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生并非对立关系,学生不是老师的敌人,不能够稍有问题就训斥,老师应真正给予学生帮助。
许多老师曾向我吐露教学中的无奈:面对课堂上呼呼大睡的学生,叫醒怕引发冲突,放任又影响教学秩序;还有老师反映,学生在班主任课上安分守己,一到其他课就睡倒一片。
我长期接手“倒数第一班级”,学生上课睡觉的情况时常遇到。经过观察与分析,我发现学生上课睡觉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其一,基础过于薄弱,听课如同听天书。不少学生坦言,从小学起就没认真学习,课堂上完全跟不上节奏,起初只是打瞌睡,后来干脆趴在桌上。当看到身边同学都在睡觉,从众心理作祟,便不再有所顾忌。
其二,许多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家缺乏父母真正的关爱与陪伴。手机成了他们生活的主导,父母难以管束,导致熬夜玩手机、打游戏成为常态。带着这样的疲惫,他们在课堂上昏昏欲睡也就不足为奇。
其三,教室光线昏暗也会诱发困意。尤其在使用投影时,深色遮光窗帘一拉,极易让人眼睛疲劳、昏昏欲睡。对此,老师们需增强光线意识,用完投影及时拉开窗帘,遮挡投影设备,并恢复教室灯光,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困倦状态,也是对学生视力的保护。
其四,天气因素同样不可忽视。春困、秋乏时节,人体容易感到倦怠;闷热潮湿的天气,也会让人提不起精神。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每当下课,我都会走进班级,鼓励学生到教室外活动,走动、喝水、上洗手间,放松身心;同时打开窗户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中午,我会安排半小时午休时间,让学生趴在桌上休息,并贴心地为他们准备毯子,让睡眠更加舒适。我也在教室里陪伴午睡,确保午睡纪律质量。午休结束后,我会督促学生离开教室,到户外走动、聊天,彻底清醒过来。因为科学研究表明,午睡超过半小时,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不利于下午的学习状态调整。
本文重点探讨前两种原因导致的课堂睡觉问题。
我处理问题始终秉持一个“善意纯粹”原则:师生并非对立关系,学生不是老师的敌人,不能够稍有问题就训斥,老师应真正给予学生帮助。
有的老师将学生视为“敌人”,一旦发现学生睡觉,便怒吼斥责。但这种带有怨气的方式只会适得其反。青春期的学生敏感且冲动,很容易“一秒成魔”,老师的强硬态度很容易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导致矛盾激化,甚至引发严重冲突。
根据梅拉宾法则,交流内容本身对学生的影响仅占7%,而语气、表情、肢体语言等非语言因素占比高达93%。所以,老师火气越大,学生的抵触情绪往往也越强。况且,课堂上师生冲突不仅影响教学进度,更会耽误其他认真听课的学生。记住,“课比天大”,我们需要更智慧的解决方式。
基于上述原则,我采用以下方法:
每节预备铃响后,我都会提前来到班级。
比如初三学生课业繁重,课间趴在桌上补觉是常有的事。这时,我会以温和友善的语气对学生说:“有没有同学感觉很困?趁上课的老师还没来,赶紧去厕所用冷水洗把脸提提神;还有课间一直趴着在休息,没来得及上厕所的同学,也可以现在去。”一般会有五六个学生起身活动。
在他们离开期间,我会在教室里巡视,提醒学生整理桌面,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品,并适时给予鼓励:“大家做得很好,已经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了!”等出去的学生返回,任课老师也差不多到班,我会在确认老师就位后,从后门安静离开。如果任课老师正式铃响了还没有到,我会安排课代表前往办公室确认情况,确保教学顺利衔接。这样不仅帮助任课老师做好课前准备,我每天在办公室与教室间往返,运动量也得到了保证,一天七八千步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接倒数第一的班级,我和任课老师打好了招呼,课堂进行时,我会不时走到班级窗口观察。若发现有学生睡觉,便向其周围同学示意,让他们用轻拍肩膀或桌面的方式叫醒熟睡的同学。若学生仍未清醒,我会与任课老师眼神交流后,进入教室轻轻唤醒他,再用手势示意其去厕所洗脸清醒,全程没有大声斥责,始终保持温和友善。
在班会课上,我会提前和学生“约法四章”:
第一,我理解大家学习的辛苦,尤其是初三学生;
第二,我明白基础薄弱导致听不懂课容易犯困,能理解,但要改变,不然会越来越像听天书,进入恶性循环;
第三,趴着睡觉会影响老师的上课情绪,进而影响全班同学的学习效果;
第四,我会在每节课间巡视,发现睡觉会先让同学提醒,若多次提醒无效,我会严肃处理,甚至联系家长、上报德育处。毕竟,频繁睡觉违反校规校纪,一旦记入档案,可能影响未来当兵、政审等重要人生选择。
下课后,我会主动找到睡觉的学生谈心,关心他们昨晚的作息和身体状况,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善意与关怀。
此外,若任课老师反映某门课纪律不佳,我会增加巡视频次;对于个别因为上课老师能力弱难以维持纪律的课堂,我会将带头讲话的学生带到办公室自学,保障课堂秩序。我也会选择站在教室后门默默观察,既不打扰任课老师授课,又能及时管理纪律。
上课结束后,我会走进教室,公开表扬听课认真的学生,而对于需要批评教育的学生,则选择私下沟通。
这样做,确实很辛苦,但也是没办法的事。倒数第一的班级,我接手时已经是差到底了,但我能和他们相处的时间很有限,我们看到的上课睡觉只是冰山一角,底下是更加巨大的问题。所以,班主任勤快一些,多走动管理,是必须要做的事。
当然,光堵是没有用的。我增加了另外一个方法,让班级正面能量更多一些。
每天傍晚的课后服务时间,是上自习,学生自己做作业。我看班。前半段时间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做数理化作业,后半段时间我开放,学生可以自由走下座位,向同学请教题目,我在班级里全程走动观察,确保都在讨论题目,并用手机拍下认真探讨的模样。我也和学生讲明白,只要我发现有人不在讨论题目,在讲闲话,那么开放时间立刻停止,恢复到独立做作业时间。学生是很喜欢开放时间的,毕竟不会做的题目有人教你肯定是好的。
结束后,我会请做了小老师的同学举手,也会请向人请教问题的同学举手。给出赞许的眼神和话语。我拍下的照片也会放给学生看:专注研究问题的你气质真好!
这样,课堂上睡觉的学生会慢慢减少,毕竟谁都想做一次教别人的小老师,毕竟老师不能说你笨,但是小老师会惊讶地说:这个题目老师课上不是讲过了吗?
以上是我分享给大家的一些做法,在实际应用中相对行之有效。但每个班级的情况各不相同,每位老师的管理风格与气场也存在差异,这些经验仅供参考。我相信大家在教学实践中也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交流。毕竟,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
来源 | 于洁沙龙2020
作者 | 于洁 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