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16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2分钟

01



暑假来了,有几位朋友在后台问我:
“孩子放假了,到底该怎么安排?”
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一个核心原则——“一动一静一防止”。

我们先来看孩子处于哪个阶段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暑假安排的重点是不一样的。
幼儿阶段(学龄前),重点就是玩和娱乐。这个时期的孩子,大脑发育迅速,好奇心强,最需要的是自由探索和亲子互动。你可以带他去公园、动物园、博物馆,让他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建立对世界的认知。
小学阶段,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能力了。比如阅读习惯、时间管理、表达能力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这个时候不求成绩有多好,关键是打好基础,激发兴趣。可以有选择地参加一些兴趣课程。
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科压力开始显现,暑假可以适当参加一些补习班或兴趣课程,为新学期做准备。但别忘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变化也大,情绪管理和自我认同同样重要。
但是不管哪个年龄段,我们都要注意下面“一动一静一防止”的平衡。
1
“一动”:动起来
动起来,身体和心灵都要活跃,“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伏尔泰说的,放在今天依然不过时。
孩子如果整个暑假都窝在家里,而且整天接受空调,不仅体质会下降,还容易变得懒散、情绪低落。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动起来。
这里的“动”,不只是体育锻炼,还包括劳动、旅游、爬山、跳舞,甚至玩游戏,只要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都是好的活动。
1
每天安排30分钟跑步或打球;
2
带孩子去郊外露营、爬山;
3
安排一段时间全家去旅游;
4
报一个舞蹈班、篮球班或者游泳班;
5
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学会承担责任。
这些“动”的活动,不仅能增强体魄,释放能量,还能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动手能力和抗压能力。
2
静下来,才能沉淀和成长
如果说“动”是释放能量,“静”就是积蓄力量。
一动一静,如车之两轮,如太极之阴阳变幻,皆不可或缺。
“静”包括阅读、练字、弹琴、画画、篆刻、剪纸、写日记、冥想等能够让孩子安静专注的事情。
现在的孩子普遍浮躁,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而“静”正好能弥补这一点。
比如每天固定时间读一本书,哪怕只有20分钟,日积月累就能养成阅读习惯;练字可以磨炼耐心,也能提升审美;乐器练习则有助于开发右脑,提升创造力。
以我几十年的教育经验,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朋友们:“一个能静得下心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差。”
3
防止”:防止沉迷电子产品
这是最关键的“一防”。
据《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达1.9亿,超过80%的孩子每天使用电子产品超过2小时。
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已经成为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最大隐患之一。孩子一旦沉迷手机、游戏、短视频,注意力就会被碎片化,学习效率下降,情绪也容易失控。
怎么办?
完全禁止已不现实,况且真的禁止了,将来一旦放开,也比较危险,我们只能想办法有规划地使用。
1
规定每天只能使用1小时;
2
设立“无电子设备时间”;
3
家长以身作则,减少自己刷手机的时间;
4
提供替代性的有趣活动,如户外游戏、室内体育、乡下活动等。
防止沉迷,本质是帮孩子建立规则感和自控力。事先规则要明晰,事中态度要温柔而又坚决,事后要经常反思总结,直至电子产品使用收放自如为止。
4
结语
暑假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不作计划,放任玩耍;要么计划满满,比上学时间还忙碌。
其实,孩子的成长,从来都不是靠考试成绩堆出来的。暑假是一个难得的窗口期,它给了我们重新审视教育方式的机会。
“一动一静一防止”,看似简单,实则是对孩子全方位发展的关注。动中有静,静中带动,动静结合,才能养出健康、阳光、有潜力的孩子。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充实而不失快乐的暑假。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来源丨教育本色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