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一般有笔试和面试环节。大家都知道笔试重要,面试也很重要,因为你不知道导师会问什么问题,你怎么问答才符合导师的预期。

在面试环节中,导师问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
可能与专业有关,比如: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你对我的研究方向了解多少?你未来的研究计划是怎样的?本科期间你最喜欢的或者学得最好的一门专业课是什么?
关于专业的问题,大家一般准备得比较充分,所以往往不太担心。
也可能跟导师和自己有关,比如导师会问:为什么选择我作为你的导师?你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你在某某项目或者竞赛中具体负责什么?
关于自己和导师,大家一般能快速组织语言,抓住核心要素,也能答出实际内容,也是不担心的。
可是,导师有时会问一些大家根本没想到的问题,这些问题跟专业、导师、本科生活、未来规划等等都没什么关系,所以,大家听到这些问题往往会紧张,有时候一紧张就会卡壳,就没有信心,但有的人心态很好,能随机应变甚至超常发挥。
比如,一个女生在保研面试的时候导师问她:你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

这个问题堪称“经典”,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没能逃过这个问题,而很多孩子的回答都令父母笑得合不拢嘴,因为孩子会说“我喜欢爸爸也喜欢妈妈”,或者干脆避而不答,小小年纪把一碗水端得平平的。
大学生当然也可以这样回答,但是如果只是这样回答,是不是显得太简单了或者太幼稚了?

有人建议这样回答:比起爸爸妈妈我更喜欢老师您。但这样回答是不是在逃避问题,显得比较功利?
还有人建议随机应变,要是导师是男的,你就说喜欢爸爸,导师是女的,你就说喜欢妈妈,主打一个迎合导师心理。但是这样是否不太真诚?

一个单亲家庭的学生说,对她这种单亲家庭简直是送分题。可是又有人说,导师这样问可能就是想偷偷过滤掉单亲家庭的孩子,要真的是这样的话就过分了。不过我相信不至于此。
还有人说可以直接回答喜欢妈妈,因为妈妈怀胎十月才生下我们,没有妈妈的营养资助我没办法长成人形,这是最基本的。
那么,这个学生到底是怎么回答的呢?

她的大致意思是,她都很喜欢,他们在不同的方面培养了她优秀的品质,爸爸一贯严谨认真,这让她对今后学习工作一丝不苟,妈妈勤奋善良,这让她能用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失败,他们两人全力支持她的事业与梦想,这给了她前行途中很大的鼓舞与力量。她回答后,导师偷偷笑了。
不得不说,这个回答给人的感觉很真诚,也有深度,同时应该也符合大部分导师的预期。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这位同学顺利通过了复试,成了山东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并已经进组。

导师真的会问这么“幼稚”的问题吗?
浙江某高校一个学生说,当年复试面试的时候,在英语问答环节,老师还问她最喜欢什么颜色。她答的是绿色,因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最后也如愿进入这位超级可爱的导师的课题组。
导师还会问:你喜欢吃什么?本科阶段你喜欢哪个老师?
遇到导师问这么奇怪的问题,不管问题多么让我们猝不及防,我们都不要慌,然后认真给出问答,跟回答其他问题一样。

比如导师问,你未来的研究计划是什么?
导师可能想知道你的目标感、规划能力等,看你是否适合读研。
你可以这样说:打好理论基础,掌握研究方法,努力完成高质量的课题研究,争取发表成果。
只是面试时怎么说的,以后尽量言行一致。大家觉得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