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成都小升初划片,动静最大、家长最关注的,毫无疑问还得是锦江区。作为成都教育界的“优等生”,它学区地图上每一个改动,都牵动着无数家庭的神经弦。
过去说起锦江的好学区,锦二绝对是没争议的。但今年新划片方案公布后,情况不一样了——锦江其他几个片区,正在迎头追赶,整个格局悄悄在变。
这次调整后:各个学区具体有哪些新变化?哪些片区的家长能松口气,甚至暗爽?又有哪些片区可能被低估了?

先说变化最大的锦江四片,这是家长们认为本次划片调整的最大赢家。原来的锦江四片一直家长圈热议的片区——不是因为它多优秀,而是因为它实在太大了!
“二环划到绕城”的地盘,13所小学摇10所初中。有家长测算过,最远的学校单程超过8公里,早高峰穿越22个红灯送娃,堵到怀疑人生。家长们自嘲是“锦四专职司机”,个中辛酸,懂的都懂。

2024年锦四划片
这次,锦四终于缩小了。
小学由原来的13所精简到5所(沙河堡小学、成师附小慧源、盐小通桂、马家沟小学、菱窠路小学),对口初中由原来的10所减少到9所(川师附中、川师附属外国语、田家炳中学、川师附中成龙分校、七中育才汇源、七中育才银杏、七中育才华兴、川师附中锦华、七中育才东湖)。
对家长来说,最实在的好处就是接送半径砍掉一大半。除了七中育才银杏校区距离相对较远,其它都还好。
家长们也松了一口气:“总算不用天天上演‘人在囧途’了,娃儿能多睡半小时,比啥都强!”

锦四2025年划片
家长们关注的另外一个点也得到了极大的优化。
在名校扎堆的锦江区,有三所中学被家长们认为是“坑”:三中(师大附中成龙分校)、十七中(师大附中书院分校)和锦江区教科院附中(已更名为盐道街中学南区)。
以往提起锦江区摇号,家长心头都悬着块石头:锦二怕摇到十七中,锦四更“刺激”,一区坐拥三中和教科院附中两所争议学校,摇到哪个都难免心里打鼓。
这三所学校到底是不是“坑”,我们下文再说。
今年划片调整后,锦江区教科院附中被划出锦四。按家长的话来说,这个片区从原来的两个“坑”减少到一个“坑”了。摇号的顾虑确实减轻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攀成钢板块,对口的成师附小慧源和盐小通桂都划在了新锦四,对口的初中“坑”也少了,学区的价值自然提升了。
同样,锦三也有利好,大多数家长不看好的三中被划出去了。

最新的划片里,旧版锦四剩下的小学被划入新版锦五。不少锦五的家长因为没被划入锦四而感到遗憾。
其实新版划片对锦五的家长来说绝对是利好。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对口的初中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七中育才学校金融城校区。
“坑”没有减少,但增加了一个“潜力股”,从概率上来说,摇到“坑”的几率是不是降低了?何尝不是好事?
锦五、锦六的初中虽然暂时没有七水、七汇这样极高上限的学校,但手里捏着几张“王牌”。
第一个是前面提到的七中育才金融城校区,这是七中育才教育集团的第五个直属校区,它稳稳当当就在锦六的地界上。

七中育才学校金融城校区
更值得关注的是学校的下一步动作,七中育才金融城大概率不止是一所初中。
在官方发布的文章中,学校就明确表示,金融城校区是“七中育才K12小初高贯通发展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新格局”?大家可以大胆想象一下。
虽然官方还没给出具体说法,但片区的家长们基本都猜,旁边那所H07小学,十有八九就是金融城校区未来的附属小学了。
另外,金融城校区大门口左边,还有块地一直空着没动。这块地是不是就是给高中部预留的?
要真是如此,金融城校区说不定就能把小学、初中、高中全给包圆了,娃娃上学能少折腾。
锦七的学校现在数量相对偏少,随着片区发展,新增学校是必然的。在建的成师附小驸马分校、七中育才驸马校区,以及规划中的驸马高中,一套“驸马系”教育组合拳正在路上。可以预见,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

最后再说说前面提到的三个“坑”。每年都有家长因为摇到这几所学校倍感焦虑,它们真的很差吗?
在锦江区这样的教育强区来说,这三所学校相比之下的确不算热门,但要说它们很“撇”,那就是刻板印象了。
客观来说,在整个成都市,这三所学校绝对不算差,并且这两年还在大刀阔斧地改进。
去年,三中和十七中被川师附中教育集团领办,并分别加挂四川师大附中成龙分校和四川师大附中书院分校的校名。
同年,盐道街中学正式领办锦江区教科院附中,并加挂“成都市盐道街中学柳江校区”校名,今年5月,学校升级为高完中(初中+高中),更名为盐道街中学(南区)。
有家长可能会认为:就是挂个名而已,换汤不换药。
这可不仅仅是挂名这么简单,学校本部都拿出了实打实的资源进行扶持。
师大附中书院分校的现任校长李文超,就是从川师附中副校长调过来的。他在川附待了整整26年,是地道的“老川附人”,一路从一线老师干到了学校管理层。
师资交流这块也很实在。每学年,本部都会派3到5位老师到书院分校带班任教,每位老师至少要在分校待上1到3年。反过来,书院分校的干部和骨干老师,也会被派到本部去跟岗学习,时间同样在1到3年之间。
除此以外,书院分校所有新招的老师,上岗前都必须先去川附本部接受统一的入职培训。
师大附中成龙分校也是类似的管理方式。校长黄绍兵同样是一位“老川附人”。新聘教师都来自部署师范大学。

四川师大附中成龙分校
相比前面提到的领办分校,盐道街中学(南区)的地位更特殊——它是直属校区,能调动的资源自然也更充分。
这一点,从高中部今年首次招生的热度就能看出来:统招录取线达到了606分,和本部只差了5分。可见家长和学生对“盐道街”这块牌子,认可度是相当高的。
其实从去年4月开始,锦江区就动作频频,好几所学校陆续更名。
梳理一下就能发现,区里的思路很清晰:就是要让七中育才、川师附中、成师附小这几个“金字招牌”动起来,当“火车头”,带着其他学校一起跑,好的地方做得更好,不足的地方赶紧补上。
再有,生源这块锦江区也有优势。
本身区里整体生源底子就不错,加上摇号政策持续推行,家长们也越来越看重“指标到校”。现在“摇中哪儿就读哪儿”的娃娃多了起来,强校和弱校之间的生源差距,慢慢也在缩小了。
师资、资源、生源都跟上了,这三所学校往后发展,路子肯定是越走越宽的。
促进教育均衡,锦江区已经走在前面了。等区内那些短板慢慢都补上来,说不定再过些年,家长们也不用只盯着锦二不放了——因为整个锦江区,都挺拿得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