与孩子交往。

来源 | 《人民教育》2025年第8期

作者 |周杰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第一小学

做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呢?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我认为能够保持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不是装出来的快乐,也不是挂在口头的幸福,而是真心的。这很不容易,但很重要。

但凡与人接触的工作,都要求工作者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如各种服务行业,教师更是如此,他们的工作对象大多都是未成年人,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一刻不停地向比自己更年轻的人传递正能量,教师自己的状态对教育的效果影响很大,教师最好的状态就是幸福充盈、自信开朗的,走进教室就要像太阳一样,把阳光洒向孩子们,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育过程中以自己为榜样,更好地帮助年轻一代建立一种乐观自信的人生状态。

但事实上,有调查证明,教师又是一个很难快乐起来的职业。前段时间,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专家俞国良带领团队对1998年至2022年间中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在55万的教师样本中,大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7.8%,这一数据高于医生、公务员、企业职工等其他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教师职业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工作负荷过大,工作头绪多而细碎;教师工作的责任大,每个家庭每天都会把最宝贵的成员—孩子交到教师手上,还充满了期待;教师的付出却不一定能马上见到效果,教育人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常常会让人有一种挫败感;教师还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观念,不断学习,要面对晋升和职业发展的压力;教师还要不断与家长、同事、社会交流,每个人都对教师有自己的期待,这种人际交往就要付出相当多的精力……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很稳定、很安逸的工作,其实处处充满挑战,这也是让很多教师一走进学校就快乐不起来的原因。

如何才能让教师用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专家给出了不少答案,比如从社会、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的角度讲,应该给予教师更多工作和心理上的支持,减少他们不必要的工作负担,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教师工作的评介要更科学,管理上要给教师一定的宽容度,让他们能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些都是对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相关部门尽快落实。

但我认为也需要从教师个人的角度审视这件事,教师如何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迎接不同类型的教育教学挑战,教师自身需要哪些素质?

我个人的经历能说明一些问题。我是云南乌蒙山区一个有着30年教龄的小学教师,记得初为人师的时候,我只有17岁多一点,青涩的我并不懂得太多的教育理论,也没有经验和教学技巧,只有一腔似火的热情,整天与孩子打成一片,乐此不疲。我喜欢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喜欢体会孩子们的快乐心境,他们笑我就开心,正是这个原因,让我从此就“陷入”了教书育人的“漩涡”,不能自拔,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由于爱孩子,我慢慢地爱上了这个职业、这份工作;也由于爱孩子,我会慢慢琢磨与孩子的相处之道,琢磨如何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尽可能健康成长,因此我自愿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我前后用了8年的时间自学,从一个初中辍学生成长为一个本科生,从一个代课老师成长为正式的教师,我由衷地感谢可爱的孩子们,是他们的需要让我成长,让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我是幸运的,我所热爱的成了我的工作。由此我想到了教师职业幸福的一个要素:喜欢孩子,爱孩子,至少不应该反感与孩子交往。

喜欢孩子似乎是人类的天性,但通过观察我发现,喜欢孩子并不是所有人都天然会有的一种情感,很多人并不喜欢孩子,尤其是别人的孩子,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喜欢孩子只是表面上的,他们会觉得孩子幼稚、吵闹、拖累人,会觉得孩子很烦,与孩子交往起来他们会感到无聊,没有乐趣。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这样的人,他们怎么也无法建立起对别人孩子的正向情感。这本无可厚非,这些人也能够在其他领域有所作为,但显然他们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

但我相信,在教师行业内也有大量这样的人,他们或许是看中了教师职业的稳定性,或许是在从业之初误以为教师职业是一份十分安逸的工作、没有挑战的工作,或者根本就没有考虑太多,糊里糊涂地迈进了师范院校的大门,走上了教师职业的道路。

没有对孩子的喜爱,甚至反感与孩子交往,这份工作就将失去最根本的基础,接下来的一切都会是一种应付,完全成了一份苦差,这对孩子、对教育事业、对教师本人,以及对学校、家长、社会都不是一件好事。因此,我相信在教师职业的入口处,在选择师范院校的那一刻,我们就要加强甄别和宣传工作,加强职业指导,劝退那些反感孩子的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但当前这项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前几年的师范热让很多高中生选择了教师的职业方向,有很多报道都显示,不少孩子选择教师职业更看中的是这个职业的稳定性,而很少考虑自己是不是适合这个职业,是不是从心底里喜欢与孩子交往接触。

有了对孩子的喜爱之情,并不意味着教育之路就会一帆风顺,但可以帮助我们有更强大的意志力去克服一些困难。我很喜欢孩子,但我也会时不时因为学生怎么都学不会某个知识点而感到气馁,还会因学生反复犯错却不知悔改而感到气愤,也会因为个别孩子的能力欠缺而感到失去了教会他的耐心和信心,但这些都是一时的,过段时间我还会重新振作,再次寻找更佳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就是说,一时的困难并不能彻底浇灭我对教育意义的追寻,我也不太会怀疑自己选错了职业,为了看到个别“问题”孩子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成长,我还会多努力尝试几次。

此外,教育工作的独特回报也只是特别喜欢孩子的人才能享受到的:当我午休的时候打开包,看到里面有学生悄悄放进去的水果糖,哪怕只有一颗,我不管先前的心情如何,马上就会快乐起来;当学生围着我转,不停地谈着他们的观点和看法,看到他们那清澈透明的眼神,我就会喜不自禁;当曾经教过的学生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到家里向我报喜的时候,我也会跟他们一样快乐;当曾经教过的学生回到母校来看望我的时候,看到他们都已经成人,与他们谈起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谈起他们的工作,谈起他们在社会上能够独当一面,而这一切又都与我相关,这时我内心的成就感难以向其他人言说。这些内在的职业幸福瞬间可以很大程度上抵消教师职业的艰辛、痛苦。而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始就不太喜欢孩子,不能与孩子共情,不能体会到孩子的快乐,我相信这些职业幸福的“素材”他们是无感的,他们很难享受到,而没有了这些小小的幸福,教育就会变成纯粹的苦差。

我在这里强调了教师要喜欢孩子这件事,当然教师职业还需要其他一些素质,如耐心、表达能力、情商、思考能力等,单单喜欢孩子并不一定就能做一个好教师,但这是从事这个职业的一个重要前提。

每种职业都会有苦有甜,为自己选对了职业,拥有一定的天赋,一部分苦就能变成甜。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要在职业入口处做好筛选和宣传工作。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

来源 | 《人民教育》2025年第8期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图片来源:互联网

(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