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最严禁补令”来了,1号开始,家长慌了:不补课咋上清北?

发布时间:2025-07-05 15:02:51

本文作者:小古

如果说高考600分上看的是个人天赋,那么600分以下就纯粹靠个人的努力了,即便认识到了天赋的差距,家长们还是前赴后继的把孩子送进补课班,不为别的,只为了让孩子在天赋之下把努力能得到的分数全都拿到手。

为了这一目标,从高一到高三,家长们的钱包也随着一节又一节的补习班被逐渐掏空,孩子偏科还算运气好的,几万块的一对一就能弥补差距;而那些整体成绩都表现平平的孩子,更是轻轻松松就能花掉家长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补课费用。

在当下的高考竞争氛围下,多少孩子的高考分数,都是靠着家长的钱和补课班的累,一点点的砸出来的。似乎连家长也早已习惯,把高考当成了一次豪赌,似乎只有这样的理由才能说服家长把钱花的更加理所当然,可如今,这种把分数跟补课班费用挂钩的豪赌就要被叫停了,有钱没处花后,家长却先慌了。

图片来源:互联网

河南打响教育革命,补课班全部消失,7月1号开始实施

关于“禁补令”,其实很多家长并不陌生,自从双减政策落实以来,各地都陆续展开了关于禁止课外补习的教育改革活动,只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再加上部分地区的“禁补令”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格,因此在见不得光的角落,许多补习班内依旧挤满了内卷的学生和焦虑的家长。

但任谁也没想到,率先打响教育革命第一枪的地区,会是以高考大省著称的河南,从7月1号开始,河南将全省范围内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学科类校外培训,除了语数外这样的学科补习班外,就连以“研学夏令营”等名义开展的学科补习活动也被一窝端了。

图片来源:互联网

事实证明官方不是不知道那些教育培训机构的“马甲外衣”,这次河南地区的“禁补令”就是最好的证明;除了从校外下手,校内的管理和处罚也更加严格。

如果在校老师敢在假期违规补课,将面临严重的违规处罚,重则吊销教师资格证并且开除公职,面对河南史上“最严禁补令”,相信没有哪个学校老师敢顶风作案了,毕竟谁也不敢拿自己的铁饭碗和教师职业生涯开玩笑。

图片来源:互联网

在这份“最严禁补令”下发后,河南地区的家长们开始慌了,7月1号是什么日子?是孩子们放暑假的日子,前脚刚放暑假,紧接着“禁补令”就下来了,有些家长不敢轻举妄动,担心成为典型,更担心被当初反面教材。

而有些家长却不以为意,认为“禁补令”又不是第一次了,没准也就是走个过场。但从这次“禁补令”的详细程度和言辞狠厉程度来看,河南省这一波恐怕是“玩真的”了,杜绝了一切可能“钻空子”的情况。

图片来源:互联网

河南“最严禁补令”,注定让这个暑假成为拉开差距的开始

当家长发现,“禁补令”下发不久,自己身边的补课班也纷纷关门后,也终于看清了现实,只不过内心一时间无法说服自己接受现状,有家长在网上哭诉:“连课都不让补了,不补课孩子还咋上清北?”

但客观评价,这样说的家长显然还没有理解高考的本质,高考本身就是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考入相应水平的学校,清华北大的苗子,没有哪一个是靠补课补出来的。

图片来源:互联网

相反,真正应该为“禁补令”感到担忧的,其实是那些偏科的、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中等生,“最严禁补令”的出现彻底断绝了他们把补课当成底牌的机会,不过从教育长远发展来看,这其实是一件好事,也是为人让教育回归最原本的状态。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否认“最严禁补令”的确给河南的孩子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除了要讲教育的主要注意力放回到学校外,还要求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个没有补课班的暑假,注定是学生们拉开差距的关键期。

图片来源:互联网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