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今年680分以上的学霸后顿悟:孩子是否自律,取决于这几点

发布时间:2025-07-05 10:02:44

本文作者:小古

每年高考出分后,许多学霸的采访视频都会在网上刷屏。

来自泉州的林凡皓考了696的高分。

被问到有什么教育心得时,林凡皓的爸爸林纲鑫告诉记者:

“儿子从小就特别自律,几乎没参加过什么补课班,而是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路过来,大事都是他自己决定,作为父母,他们只负责陪伴和托举,该出现时就出现,该消失时就消失。”

还有来自大连一位牛羊肉摊主哈先生的儿子,在今年高考取得了672分的好成绩。

谈起孩子的教育,哈先生却有些不好意思:

“我平常比较忙,孩子从初中考上24中,再到高考,基本也没参加过补习班,全靠自觉。”

可以看出来,不少学霸的成功背后,除了天赋和努力,更重要的是拥有强大的“自律”。

我研究了近年来多位高分学霸的家庭教育模式,发现他们的父母大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建立了以下6个教育习惯。

如果你也希望孩子未来能主动学习、高效成长,这篇文章值得你认真读完。

图片来源:互联网

习惯一

是否让孩子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一位妈妈曾很苦恼地在网上求助:

“从小到大,我就给孩子提出了很多要求:

每天睡前背一首古诗,每周写一篇周记……每天作业写完了,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可孩子为什么还是管不住,还越管越叛逆?”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父母的过度干预,像一把无形的枷锁,悄无声息地扼杀了孩子宝贵的“自驱力”。

湖北十堰的考生王晨旭查询成绩时,页面显示“已屏蔽”。

图片来源:互联网

要知道,“已屏蔽”可是进入全省前20名的特殊待遇啊。

有记者采访他父母的教育秘诀,王晨旭父母坦言:没别的,就是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间。

王晨旭也说,在报培训班、买教材等方面,父母都会征求他的意见。

正是父母这种开明的教育方式,让他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安排学习。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感到自己有选择权和控制权时,他们的投入度、坚持度和创造力都会提高。

自主权才是一个孩子高效学习的关键。

当孩子在学习上有足够的自由,这样他们才会自觉自愿地投入学习中去,对待学习有持续的热情和动力。

图片来源:互联网

习惯二

是否为孩子打造“纯净的学习环境”

一位老师在走访过几百个家庭后得出一个结论:

那些成绩优异、学习自觉的孩子,几乎都有一个安静有序,和谐纯净的家庭环境。

自律是果,环境是因——没有纯净又松弛的土壤,结不出高效而甜美的果实。

开头林凡皓的爸爸林纲鑫在采访中就说过:

自己做生意这么多年,生活压力并不小,有时也会很焦虑;但不管在外面碰到什么事,夫妻二人回到家,在孩子面前一定是笑呵呵的。

他们夫妻约定好,在孩子面前一定岁月静好,绝不能把压力和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温州大学教授夏诗荷,工作后买了一套房子,家里的装修非常简洁,连像样的家具都没几件。

但家里却有一个很大的书房,里面有藏书万册。

图片来源:互联网

女儿从小就浸润在书香中,早早喜欢上了阅读,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旺盛。

想要培养孩子的自律,首先就要帮孩子打造一个安静舒适,氛围十足的学习环境。

温馨、和谐、充满书香的家庭氛围,就是培养孩子的“灵丹妙药”。

图片来源:互联网

习惯三

是否培养了孩子“时间管理能力”

知乎上曾有个热帖:“学霸的作息是怎样的,为什么都不会困?”

来自北大15级的学霸刘嘉森的回答,引来了24万人点赞:

图片来源:互联网

他把一天分成了三个阶段:

早晨,按时起床,吃完早餐,立即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学习中。中午,适当午休和运动。晚上,间歇式工作,并做好睡前总结。

正是凭借明确的时间管理,他的整个高中过得游刃有余,最后考到全省第二名的成绩。

其实,学霸与常人的差别就在于精力分配与时间规划。

去年考出湖南高考最高分708分的张熠东的父亲也曾分享过自己的教育方法:

从小他就培养孩子自己做学习计划,里面包括了当天在哪个时间段,要完成什么样的学习任务。

慢慢地,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律,学习习惯也越来越好。

其实,孩子的自律并非天生,而是需要“他律”来培养的。

想要培养出一个做事有计划、生活有目标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可以让孩子列“每日必做事清单”来规划时间,完成一件事,就在清单上划勾注明;

当孩子学会做时间的主人,不用催他也会自觉主动地学习。

图片来源:互联网

习惯四

是否及时给孩子正向反馈

很多家长恨铁不成钢,动辄在学习上打压、贬低孩子:

“你怎么又错了?”

“这么简单都不会?”

“你看看别人的家的孩子,再看看你”

——这类批评只会摧毁孩子对学习的热情,愈发想要逃避。

而学霸家长更擅长用“正向反馈”激励孩子:

来自河南的刘卓仕今年高考702分,准备报考清华,在此之前,他的哥哥已经考上了北大。

两兄弟的妈妈在采访中坦言,她平常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宝贝你真棒!”

她认真地告诉大家:“一定要多赞美自己的孩子,因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赞许。”

不管孩子成绩如何,父母都要多给孩子一些正面反馈,譬如:

“你今天作业完成得很及时,而且自己很工整,真不错。”

“你这次数学比上次进步了,妈妈为你开心,如果能再认真点就更好了。”

要知道,父母的语言,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

积极的暗示以及正面的反馈,会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让孩子更加有底气和自信迎接挑战。

图片来源:互联网

习惯五

是否能做到以身作则

网上曾流传过这样一张照片:

妈妈带孩子坐地铁,妈妈捧着一本书,一边的孩子也捧着一本书。

想要传达的道理很简单:

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作为父母,说千次百次不如做一次,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在熏陶下学会自律。

江西南昌的学霸杨一鸣以726分,刷新了江西高考史上最高分:语文132,英语144,数学和理综均为满分。

据了解,杨一鸣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在父母影响下,他从小就养成了爱阅读、爱学习的好习惯。

综艺《超脑少年》节目中,有一位学霸爸爸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秘籍:

那就是“把自己玩游戏的时间挤给孩子,孩子学多少,自己就学多少”。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父母的行为举止就是他们最直接的模样。

想要孩子自律,父母首先就要以身作则,家长要带头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和孩子共同学习。

图片来源:互联网

习惯六

是否允许孩子适当放松

曾经,一张北大妈妈为9岁孩子制作的作息表在网上疯传。

作息表中,孩子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中间18个小时疯狂地学习各种知识,包括古文、钢琴、围棋、书法、奥数、跆拳道等课外活动。

实在是让人心疼。

很多父母教育有个普遍现象,孩子学习就学习,不让做其他闲事,却不知,真正的学霸,都擅长劳逸结合。

来自湖北的李森睿这次高考一举拿下700高分,还进了全省前20。

然而,他可不是一门心思读书的书呆子。

课余时间,他也热爱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和象棋等运动,并认为这些爱好能有效释放压力,还能培养坚韧的心态。

是啊,长期紧绷的皮筋,迟早会断;

允许孩子劳逸结合、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助他补充身体和心理能量。

另一位来自内蒙古的理科学霸陈晓宇去年高考考了710分。

图片来源:互联网

陈晓宇表示:自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从不是因为无休止的“做题”,而是取决于一个好心态。

高中三年,他从不会一味埋头苦读,而是爱好及其广泛,比如乒乓球、下围棋等等。

其实,自律从来都不是苦行僧似的坚持,而是在属于自己的节奏中不断提升。

而休息也不是摆烂,而是积蓄足够的能量,让自己更好的大步向前。

图片来源:互联网

听过这么一句话:

人生就是一路降妖除魔修成正果的过程,好的父母,就是孩子的活菩萨,能帮孩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成就一番事业。

回看这些高分学霸的成长轨迹,你就会发现,他们的自律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父母用习惯一点点浇筑的结果。

教育路上,父母平常多注重这6个习惯,才能用耐心和智慧,点燃孩子生命里的那把火。

点个赞吧,愿每个孩子都能向阳而生、一路生花,抵达自己梦想的彼岸。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