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后,就别炫耀这4样东西了,这是底线,不然吃亏的是孩子

发布时间:2025-06-30 20:02:40

本文作者:小古

作者:主创团·牧青野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心中最讨厌的朋友圈行为top1是哪种?

最初刷到这个话题时,我脑海中第一时间下意识觉得,评论区肯定会有很多人吐槽疯狂晒娃的行为。

但第二时间又觉得,朋友圈就是个分享平台,不关谁事,晒晒又如何。

直到我往下刷了会评论,瞬间冒出一身冷汗:

“我一个邻居,每天在朋友圈狂晒她娃又得了啥奖,都是些花钱买的不知名水奖,我每次都故意点赞和各种夸,就是要捧杀她,好好笑。”

“我们领导,当初保胎生的儿子,又丑又蠢,可他一天能炫耀八百回他儿子的进步,我就笑笑不说话,看他啥时候看清真相。”

“我表姐嫁得好,生完孩子每天晒去哪玩了、又买啥了,我倒要看看她能得意多久。”

别高估别人的善意,也别低估别人的恶意。

分享,可以;炫耀,最好不要。

收敛和低调不是憋屈,而是懂得适时藏拙的智慧。

当一句话说出口时,这句话的“主人”就不再是你,你不知道这句话落在别人眼中,会埋下什么样的“雷”。

尤其最近暑假到了,这4件事,父母千万别过度炫耀……

图片来源:互联网

别炫耀去哪里旅游

一位知乎网友吐槽:

她平时工作很忙,难得正好放假,就带了孩子出国度假。

到了大海边,看着眼前的美景和疯狂玩闹的孩子,她在朋友圈发了条:“假日的海滩,是生活最美好的样子。”

感觉不过瘾,她又刷屏发了几条孩子挖沙、冲浪的视频。

甚至还忍不住分享了很多她们住的海景酒店,吃的海鲜大餐。

结果就是这些朋友圈,惹得她差点荒废了整个假期时光。

先是有人在她评论区阴阳怪气,“夸”她有闲有钱。

还有人不怀好意地一遍遍“叮嘱”她,旅游的不安全。

还有让她无语的,有同事和亲戚给她发了一大串购物单,让她顺便买一些回来。

孩子培训班老师也插了一脚,评论道:“美景虽好,也别忘记让孩子打卡作业哦。”

她说自己是又气又笑,早知道就在回程时发一条打卡分享,或者压根什么都不发了。

其实很多发朋友圈晒孩子旅游的父母,大多数只是为了记录一些美好的瞬间。

但如果分享过了度,就很容易招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而且这种过度“晒旅游”的行为,除了给自己带来烦恼外,还可能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比如:

1、在父母朋友圈频繁被“曝光”,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隐私不被尊重(尤其是年龄大一些的孩子);

2、父母的炫耀心理会投射给孩子,引发孩子的攀比心理。

比起过度分享,关注旅游中的小确幸;用文字感受代替疯狂刷图;和孩子一起制作手工旅行册;不着急打卡晒图,多和孩子享受当下美景,才是假期带娃旅游的最佳方式。

图片来源:互联网

图片来源:互联网

别炫耀给孩子的“特殊待遇”

一位妈妈求助:

自己在女儿期末成绩有进步时,忍痛给女儿奖励了一部新款手机。

结果女儿约好友出门逛街时,手机被好友“不小心”弄坏了。

她和对方家长交涉时,对方直接甩过来一句:“孩子又不是故意的,出去玩嘛,难免有不小心,再说了,你家又不差这点钱,何必为难我们呢。”

而且她女儿也因为不想失去这个朋友,转头还怪妈妈太多事。

真,如鲠在喉、如芒在背,有气发不出。

做父母的,想给自家孩子一点特殊的奖励,本来无可厚非。

但如果这份“奖励”,超出自己和身边父母给孩子奖励的普遍水平,就很容易引起这些后果:

1、让孩子产生不健康的优越感;

2、让孩子把努力与物质奖励划等号;

3、拔高孩子的奖励阈值;

4、容易让孩子被同伴排挤。

适可而止的奖励是爱;过度的奖励可能是害。

假期到了,如果想奖励孩子的进步,对孩子表示肯定,或者想用奖励激发出孩子的上进心,不如试试这些替代方案:

1、特殊的物质奖励,悄悄给,千万别公开晒;

2、比起昂贵的物质奖励,不如送给孩子一场特殊的体验;

3、把对孩子肯定的关注点,放在他努力的过程,而非得到的结果上。

图片来源:互联网

图片来源:互联网

别炫耀孩子的成绩

“在孩子的成绩上低调,是家长一生的必修课。”

这句话最近让我感触颇深。

前几天朋友和我聊起,说她女儿最近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

朋友很着急,眼瞅着下周就要期末考了,以她女儿现在的状态,想要保持之前的名次估计是不大可能。

最开始,她觉得是女儿骄傲自满了,还专门“敲打”了几次。

但最近一次测试,她在班级群里看到了女儿的成绩,又考得很差,本想和女儿聊聊,结果女儿回家后却瞒着她什么也没说。

她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还是找不到问题出在了哪里。

直到昨天,她接女儿放学时,和女儿的同学家长顺口聊到:“我女儿之前成绩一直挺好的,上次期末还考了第二,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

女儿突然来了句:“妈妈,你能别再炫耀我以前的成绩了吗?你知不知道我的压力有多大!”

回家跟女儿深聊后,她这才知道,原来她之前随口对别人炫耀的那些话,竟然一直是孩子的压力源。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父母炫耀孩子的成绩,看似是给了孩子正向肯定和激励,但其实也在无形中伤害着孩子:

1、孩子被成绩“绑架”,觉得只有考出好成绩,才能得到父母的肯定;

2、把孩子“想要自己学得更好”的内在动机,变成了“为了获得别人的表扬和夸赞”的外在动机;

3、当孩子的成绩,被别的父母拿去和他们家孩子作对比时,容易引起孩子之间的社交矛盾;

4、当孩子频繁看到父母晒成绩时,会在潜意识中形成“成绩是唯一”的错误三观。

孩子的成绩,需要及时给予肯定,因为这是我们对他的付出的看见。

只是这种“看见”的方式,可以换一种,比如:

把向别人炫耀孩子成绩的行为,换成在私下对孩子的鼓励;把看到孩子进步与优秀的欣喜,藏在家里。

有时候懂得闭嘴,也是为人父母的一种养育智慧。

图片来源:互联网

图片来源:互联网

别炫耀带孩子的容易

曾关注过一位育儿博主。

每次看她的视频,都十分羡慕她养了两个来“报恩”的孩子。

在她晒出的日常中,女儿懂事,儿子听话。

别人家一到放假,每天都是兵荒马乱,她家却永远过得松弛有序。

早上,她还在睡懒觉,俩孩子就自己起床主动去背单词,完成任务后,还会做好早饭再喊妈妈起床。

白天,她剪辑视频没时间管孩子,俩孩子很自觉地先写完作业,然后才去玩。

记得当时的评论区,很多妈妈都羡慕她有一对神仙孩子。

我关注了一段时间后,就很少再看了,因为每次被自家熊孩子气得要死时,难免生出对比之心。

有时候还会很焦虑,一边觉得自家孩子哪哪都看不顺眼;一边质疑自己的养育方式是不是出了问题。

没想到最近暑假快到了,大数据又给我精准推荐了她的视频。

但这次让我意外的是,她的视频中少了很多晒娃的内容,翻看她公众号的文章,才大致推测出缘由:

原来有段时间她工作特别忙,想让婆婆帮她照顾下孩子。

结果婆婆对她老公吐槽说:“我天天刷到她的视频,都是我孙子孙女在照顾她,她这个当妈的一点都不用费心,就别折腾我这一把老骨头了。”

而且她还发现,自己在网上晒娃,虽然本意不是为了炫耀,但落在亲戚朋友的眼中,却变成了:

“还是你轻松,不用操心孩子,一天随便拍点视频就能挣我们几年的工资。”

“真羡慕你的福气,不像我们,每天忙完工作还要忙孩子,日子过得不是一般的苦。”

压倒博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儿子老师的一句话:

“我看你儿子在视频里挺懂事的呀,怎么在学校里一点都不听老师的话,你们做家长的,也不要把心思全花在流量上了,还是要多关心关心孩子。”

社会比较理论中有一个词叫“相对剥夺感”:

很多人会习惯用和别人做比较来定位自己,当别人的“好”触发了自己“不好”的感受时,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剥夺。

简单说,你越炫耀自己过得轻松,别人越会对你的炫耀产生抵触情绪。

尤其是假期这段时间,很多家庭都因为神兽回笼正鸡飞狗跳呢,你一个“我家娃可太好带了”的炫耀,容易让人心塞。

有句话说:人到中年,父母懂得止语,修好了“言”,就是在给孩子藏锋、守静、积德。

炫耀不会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很多潜在危机。

晒点成长中的变化,但不一味晒孩子的优点;晒点育儿的趣事,但不晒太多日常;晒点养育的过程,而不是只晒养育的结果。

不怕来自陌生人的恶意伤害,就怕父母不懂人性,给孩子带来的隐型伤害。

父母修炼好了“静默”与“克制”的能力,就是在给孩子铺平坦途。

说到底,为人父母,一点一滴的养育,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想起网上的一段话:

“父母总在反复思量,该怎么当好孩子的领路人?

可深知自己只是个普通父母。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过人的智慧。

以我现在的认知,不确定是否能替你规划好未来。

因为孩子的未来,有很多我们无法触及的宽广。

所以只能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提醒自己为你托举好每一小步。”

孩子在长大,父母也需要成长。

想养出更优秀的孩子,就要在每一个养育的细节中用心、用力。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