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晓敏青春说 ” → 点击右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掉队”的男孩,早就不是错觉,而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全球性危机”。
特别是最近看到很多中考、高考的新闻,我发现一个令人心惊的共性:
无论是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的背后,成绩“阴盛阳衰”的现象,不仅日益突出,还在持续增长。

根据往年数据统计:
中国高校女生录取率,女生比男生高15%;但辍学、网瘾、心理问题,男生却遥遥领先。
这种看似“女生崛起”的教育模式,其实是隐形的灾难。
一个男孩,从出生时被“望子成龙”,小学“沦为差生”,到中学被“过早分流”。
但进入社会,又被要求成为家庭的顶梁柱,被期望干出一番丰功伟绩。
这个充满矛盾、冲突而让人窒息的成长,绝不是男孩个人的问题,而是他的发展,正在经历一场社会化的“系统性崩溃”。

男孩,究竟输在哪?
前两天,湖北襄阳的一个“状元班”冲上热搜。
45名学生,43人高考超600分。
不过,从照片可以看出,前排被清一色的女生挤满,男生仅占了最后1排。
这样的悬殊比例,绝非偶然。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年本科女生占比已达63%,而20年前,这一数字在46%徘徊。

不仅如何,男孩的“消失”,正在从学习、考场,蔓延至心理健康、未来职业……
这不仅是中国的现象,更是全球男孩同样面临的困境。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调查发现,全球15岁男生阅读能力落后女生近1年,数学优势几乎消失。
WHO数据显示,全球10-19岁男孩自杀率是女孩的2倍,但求助率不足女孩的1/3。
在青春期的问题中,游戏成瘾、社交障碍、ADHD诊断率等,男孩比例显著更高。
显然,男孩在社交力、共情力、自控力上,仍然被女孩抛在身后。
麦肯锡还预测,未来10年,AI自动化将淘汰更多男性主导的制造业和运输业。
而像护理、教育、心理咨询等需要共情,人际敏感度,突显女性优势的岗位需求激增。

在青春期教育一线工作了16年,我对此更是深有感触。
高考成绩出来的那几天,一个男孩家长找到我,
说儿子的分数刚过二本线,比平时模考低了近30分。
她强压着情绪安慰儿子,忍不住向班主任打听情况,得知班里前10名的孩子,女生就占了7个。
她的心里翻涌起无数的疑问:
为什么从小聪明、机灵的儿子,越长大越平庸了?
那些被时代“抛下”的男孩,到底缺了什么?

男孩不是不争气,而是……
落后的男孩,表面看是学习出了问题,实则是他无力承受成长中的一系列冲突。
1、教育体系正在“淘汰”男孩
男孩大脑前额叶发育比女孩晚1-2年,自控力、专注力天然弱势。
睾丸激素又让他们渴望冒险、动手和户外活动。

但传统课堂,要求的是什么呢?
安静坐着、规矩听话——这简直是男孩的天敌。
这样一来,男孩那些本该被称为优势的特质,在学校却成了“当一个好学生”的障碍。
结果呢,
一位上海妈妈的分享,曾引发上千人的共鸣。
她说孩子所在的七年级,全校前20名,只有4个是男生。

许多“晚熟”但后劲十足的男孩,还没等到开窍,就早早被中考分流,划入了“差生”的队伍。
2、父亲缺席:男孩失去“成长指南”
发展心理学研究显示:6-14岁是男孩雄性觉醒的关键期。
父亲经常性的陪伴,能大大降低焦虑症的发生。
因为这不是简单的陪伴,而是男孩通过父亲的言行举止,来形成一套生命最初的男性生存法则。

然而,现实却异常的扎心:
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男孩。
当父亲隐身在“工作忙”、“男主外女主内”的各种理由背后,母亲只能一个人撑起孩子的作业辅导、兴趣班,吃喝拉撒和情绪管理……
当男孩的世界,充斥着母亲的焦虑,和父亲的忽视时,
他们会错失阳刚、自信形成的关键期,变得怯懦,叛逆,最终在人格塑造上陷入迷茫。
3、游戏成了“救命稻草”
更可怕的是,当现实压力无处逃遁,男孩又在手机游戏里找到了“救命稻草”。
有妈妈来我这里咨询,说高三这一年,儿子经常偷偷玩游戏到凌晨。
经常骂他不上进,直到看到他在网上的一条留言:
“游戏里我能赢!可现实里,我怎么努力都不被认可。”

中科院数据显示,每10个网瘾少年里就有7个是男生。
当现实世界充满挫败,游戏成了他们唯一的“精神避难所”。

如何拯救"男孩危机"?
“男孩危机”从不是某个男孩的问题,也不是某个家庭的失败,而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成长议题。
作为父母,我们无法改变教育环境,但至少可以调整我们的心态。
1、放下焦虑,理解他的困境
了解男孩落后,并非是他懒惰、愚笨,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总是责怪他。

我们的儿子需要的,不是一个不断挑刺的裁判,而是一个能理解他,看见他的陪伴者。
当外界给他贴士“不够好”的标签时,家,应该是他可以安心休息,重振旗鼓的地方。
2、请父亲多多参与。
看到一位清华爸爸的分享:
他发现儿子动手能力很强,但一学习就提不起劲,还经常沉迷游戏。
他也没有责备,而是陪孩子“动起来”。去散步、骑行、露营,也会一起搭乐高、拆家电。
渐渐地,孩子在学习上变得主动起来,对游戏也没那么依赖了。

这位父亲后来感慨:
“以前我总会说他这不行、那没用。但当我真的陪着他一起去做时,我竟然发现他有很多优点!”
这就是父亲参与的意义,不是强行矫正,而是让男孩在陪伴中,看见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3、允许他走自己的路。
如果孩子已经尽力,学业仍不理想,请相信:人生绝不只有分数这一条赛道。
有的男孩擅长逻辑推演,有的擅长艺术创造,有的天生是实践家。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打造一个磨具的“优秀产品”,而是帮助每个孩子活出他自己的模样。
请告诉男孩,每一次失败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而不是一个无法挽回的终点。
毕竟人生长路,求学这一段,不过是晨光初现的八点。
有句话说,“大自然从不匆忙,而一切会自然完成。”
我们只需要相信每一颗种子的力量,守护每一寸生长的空间,然后,静待花开。
“重启青少年学习动力训练营”
第14班火热报名中…
可以添加小青老师咨询,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