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档到暑期档,陈思诚不想放过每一个热门档期。
当然,每个档期也都让他赚了个盆满钵满。
但显然没有常胜将军,即使陈思诚也始终都在创新突破,可终究还是难以猜透市场。

如今新片《恶意》正式上映,点映口碑炸裂,正式上映之后,猫眼也是开出了9.5的评分,但结果上映首日票房却惨不忍睹。

首日2000万的票房,仅仅位居单日票房榜第四,虽然与第二、三名差距不大,但与冠军还是有着不小的距离。

而预测票房也只有2亿出头。虽然这并不是一部大制作影片,但如此票房表现回本是别想了。

要知道,陈思诚这次可是聚齐了三大影后,张小斐、梅婷、李庚希,当然还有不少老搭档戏骨。
张小斐、李庚希都是金鸡奖影后,梅婷是华表奖影后,在影片中,三人都贡献了精彩表演。
尤其张小斐和梅婷,在影片中两人不仅是老熟人,更是成为了新事件的调查和被调查对象,让原本的情谊随着事件发展出现裂痕。
对于张小斐来说,给观众留下最深的一场戏自然是最后的“血泪戏”。

张小斐饰演的叶攀,站在讲台上,随着大屏幕放出控诉质疑自己的文章,台下的学生群起而攻之,叶攀成为了众矢之的,而整个表情也是历经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眼神从震惊、慌乱再到倔强、坚定,整个表演一气呵成,加上血泪妆容,极具冲击力。
虽然这一切都是叶攀臆想出来的,但整个表演却是真实的。
张小斐演绎出了角色的克制内敛和暗流涌动。
另外,这场戏更是蓝幕无实物表演,但是张小斐精准演绎出了人物的复杂情绪,再次证明了其影后的实力。

而梅婷饰演的尤茜,相比叶攀,情绪上的表现跨度更大,大起大落之间,展现着角色人物的情绪和心态。
随着女儿坠楼事件的不断发展,尤茜的整个情绪表现也是更为激烈,而每一次激烈情绪的呈现,梅婷用尽全力的表演都直击人心。当然除去激烈外放表达的外,还有很多收敛隐忍的表达。梅婷同样张弛有度,令人触动。

当然,还有像李晓川、陈创、艾丽娅这些戏骨,在影片中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表演上,整部影片全员实力派,而从整个故事内涵来说,该片也是有着现实揭露和讽刺表达,对当下的网络暴力现象以及网络环境给予了最为猛烈地抨击和揭露,有着它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也是能够让大多数观众感同身受。

但结果影片的票房却并不理想,问题到底出在了哪?
首先,自然是与整个影市环境息息相关。
自春节档之后,整个影市表现一片低迷,即使之后历经多个热门档期,但结果都不尽理想。虽然如今又进入了暑期档,但整个市场依然死气沉沉。不仅并未有号召力的影片出现,而且观众的观影情绪也并未被充分调动起来。
其次,还是影片自身出现了问题。
虽然有着好的演员好的表演,还有现实意义和价值,但无奈这样的题材类型在如今并不算新鲜。换汤不换药,更是有着大量的说教式台词表达,让这样一部影片的现实性被大大削弱。
网络暴力、舆论环境,在互联网时代,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每有热点事件发生,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参与其中,以自我认知进行点评,局限性、片面性是必然的。个体的信息茧房,早已决定了如今的舆论环境。加上其他种种问题,影片中出现的现象并不少见。

当然,影视作品对这样的表达也早已出现,不管是《热搜》,还是《人生开门红》,在电影领域都不止一部影片。
即使如今这部《恶意》,陈思诚用自己擅长的悬疑反转方式重新解构,但终究还是不离其宗,在现实与深度上,还是程式化的。
创新突破的只是形式,这样的一部类型片,自然就难以触动更多观众。
这部影片依然还是形式大于内容,在具体情节方面,套用了类型片的模式,也使其忽略了现实的逻辑和合理性,让人无法信服。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自然会联想到现实中太多的类似事件,但终究还是无法沉静下来深入思考,因为影片还是不够深刻,以形式取代了更多深刻表达。
尽管影片极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多面,但对比类型片,又会发现是刻板脸谱化的。

纵观整部影片,就像是陈思诚套用着自己以往类型片的模版,换了题材角度的重新演绎。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观众都是熟悉的,没有新鲜感,看完之后,只是认为还可以,但还差一口气,没有到达更为惊艳的地步!
从《误杀》系列到《消失的她》,陈思诚的悬疑公式屡试不爽,但之前除了有利的外部环境,陈思诚在内容上是有着新意的,更是有着力度的,而如今这部《恶意》,则是落后的。
陈思诚曾表示,“这个剧本创作非常难,至少用了三年以上时间。”
或许正是这样的时间,让这部影片错过了最佳时机,影片票房的惨败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