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日,美国科技巨头微软公司宣布了新一轮裁员计划,预计将影响约9000个工作岗位。这也是微软年内第二次大规模裁员。
微软发言人表示,此次裁员人数不到公司全球总员工数的4%,涉及不同部门、地区以及各个经验层级的员工。该公司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微软全球员工总数为22.8万人。
谈及裁员的目的,其声称是为了简化业务流程,减少管理层级,使公司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更具竞争力。“我们将持续推进必要的组织变革,确保公司和团队在充满活力的市场中处于有利地位,以取得成功。”微软发言人在声明中指出。
正如外界预期,微软旗下的Xbox游戏部门也未能幸免,多款游戏项目工作室都遭遇重创。
据外媒报道,Xbox游戏工作室负责人已确认,微软将关闭成立七年的The Initiative工作室,该工作室原本正在协助开发经典IP《完美黑暗(Perfect Dark)》的重启版,随着工作室关停,也一并被取消。
此外,据彭博社爆料,ZeniMax Online(《上古卷轴OL》开发商)的一款未公开大型MMORPG项目也遭到取消,该项目代号“Blackbird”,自2018年起开始立项。
这并非微软今年首次大规模裁员。早在今年5月,微软就已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6000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3%。根据微软向华盛顿州就业官员提交的通知,6月该公司还在华盛顿州雷德蒙德总部裁员300人,5月在普吉特海湾地区裁员近2000人。
微软历史上裁员人数最多的一次是在2014年,当时微软在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业务后,曾大规模裁减18000名员工。此次裁员规模则是自2023年微软裁员1万人以来最大的一次。
今年以来,多家硅谷大型公司都进行了不同规模的裁员。例如,1月,亚马逊证实将在北美商店部门裁员约200人,涵盖包括自有品牌、Prime会员计划和消费品业务部门;2月,惠普预计将削减多至2000个职位,2022年至今累计裁员约9000人;4月,谷歌被曝在安卓系统与Pixel手机业务线裁员数百人,涉及Chrome开发、硬件工程及产品管理等核心岗位。这些公司给出的裁员理由多为提升效率、优化结构、降低成本等。
有分析认为,微软此次裁员一方面是为了应对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成本上升的压力,通过减少人力成本来维持利润率;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微软也在重新审视业务布局,将资源更多地集中在核心业务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
从趋势看,AI正在取代部分工作。4月,微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曾表示,目前该公司多达30%的代码是由人工智能编写的,同时微软AI编写的代码数量正在稳步增长。
其他科技公司也有类似的观点。亚马逊CEO安迪·贾西(Andy Jassy)在6月17日表示,随着亚马逊推出更多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代理,这将改变员工工作方式。公司需要更少的人手来完成目前进行的某些工作,而需要更多人手来完成其他类型的工作。在未来几年,亚马逊预计将减少公司员工总数。谷歌CEO Sundar Pichai去年10月表示,谷歌超过25%的新代码是由人工智能编写的。
微软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AI方面。此前其推出的Copilot对话助手并未能像它所投资的ChatGPT那样受到更多认可。Gartner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23位IT高管中,仅有4位认为Copilot为他们的公司带来了显著价值。
不过,微软发布的2025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显示,其营收和利润均同比增长,且高于分析师预期。具体到业务部门来看,增长最明显的主要是智能云部门,实现营收268亿美元;Azure及其他云服务收入也同比大增33%。生产力与业务部门以及个人计算部门营收增幅不及前两个业务部门。
也因此,微软投入更多资金进行AI基础设施。微软包括融资租赁在内的资本支出从2024财年第四财季的190亿美元环比增长,至2025财年第三财季达到214亿美元,微软此前预计2025财年第四财季的资本支出将环比增长。
截至7月2日美股收盘,微软股价报491.09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96美元,跌幅为0.2%。其总市值3.65万亿美元,在美股市值榜中排名第二位。
北京商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