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5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1分钟

“自觉”是指孩子具有比较强的内驱力,但要孩子能够“自觉”,先要厘清内驱力的底层逻辑。
一、多给孩子“正面反馈”,如果已经形成了“负面反馈”,就积极改变
当孩子做一件事情得到家长的正面反馈时,他们的大脑会产生开心、自豪和愉悦的情绪。如果多次积累这种正向的感受,大脑就会主动积极地回应这件事情,而且在不断的重复中,做得越来越好。
二、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多强调感受,把握住孩子的兴趣点
比如:每当孩子的字写的七扭八歪,我都会煞有介事的跟孩子说:“我觉得这个字一定会很不开心。”“你作为创造这个字的小主人,可是却让它长得这么难看,它怎么会开心呢?”孩子听了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三、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起责任,给予他们充分的新任和自由
大人们总会担心,如果孩子不推不催,他们就会开始偷懒。可是如果孩子总喜欢偷懒,那大人就得反思了。
父母信任孩子,给予自由,坚持不陪不催做作业,让孩子明白作业是己责。孩子为赢得自由支配时间,会主动高效完成作业。若家长安排过满,孩子失去掌控感,反而易拖延。其实,自由度越大,孩子往往做得越好。
一个人一旦有了清晰的自我认知,即使没有外界的推力,来自内心的声音也会让他自发地变得越来越好。成功的教育从来不是让孩子不断超越别人,而是让孩子先成为自己喜欢的人,然后愿意不断超越自己。
本文节选自
《家庭教育的力量与魅力》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