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搞到个物理“外挂”,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发布时间:2025-07-22 05:03:21

本文作者:小古

图片来源:互联网

说来你可能不信,差评君分析了这三天的会议记录,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但之前没人发现的事儿。

图片来源:互联网

比如 “卧槽” 二字,竟然是同事们最常用的词语?

而且大伙儿还挺感性,全是感情,没有技巧。。。“感觉” 二字出现的频率,也位列榜单第二。

已手动和谐,编辑部素质有待提高

图片来源:互联网

包括每个同事有啥口头禅,还有性格特点啥的,也都被我总结得头头是道。

当然,这么大的工作量,肯定不是咱人肉完成的,这多亏了差评君最近测到了一个好玩工具 —— TicNote。

而它,现在可能比差评君还了解编辑部的大伙儿。

图片来源:互联网

这么说吧,这玩意看起来平平无奇,只有掌心大小,薄薄一片,实际上又能记录,又能总结,时不时还能发掘出一些人都想不到的刁钻角度。

图片来源:互联网

图片来源:互联网

图片来源:互联网

向左滑动

随时随地,长按开关两秒就能丝滑开录。实测续航能不间断录近 20 小时,存储容量可以装下超过 21 天的内容。

使用时可以磁吸贴手机,用听筒模式记录电话会议;也可以切换扬声器模式,随时记录线下会议。

图片来源:互联网

打开 APP,一键就能生成总结报告。不光会上的内容又全又细,AI 还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反正看到 TicNote 事无巨细的汇报,差评君真心泪目了:原来小卡拉米也可以拥有一个助理。

光靠说的大伙儿也没啥概念,下面咱就实际测测,看看 TicNote 的表现到底如何。

图片来源:互联网

说到编辑部的选题会,那可是群贤毕至,群魔乱舞,经常五六个人隔空各说各的。

错过了三天选题会的差评君,收到会议录音的时候 ICU 都要烧了。

明明说的都是中文普通话,实际根本听不清一点。。。有啥办法能把录音里的信息提纯一下呢?

打开手机 APP,咱先试了试 TicNote 的播客。一个多小时的会议,浓缩成播客只有四分钟。

图片来源:互联网

趁着上班通勤,差评君在车里跟听相声似的,十分钟就轻松过完了三天的选题会内容。

这效率,直接提升 90% 以上,开倍速都没这么快的。

大伙儿可以点击听听实际效果

不过,大早上脑子好似开了无痕浏览,消息又多又杂,听一遍印象也不太深刻。

要是有人能给我来份一目了然的报告就好了。。。

你别说,它还真有。翻了翻 TicNote 的 APP,差评君发现这里不光有文字版的内容总结报告,还给出了一个分条析理的思维导图。

图片来源:互联网

看这绘图质量,感觉直接贴周报上都行。

会议要点记录完整不说,它还能顺手总结观点,给出进一步的建议,秀一波自己的想法。

说到这里,TicNote 做的还是总结向的活儿,没有深入思考,比起人类总是差点意思。而真正缩短两者差距的,我觉得是 Shadow AI 的接入。

当然,肯定有差友会问了,这和手机里各种带 AI 总结的录音应用,到底有啥差别?

差评君觉得,TicNote 最大的特点,是让我们能和过去的所有记忆直接对话,节省翻阅和回想的时间。

举个栗子,像咱们开会,各个领域的事每天都聊一堆,单拎出来哪个也凑不成一篇文章,但有时候我们根本想不起来它们之间有啥联系。

这时候,让所有的会议建立 “ 群聊 ”,Shadow 就能跨越时间,寻找被忽略遗忘的关键点。

TicNote 项目管理功能,搭建个人信息库

图片来源:互联网

比如问 Shadow,“ 这些会议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等它表演完了,原本看似无关的事情都被串了起来,直接就把切题角度塞进嘴里,咱只要会嚼就行了。

图片来源:互联网

通过不断地向项目文件夹丢录音,Shadow 会越来越了解我们的需求,成为一个知识体系完善的合格助理。

相比起来,要把一个人培养成理想的助手,时间代价难以计算。而对于 AI 来说,就是把几个文件拖进文件夹的事。

除了和 AI 对话,Shadow 还能自发开悟,针对会议论题抛出一些深刻的观点。

比如会上提到,最近补贴大战,把外卖系统都搞崩溃了。Shadow 表示:“ 短期的流量易得,但长期的稳定难求。补贴之外,要如何赢得用户的心,才是最终的难题。”

图片来源:互联网

图片来源:互联网

图片来源:互联网

向左滑动

巧的是,这些观点回头去看,全是咱码字时候最关心的问题。看来以后要是没有灵感,来这找找说不定能翻到啥好东西。

除了手机上的 APP,TicNote 还同步提供了网页版(ticnote.cn),可以把录音内容轻松同步,手机端有的功能它都有,更适合办公场景。

图片来源:互联网

自从用上了 TicNote,差评君对 “ 错过 ” 没那么焦虑了,反正几个小时的课,几分钟就能补完,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做更多的事。

另外,作为一款独立的硬件,它还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比如 TicNote 和手机的信道互不干扰,即使突然来电话,录音也不会被 cut。

图片来源:互联网

总的来说,TicNote 好用的秘方,在于它没有为了加入 AI 硬创造需求,而是真正找到了我们的痛点 ——让时间折叠,给忙到飞起的生活多档齐开的机会。

测评过后,差评君觉得 TicNote 用起来还真不错。不过,光咱说好也不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有一位 “ 斜杠妈妈 ” 张想,也是 TicNote 的资深用户。

她和多重身份的间谍一样,白天是证券公司的金融分析师,晚上是初中生的妈妈,周末还得当护工照顾父母。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上班的时候,张想每天都要开两三个会议,短则三十分,长则两三个小时,会后还要总结报告做分析。

信息量太大,不出错是不可能的。

以前她也试过一些录音设备辅助办公,但大多数要么续航不行,要么单纯只会记录。而在她的工作中,细致、专业的总结是最重要的功能,因为这些活儿最累,最占时间。

本来让实习生负责各个会议的记录,结果一个小时的会,新人要花三个小时做总结,还不如张想自己上。

但是试用过 TicNote,她发现这东西好啊。几分钟就能出会议总结和思维导图,超长续航不用担心中途宕机,即使来电话也不会被打断录制。

模拟记录,非实际会议内容

图片来源:互联网

工作效率高不说,还很少出毛病,比起新人实习生,TicNote 确实全面不少。

然而,工作上是省了不少事儿,但时间还是不够用,张想得照顾即将升学的孩子。

在课后,长时间的陪伴辅导,榨干了张想最后一点精力。直到她突发奇想,嗯。。。上课怎么不算开会呢?

就这样,她把漫长的课堂回访,变成了几分钟能看完的学习汇报。Shadow 还能帮忙总结知识点,学习盲区,主打一个高效实用。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原本失衡的工作和生活,也因为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卡片,稍微平衡了一些。

与此同时,随着年纪的增长,相继生病的父母也越来越依赖张想。

但她毕竟不是医学专业,每次去医院,医生和谜语人一样,扯着各种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到了她脑海里的小剧场,小毛病全被脑补成大问题。

于是她尝试把自己无法理解的内容交给 AI,让 TicNote 记录父母每一次的病历。

模拟记录,非实际病情报告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逐渐了解病情的来龙去脉,张想终于把天书翻译成了人话,脑内小剧场也可以谢幕停播了。

回到刚用 TicNote 的时候,差评君也曾经怀疑过,这不就是个录音笔吗,有啥好加 AI 的?

我们看过很多强兼 AI 迅速暴死的硬件产品,例如 AI PIN,Rabbit R1 等等。虽然 AI 爆火,可不是什么东西加了它都能飞升的。

用户的真实需求往往和产品设计时想象出来的需求相差甚远,有些本来应该很简单的功能,加入 AI 反而变得难用了。

图片来源:互联网

但现在,我觉得 TicNote 确实用 AI 做出了好用的功能,改善了用户体验,让录音不再是终点,而变成了归纳总结,输出精华的起点。

几个小时的录音,变成了几分钟就能看完的报告、思维导图、播客,剩下的疑惑交给 Shadow AI 就好。作为一个 AI “实习生”,它高效,专业,永不离职。

在现代忙碌的生活里,我们确实需要更多像 TicNote 这样的助手,能记录下每一次错过,解答每一个未知。把耗时的任务折叠,把节省的时间留给自己。

撰文:莫莫莫甜甜

编辑:江江

美编:焕妍

图片、资料来源:

ticnote.cn、ChatGPT

图片来源:互联网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