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事儿在云南高考圈炸了锅。一位考生查录取结果时,系统冷不丁弹出“总分低,录取额满”六个字,家长直接炸了:“不要就不要,写这干啥扎人心?”这事儿冲上热搜后,评论区吵开了,有人骂学校刻薄,有人猜系统抽风,该校回应说,未录取的,全部标注原因。但真正该被端上桌细品的,是这行字背后藏着的平行志愿“暗雷”。(源自钱江视频等媒体)

先给您交个底:这孩子确实被退档了。根据截图,考生档案已经被云南大学提走,但因为分数没够上所报专业,又不服从调剂,最终被退档。这时候蹦出来的“总分低”,可不是说该生连学校门槛都没摸到,而是档案进校遛了一圈,发现不够该专业组分数校线,又被“退货”了。

有网友质疑,不录人家考生,为什么提档?云南2025年平行志愿有个重要规则:高校可以按招生计划的105%提档。举个实在例子,比如云大G1专业组招100人,学校能提105份档案。这多出的5人,哪怕您勾了服从调剂,也可能因为排名靠后被退档——就像公交车超载,最后挤上去的那几个,随时可能被司机请下去。
家长为啥着急?评论区最高赞的留言道出真相:"关键是不录人家却提档,导致其他学校无法再录!"这其实是误解平行志愿了。平行志愿的规则是“一轮投档”,档案被提走后,其他志愿自动作废。要是被退档,本批次所有志愿都白填了,只能等补录或者掉到专科批。家长生气,是因为他们以为40个志愿是40次机会,实际上退档后,连“保底”的机会都没了。

高校为什么退档?云大招办工作人员审核档案,发现该生分数够投档线,但从高分到低分录,录到该生前,名额已录满,于是标注“总分低”。第二种情况是,总分够校线,但专业分不够,又不服从调剂,于是直接退档。就跟您去餐馆排队,服务员说"抱歉,没位子了"一个道理。
不过话说回来,校方这次确实踩了个雷区:高考生的心理防线比分数线更脆弱。 有太多案例:考生查到“未录取”三个字就崩溃大哭,家长盯着屏幕浑身发抖。当“总分低”这种直白评价突然弹出来,杀伤力不亚于当面撕卷子。有网友说得在理:“就不能写‘计划额满,感谢报考’吗?非往孩子心里扎刀子?”

其实云南招考院的“阳光志愿系统”早就能查实时投档预测,输入分数就知道距离目标专业组还差几分。高校完全可以通过系统推送中性提示,比如“您距本专业组投档线差3分,建议关注后续批次”——既透明,又保全尊严。

说到底,高考录取的公平性不在于备注怎么写,而在规则怎么执行。2025年云南新高考把本科批次拆成40个专业组志愿,用“冲稳保”策略基本能避开滑档风险。与其纠结一句备注,不如教会孩子两件事:一是看清专业组分数线再填报,二是服从调剂务必慎重打钩。 毕竟在平行志愿的牌桌上,规则透明比温柔安慰更重要。
此刻电脑前刷到“未录取”的考生,或许正盯着那行备注发呆。但请记住:这只是漫长人生的第一次摸牌。 云南大学在系统里写下的六个字,定义不了任何人的未来。高考只是人生的一站,就算这站没赶上,下一站说不定有更美的风景呢。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