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保集团确立“大康养”“人工智能+”和“国际化”三大战略主轴。
文/每日财报 栗佳
6月27日,太保寿险官网更新的班子名单显示,王光剑已卸任太保寿险常务副总经理、合规负责人、首席风险官等多重身份。
关于王光剑的卸任,市场上此前便已有预期。因为作为深耕太保寿险27年的资深老将,目前王光剑已满60岁,系功成身退。如今接力挑起担子的正是集团资深实力派副总审计师陈英杰,暂时出任太保寿险临时首席合规官、临时首席风险官;同时晋升周建刚为太保寿险总经理助理。
事实上,自2025年以来,中国太保上到集团下到子公司的董事、核心高管人员均发生了重大变动。比如,集团有两名董事辞任,内部提拔两名总经理助理;太保产险董事长、总经理齐换;太保寿险总精算师、总经理助理均更换等。
结合近年围绕金融保险工作的再定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稳步推进,及2025年一系列新规的接连出台,作为在我国保险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综合性保险集团,中国太保高管人事陆续换防无疑备受市场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系列人事调整正值中国太保全面推进"三大战略"(大康养、"人工智能+"和国际化)的关键时期。俱为当前国内保险市场的绝对主力,从规模到利润,从品质到生态,中国太保皆走在市场前列,如此集中的换帅调整,不仅预示着这家巨头加速变革的未来,或许还将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一场行业性的经营思路转变与格局重塑。
巨头人事调整,再掀行业涟漪
唯有亲历实践,方能深刻理解国家发展诉求、社会治理需求与民生保障期待对保险业的精准定位;唯有躬身入局,才能厘清保险作为经济减震器、社会稳定器与民生保障网的制度性功能,明晰其风险对冲与损失补偿的核心价值,更可洞察长期耐心资本运作的深层逻辑。
而这种实践智慧,在中国太保近期的人事布局中得以生动印证。从集团总部到各专业子公司,一批深耕保险领域多年、兼具战略视野与执行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正走向关键岗位,他们的履新不仅体现了对行业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折射出中国太保在高质量发展转型期对"知行合一"型领导者的迫切需求。既需要通晓保险政治性、人民性的本质属性,又必须具备驾驭复杂市场环境的专业能力,方能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行业价值重构。
先来看整个集团层面。6月以来,中国太保密集发布了一系列人事变动公告,包括谢维青因工作原因辞任非执行董事,卸任董事会审计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委员、董事会科技创新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委员职务;王磊、王明超两人总经理助理任职资格获得监管批复。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履新的王磊和王明超都是业内年轻有为的杰出代表。其中,1978年出生的王磊,是数字经济领域复合型专家,现任中国太保旗下数智研究院执行院长及太保科技副董事长。这位拥有双料研究生学历的保险科技领军人物,在跨界履历中展现出独特的数字化赋能能力,在其职业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金融科技实战经验,正引领中国太保构建数字化新基建,推动保险主业与科技深层次融合。
而1976年出生的王明超,是组织人事领域资深专家,现任中国太保党委组织部部长。这位兼具战略视野与执行力的复合型管理者,在太保集团体系内历经多岗位淬炼:从太保寿险党务工作部/组织干部部奠基者,到上海分公司经营班子核心成员;从健康险板块合作业务开拓者,到集团董事会办公室中枢要职;再至产险董秘、健康险董事等关键岗位,其职业生涯完整覆盖了中国太保旗下寿险、产险、健康险三大板块,构建起全产业链管理视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月份,中国太保还接连从内部晋升了两位核心高管,苏罡担任中国太保副总裁、财务负责人任职资格获得批复;张卫东担任审计责任人任职资格获得批复。
苏罡具有20余年金融从业经验,曾任职于申银万国证券固定收益总部总经理、投资银行总部副总经理,后加入中国太保,历任投资者关系部负责人、太保资产副总经理、长江养老总经理及董事长等职。尤为关注的是,苏罡在投资领域推行哑铃型资产配置策略,强调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带领中国太保提升权益及另类投资配置比例,有效应对市场波动,这也是为什么此次其得以擢升被委以重任的重要原因。
而张卫东为业界审计“老手”,长期深耕法律合规与风险管理领域,其任职同样涵盖了中国太保旗下太保产险、太保资产、长江养老及太保健康险等多个子公司董事等职务,形成跨业务板块的治理网络。
上述集团所履新的高管们均为内部提拔,这也意味着中国太保核心管理层注入了新鲜血液,将上演新一轮战略纵横。而且,国内保险市场一向以巨头为牛耳,甚至可以说众多中小险企需仰巨头鼻息而生,中国太保人事的调整后,注定是战略的调整,以之体量将极大影响转型中的保险行业。
子公司核心高管换防到位,
为战略转型加强“兵力”
在集团化管控架构中,战略转型的涟漪会沿着治理链条向下渗透,从而在子公司层面形成人才布局的连锁反应。这种传导不是简单的线性传递,而是在保持战略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各业务板块的特殊性进行差异化适配。正如精密仪器的齿轮组,总部战略作为驱动轴,通过人才这个关键传动件,将变革动能分解传递至各个业务单元。
观察中国太保近期的人事变动可见端倪,当集团确立“大康养”“人工智能+”和“国际化”三大战略主轴后,旗下产险、寿险等子公司随即启动人才矩阵重构,核心高管均有所变动。
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太保财险董事长俞斌任职资格获批,俞斌正式接替顾越成为太保财险“一把手”。2024年11月底,陈辉接棒曾义担任该公司新一任总经理,半年内太保财险“将帅”齐换。这意味着,太保产险由长达10年的“顾越时代”向“俞斌+陈辉”时代转变。
太保财险新任董事长俞斌,是从基层一步步做起来的老将,一方面深耕各条线多年,为掌舵一家险企提供了必要的专业保障;另一方面,近年其在科技方面的管理经验有助于太保财险的科技化转型。
可以说,俞斌的任命是中国太保应对行业车险综改及科技创新变革关键一步。其“基层业务根基+科技顶层设计”双核能力,有望推动太保财险通过数字化重塑成本结构、开拓增量市场,并在合规治理上实现突破,甚至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此外,今年4月份,刘增波由临时财务负责人晋升为太保产险副总经理,兼任财务负责人和董事会秘书。至此,太保产险已经形成“一正六副六总助”的高管人员架构。
除了董事长、总经理的到龄卸任,未来几年太保财险管理层仍将面临新老交替,据悉,该公司高管列表中15名管理层,5人为“60后”,占三分之一。仅从年龄维度推测,四年内太保财险因高管年龄原因开启的人事变动尚未结束,未来或将延续一段时间。
而太保寿险,在近日也出现了重大高管人事变动。除了开篇所提及的王光剑的卸任,以及陈英杰和周建刚的双重履新,太保寿险还迎来了一位资深女将新任总精算师。
据公开报道,太保寿险临时总精算师张远瀚卸任,工银安盛人寿原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官喻凌燕加盟太保寿险,担任总经理助理、总精算师。公开资料显示,喻凌燕在工银安盛人寿供职二十多年,一直从事保险精算工作,是一名资深精算人才。《每日财报》注意到,在太保寿险官网高级管理层人员最新名单中,已对喻凌燕职务信息进行了披露。
今年2月份,中国太保亦在内部提拔了曾担任过太保集团战略管理部高级经理、福建转型试点基地总监刘余庆,擢升为太保寿险总经理助理。而目前太保寿险总经理、董事长则分别由李劲松、赵永刚担任,两者履新“一二把手”的时间也并不长,还不到一年。
可以发现,近段时间中国太保旗下财险和寿险两家公司的这种人事调整,既包含对复合型战略管理者的需求升级,也体现对专业领域深耕者的能力重构要求。中国太保通过自身人才任用之道实践证明了,唯有构建战略导向的人才供应链体系,才能确保整个集团转型蓝图穿透组织层级,在执行层面形成反哺闭环。
经营发展进入关键期,
中国太保坚持新三大战略
当下,保险业正身处百年变局与行业转型的历史交汇期,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与结构性调整形成复合冲击波,给保险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低利率环境、新会计准则变化以及动荡的资本市场,正一步步渗透到保险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让保险行业的转型面临着更深层次也更为棘手的难题。
但无论外部环境怎样变化,近年来中国太保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2025年集团一季报显示,在新会计准则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国太保实现保险服务收入695.5亿元,同比增长3.9%;集团实现归母净利润96.27亿元。
具体拆分业务来看,太保寿险坚持高质量发展,业绩稳中有进,实现保险服务收入209.8亿元,同比增长 0.6%,新业务价值57.78亿元,同比增长11.3%,可比口径下同比大幅增长39%;太保产险在加快调结构、优成本的赋能下,收入稳定增长、效益有效提升,实现保险服务收入477.41 亿元,同比增长4.8%,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7.4%,同比下降0.6 个百分点。
随着行业转型不断深入,不管是规模体量大小各异的企业,还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险企,未来都需要全方位围绕负债来源的稳定性、产品供给的多元性、资产负债匹配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以及差异化竞争策略等多个重要方面,全面强化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
6月11日,在中国太保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董事长傅帆曾明确表示,面向未来,中国太保将继续深化转型改革,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质效,集团坚持聚焦三大核心战略发展方向:一是通过实施“大康养”战略,完善产业布局,构建养老金融、商业健康险和康复医疗、机构养老、居家照护等全周期服务链,推动康养服务与保险主业协同共生,打造大保险生态。二是通过实施“人工智能+”战略,加大AI对公司经营的全面赋能,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力和运营效能,同时探索开拓AI领域风险减量管理市场,培育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极。三是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紧跟中国企业出海步伐提升服务能级,稳步推进海外服务网络建设、跨境保险合作、国际化人才打造和境外资产配置,形成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新格局。
在资产负债匹配方面,傅帆还重点指出,中国太保将加快核心能力建设,强化资产负债联动。负债端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建立负债成本约束机制;投资端合理配置超长期政府债,缩小久期缺口,不断优化权益配置和另类投资,提高长期绝对收益,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就产品及服务策略来讲,中国太保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中提到:“集团将优化中高客户服务和差异化产服供给,推进2+N多元渠道建设,加快个险营销体制改革,持续提升银保价值贡献。同时还将推动浮动收益型产品和保障型产品销售, 健全利率传导和负债成本调节机制, 加强久期和利率风险管理,防范潜在利差损风险。”
新战略方针的全面落地实施,对于近期履新的一众高管来说,如何在当前良好的发展基础上,继续推动中国太保实现经营质效再迈新台阶,进一步助力集团完成改革转型升级,将会是核心管理层与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值得期待。
丨每财网&每日财报声明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表达的信息或者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内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电话:010-64607577
手机(微信):15650787695
投资者交流群:公号内留言微信号,由群主添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