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看看杭州的春天”|浙江传媒学院新传考研经验贴

发布时间:2025-06-05 05:01:50

本文作者:小古

图片来源:互联网

@TuTouSuo™️

*小红书: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

*经验帖专栏:首先恭喜秃头所的赛博朋友们成功上岸,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们曾一起追求“去更大的世界,做更有趣的人”,如今一切都已尘埃落定。这一路,你们寻找到了为之努力的目标,创造了冬日奇迹与新的春日景象。感谢所有与我们并肩的朋友,也是因为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才能让秃头所走到现在并继续坚持着做自己想做的事、去拥抱不同的可能性。理想与现实从不是相互对立的存在,它们彼此融合、又相互妥协、挣扎,也正是这样,才显得尤为珍贵。

*未来!秃头所同样期待与新的朋友在赛博空间相遇,能够一起对伟大祛魅,寻找真实世界!

图片来源:互联网

让自己成为所有的可能性

@TuTouSuo™️

大家好,我是屁屁,秃头研究所2025届全程班的一员。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情况,本科双非农经专业,考研三跨一战一志愿浙江传媒学院专硕并顺利上岸,报考方向为广播电视与视听传播。考研本身就是一个分岔路口,是我们又一次选择的机会,我相信很多朋友都跟我一样不喜欢本科的专业,学习成绩也很平平。如果受够对于本科专业的将就,那不妨在考研地阶段里就去换一种可能性,勇敢地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配得感,跨考并没有劣势,理论知识大家都差不多,即使是本专业的学生,再考研究生的时候对于专业知识地掌握也差不多是从头再来。必须迈出第一步,才是有可能的开始,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好结果。

择校分析

择校对于考研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选择大于努力”是考研过程中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是院校风格:因为我是enfp,不喜欢去死记硬背地去学习,所以在选择院校的同时,我会去选择避开一些考题偏向基础且比较红、专的学校,反而去选择考题灵活地院校。其次是地理位置,新传专业如果考虑到以后的就业问题,那就多去考虑传媒比较发达的地区,并且一定要是自己喜欢的城市。因为考研真的是一场持久战,你需要一些信念去支撑自己走下去,可以提前去想选地城市看一下,了解一下。最后是学校的报录比、专业课给分情况。大部分学校没有歧视双非和跨考的情况,但专业课给分有的松,有的严。可以权衡自己的公共课成绩再去做选择。比如,浙江传媒学院专业课给分比较严,那就必须考虑自己地公共课是否可以达到往届的平均水平再去考虑报考。在综合了以上几点之后,我选择了浙江传媒学院,真题出题灵活,地处杭州,传媒业发达,实践机会更多。

备考过程

专业课

我的专业课备考阶段可以分为“基础知识掌握—院校真题分析—专题整理和论述练习—题海战术-模拟考试”五部分。

1、首先是“基础知识的掌握”(3月-7月):我在3月份开始备考,浙传在25年招生简章未发出之前是并没有参考书的,虽然25年新增了11本参考书,但题目类型并没有发生很大改变,所以大家不用担心。由于在备考时没有参考书,对于院校真题还没有掌握,我又是一个巨怕麻烦的人,所以很早就有了报考研机构的想法。在参加了多家机构的公益课程之后,我报名了秃头研究所的全程班。

3月到6月这个时间段,我一直跟着秃头所的课程走,春日班夏日班的新闻学、传播学和网传。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特意的去背书,跟着课程走下来,基本的知识其实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

2、其次是“院校真题的分析”(8月):在基础知识掌握之后,最重要的院校真题的分析,所以在8月份我就已经把浙传历年的真题和风格相似院校的真题打印下来进行分析,浙传的真题确实比较前沿,但是也有部分“守旧”,比如考过2016年美国大选,所以备考浙传并不是一味的去追求前沿,更多的是回归老师的论文和院校真题以及社会热点。

比如“媒介考古学、数字怀旧、深度媒介化”等考题大部分都来自于老师的论文,还有假新闻和舆论引导等考题也来自于社会热点。把真题吃透真的非常重要,我在备考的过程中就给自己出了一份模拟题,并且押中了好几道。秃头所全程班会提供院校小班,班主任会帮你提供真题分析服务,但不能完全依赖,还是需要自己在结合班主任的分析的过程中自己去吃透。

3、接着是专题整理和论述练习(8月-10月):8月份是我开始背书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开始着手于名词解释的背诵和论述题的练习。秃头所的秋日班会给你完整的专题笔记,笔记内容对于浙传备考来说内容足够了,不需要自己整理,需要的是自己去取舍。根据分析院校真题的经验,去对不同的专题进行熟练程度的掌握。

这里需要提醒一下,浙传在10月份出了招生简章之后新闻学变成了马工程版本的,而在此之前浙传真题涉及的马新观专题内容较少。但参考书的更换也给我专题的背诵提供了思路,我把马新观的专题背了七八遍差不多,结果最后真题真的考了一个25分的论述题。

由于之前我并未系统的背诵课本,所以我的大部分背诵时间都用在专题的背诵中,全部的专题按照重要程度我都背了5-6遍不等。9月份再继续背书的同时我就开始大量的联系论述题,开始把内容进行输出。

秃头所秋日班的答题逻辑真的非常好,跨考0基础在听了前几节答题逻辑和框架之后,对于论述题的写作也可以得心应手了。但是这个过程中非常考验心态,每节课都会留作业上交批改,并且会有优秀作业,如果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甚至是报考同一学校的同学的差距一定不要气馁,一定要去学习别人的思路和语料,最后变成自己能用到的东西。在这个阶段,我基本都是按照课程来,除了课堂留的作业,在没有课程的时候我也会选择相关专题的题目进行练习,保证一天一道。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一边背书,一边整理框架,背起书来特别轻松,有逻辑)

4、然后是“题海战术”(11月份-12月份):11月份开始,写论述题已经可以开始闭卷了,我每天都会根据专题的重要程度写5-6到论述题,一定要锻炼自己闭卷写,差不多3-4天可以练习完一个专题。

12月份就是不停地复盘+继续练习题目,找社会热点、相似地院校真题、老师地论文相关内容一直练习。浙传从2020年开始的真题我全部都做了,做完浙传还有其他院校风格类似的真题,一定要一直找题做。

因为浙传题目真的非常灵活,真正考场上会遇到很多你意想不到的题目,提前用题海战术,提高一下自己随机应变地能力。在“题海战术”的同时,其实也在不停地复习专题。进入12月份之后,我会选择1-2天默写一个专题地答题框架和逻辑,找到自己的不足。最后一个周,就不要再做新题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专题的答题框架和联系过的题目复盘中。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一个专题的题目疯狂练习)

5、最后是“模考”(11月末-12月):秃头所会提供两次模考,一定都要参加,特别是最后一次,会有时间的压迫感。除了机构提供的两次模考,我还买了一些学长学姐自己出了模考题,去教室给自己看着点进行模考。全部模考我模拟了4次,每次都有进步,到最后冲刺期,看到自己的进步也会更有动力。最后真正考试的时候,334提前5分钟写完了卷子,440提前18分钟就交了卷子,所以,模考的作用很大。

实务部分

实务部分我要单独拿出来说一下,秃头所的实务课程体系是很好的,消息、评论和其他的一些小众题目都可以涉及到。浙传实务占比很大,必须要提高自己地实务写作能力。

我大概是从6月份开始评论的写作,跟着秃头所地评论预训练,后面的正式课程作业也一次没有落下过。消息是从7月份开始准备,跟着课程一次一次练习,策划在10月份开始。频率大都为一个周一次,到了11月开始,所有的实务课程结束,我会每天练习不同地实务题目,一天一道,保持手感,然后一直坚持。

评论对于跨考来说难度比论述题要难很多,因为你没有办法背诵,所以必须平时多看新京报、人民日报等官媒还有机构公众号的推文,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我开始的比较晚,练习的过程也经常受挫,所以我建议可以在备考初期,每天就可以花一点时间去看一下官媒的评论。

专业课的部分有一些要强调一下。浙传考题灵活,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背书,从8月份开始我每天都会保持2个小时以上的背书时间。关于论述题,写出来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的知识体系和答题逻辑,多看老师论文去学习语料,我刚开始闭卷写题的时候大白话特别多,后面几乎每天都要看一遍老师的论文来丰富语料。去整理自己的专题语料库,分析题目逻辑,往往一道题的逻辑可以回答好几道题。最后一个月复盘特别重要,实务必须要练习保持手感。练习论述题的时候一定要买答题纸,看看自己的字体大小和版面,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书写整洁。

公共课

政治

我政治的学习并没有完整看一些强化课之类的课程,我大概是从1000到手开始准备的。由于我高中学过政治,会有一些肌肉记忆,通过做1000题,对于一些我不熟悉的知识点我才会去看一下徐涛的强化课。

1000题做了两遍之后,市面上其他老师的一些题也都开始发售,像米鹏、腿姐、曲艺等一些政治老师的题目我全部都买回来做了。(我喜欢做纸质版,也可以去找一些电子版的资料来做,看个人喜好,都买纸质版花的钱有点多)后续曲艺老师的讲课风格我很喜欢,于是我的主观题就跟了曲艺老师,我没有背肖四,曲艺老师的主观题是背诵答题模板,比较应试,且出来的时间比肖四早一个月,可以提前一个月背非常安心。

除了肖四肖八,我把市面上所有老师的模拟题全部都做了2遍以上。第一次用纸质版,后面买了刷题的小程序,吃饭、睡觉前、排队上厕所等等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在刷政治题。由于我政治准备的比较充分,花费时间也比较久,最后政治成绩比较可观,在浙江地区75+。所以,你去付出的一定就会有结果,一定要去做,让自己充实起来,忙碌起来。我会把政治主观的模板录成音频每天走路去图书馆和回宿舍的时候听。

图片来源:互联网

(政治市面上所有的模拟题,买回来做,计算自己做选择题的时间)

英语

英语是我失分最多的地方。我本身英语就不是很好,四级成绩飘过,六级考了一次也没过。我分析了我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不好好背单词!3月份开始我背单词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6月份还没开始准备英语,就是每天背背单词或者根本不背!一定不要学我!去好好背单词。

后面7月份我开始做阅读,因为我考英二,根据网上的经验贴我开始做英一的题目,每篇只对一两个,惨不忍睹.....后面我实在做不下去了,大概了做了10年的我就开始做英二的,一开始我跟的柴荣老师,柴荣老师的逻辑性很强,但是每节课时间有点长。

朋友推荐我去看李达老师,他的阅读技巧做题效率特别高,正确率也直线上升。在做阅读的过程中,我单词又懈怠了,不咋背了。后面英语就每天两篇阅读这样子做,但后面感觉自己进度太慢,就一天做四篇,做完看精讲。8月份我就开始小三门的学习,新题型和翻译跟着刘琦老师,完型跟的柴荣老师。

10月份开始整理自己的作文模板,去吃了“百家饭”,分别看了Fiona老师、Monkey老师还有一些B站上的博主的风向万能句。后面12月份才开始背诵模板,一天默一篇,一直持续到考试前。英二的题目我一共做了3遍,但是最后没有模考,只是留了2年分题型掐表做,没有完整的做过一套卷子。在英语的备考上,我确实比专业课和政治要懒惰很多,所以最后结果也不理想,英语成绩很差。

大家一定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不喜欢学英语或者英语不好一定要好好背单词,多花点时间准备,最差最差也一定要保佑自己过单科线。

一些其他经验

1、搭子问题:考研真的需要处理一下自己身边的人际关系,我考研的时候断了大部分的社交活动,吃饭、学习、走路都是自己一个人,每天固定的刷图书馆同一个座位。我并没有特意的去找一个学习搭子,只是我在图书馆的同桌每天也是固定地位置,平时互相鼓励一下。所以,我觉得如果可以习惯自己一个人的话,并不需要去找搭子。学习问题人工智能都可以帮你解答,也不需要特意去找人讨论,过度的关注别人的进度也会徒增自己的烦恼。

2、时长问题:3月份-7月份我的学习时长大概为5-8个小时,7月份之后暑假留校,时长每天日均11个小时,到了冲刺期大概12+。去卷学习时长没有意义,最重要的是晚上复盘自己学了什么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去制定属于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就一定没有问题。

每天的学习时长专业课占大头,每天6个小时以上,政治3个小时以上,英语两个小时左右。

3、心态问题:我的备考时间算是周期比较长的,中间我没有给自己太多休息的时间。导致我在11月份崩溃过一次,大部分的原因来自于我过早地去预设了我最糟糕的结果。请以我为戒,你学习已经很累了,只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去预设你最好的结果,或者你已经是研究生了,保持良好的心态,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寄语

如果你很累,请你想象一下你站在3月份的西湖旁,静静地享受独属于你的春光。真挚地祝福大家都可以如愿以偿。

ෆ✿˚ ༘

「去更大的世界 做更有趣的人」

小破所常驻广子

图片来源:互联网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