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没,今年的高考分数出来之后,高分的特别多,动不动就是600+。
我查了一下,北京今年一共7万多名考生,609分排在一万名左右。
江苏超过600分的考生有34888人,更不用说其他高考大省。
这几年大家心态好像也很平和,孩子考600的欢天喜地,孩子考380的家庭、288的家庭,也在热热闹闹的庆祝。
家长都觉得孩子能熬过3年高中生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愿意给孩子更多的包容和掌声。
不过跟欢天喜地庆祝孩子顺利结束高考对应的,是今年毕业季的严峻的就业形势。
网上有个段子,说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毕业典礼属于是丧事喜办
前不久咱们还分享过,前央视主持人郎永淳聊儿子就业现状,总结起来就是:
郎永淳的儿子,哥大毕业的硕士,毕业一年多了,还没找到工作。

用他的原话说,就是现在还在“家里蹲”。
本来这几年,毕业生人数就一年比一年多。
光是今年,就有1222万应届生,比去年又多了43万。
找工作的人多了,岗位却越来越收紧。隔三差五看到985、211的高材生送外卖、摆地摊的新闻。
高考虽然结束了,但咱们可能还是得给孩子筹划筹划。选城市、选专业、选学校,可能都影响着孩子4年后的就业。
今天也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张雪峰近两年(2023-2025年)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核心观点,特别是他反复强调的“推荐”与“慎选”专业方向。
我是觉得张雪峰有些话确实显得有些功利,很多观点带有强烈的就业导向、实用主义和现实考量色彩
不过这些话主要针对的是普通家庭(尤其是经济条件一般、缺乏强大人脉背景)的孩子,目的是“避免踩坑,找到好工作”。
也许他讲得有些笼统,但对普通家庭确实是个参考。

不过再次说明哈,这些观点都只是站在找工作的实用角度来说,那些家里有资源或者孩子本身对某个行业有强烈热爱的情况,不在讨论范围内。
01 核心观点和选专业的底层逻辑
先说几个张雪峰的核心观点和选专业的底层逻辑,姐妹们可以认同,也可以反对,但如果孩子还在迷茫期,可以考虑一下:
✅1.“普通家庭的孩子,选专业首先要考虑吃饭问题”:
这是他所有建议的出发点。他认为兴趣固然重要,但在生存压力面前,能学到安身立命、找到一份体面且薪酬尚可工作的技能是首要的。
✅2.“不要用你的兴趣挑战别人的饭碗”:
对于热门但竞争极其激烈或需要极高天赋/资源的领域(如艺术、某些基础科学),普通家庭的孩子需极其谨慎,避免投入巨大但回报渺茫。
✅3.“信息差是志愿填报最大的坑”:
张雪峰一直说想要打破信息壁垒,揭露一些专业名称光鲜但实际就业困难、或者看似冷门但出路良好的真相。
✅4.“理工科比文科更容易就业、起薪更高”:
他认为在当前及可预见的未来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背景下,理工科(尤其是工科)的技术类岗位需求更旺盛,薪资潜力更大。
✅5.“考公考编是重要出路,但不是唯一出路”:
他认可体制内的稳定性,但也经常谈到其竞争激烈且待遇上限相对固定。他更倾向于推荐既能进体制内(如电网、铁路、军工等特定对口专业),又能在体制外找到好工作的专业。
✅6.“地域选择有时比学校层次更重要”:
对于实践性强、需要实习机会的专业(如计算机、金融、传媒),他建议优先考虑产业发达、机会多的一线城市或区域中心城市。
02 “十大热门专业”(方向)及理由
先说一句:这里的“热门”是指他认为就业前景好、需求量大、薪资潜力较大或相对稳定的专业方向,并非单纯指报考人数多。排名不分绝对先后。
✅1.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
o理由:国家战略方向,产业升级核心驱动力,人才缺口巨大,薪资水平位于金字塔顶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应用场景广泛。
✅2.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o理由: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5G/6G、物联网、芯片等领域持续发展,需求稳定且技术壁垒高,就业面广(通信运营商、设备商、互联网、芯片等)。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o理由:数字化时代的“万金油”,就业面极广,从互联网大厂到传统行业IT部门都需要,薪资水平整体较高。虽然竞争加剧,但核心需求仍在。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o理由:国民经济的命脉行业(电力系统)核心对口专业。进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央企稳定性高、福利好。亦可进入发电集团、电力设备企业,就业选择多。
✅5.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o理由:社会刚需,职业生命周期长,越老越吃香。虽然培养周期长、学业辛苦,但就业相对稳定(尤其公立医院),社会地位高。注意:他常强调要选能考执业医师证的临床类、口腔类专业。
✅6.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o理由:“卡脖子”技术领域,国家重点投入,芯片产业高速发展带来巨大人才需求,薪资竞争力强,技术壁垒高。
✅7.能源与动力工程(尤其新能源方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o理由:契合“双碳”国家战略,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储能等产业爆发式增长,人才需求旺盛,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8.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
o理由:随着网络安全威胁加剧和数据重要性提升,无论是政府、军队、金融、互联网还是大型企业,对安全人才的需求都在急剧增加,专业性强,薪资待遇好。
✅9.自动化:
o理由:“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应用极其广泛(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智能控制、智能制造),是产业升级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就业面宽,适应性强。
✅10.航空航天类(如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
o理由:国家战略高科技行业,投入巨大,技术密集,人才需求稳定且高端。主要面向大型央企/国企(航天科技、科工,航空工业等),稳定性好。
03 “慎选”的“十大冷门专业”(方向)及理由
这里也要解释一下:这里的“冷门”是指他认为就业面窄、竞争异常激烈、薪资普遍偏低、或专业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严重的专业方向。
他强调的是普通家庭孩子选择这些专业可能面临的非常大的现实困境,排名不分绝对先后。
✅1.新闻学、传播学:
o理由:(这是他的著名争议点) 认为传统媒体式微,新媒体门槛低(非科班也能做),行业竞争极其惨烈且头部效应明显。普通院校毕业生难以获得优质岗位,薪资普遍不高,技能容易被替代。
✅2.哲学、历史学、宗教学:
o理由:典型的学术导向专业,社会直接对口岗位极少。主要出路是考公(岗位极少)、当老师(竞争激烈且需专业对口)、或继续深造走学术道路(投入巨大且成果难料)。对普通家庭谋生不友好。
✅3.生物工程、生物技术:
o理由:常被调侃为“四大天坑”之首。国内相关产业(尤其高端研发制造)发展不够成熟,难以提供大量优质岗位。本科就业困难,薪资低。往往需要读到博士才有较好出路,且出路也集中在科研院所或少数外企,竞争依然激烈。
✅4.材料科学与工程:
o理由:同属“天坑”专业范畴。研究方向广而杂,本科学习泛而不精。传统材料领域就业环境可能一般(如化工厂),高端新材料研发则需要极高的学历(硕博)和进入顶尖机构/企业的机会。普通本科毕业生对口高薪岗位难寻。
✅5.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o理由:理想很丰满(环保重要),现实很骨感。国内环保产业(尤其治理端)盈利模式、监管力度影响实际岗位需求和薪资水平。大量毕业生可能面临“有价无市”或薪资低于预期的困境。考公是主要出路之一,但岗位有限。
✅6.社会学、人类学:
o理由:理论性强,直接应用型岗位稀缺。主要出路在学术研究、少数NGO、市场调研(需额外技能)、考公(岗位少)。对普通本科生而言,就业竞争力弱,专业优势不明显。
✅7.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
o理由:专业内容相对空泛,技术壁垒低。考公是主要目标,但竞争白热化。如果考公失败,在就业市场上与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等专业毕业生相比无明显优势,甚至可能因缺乏专业技能而处于劣势。
✅8.市场营销(尤其普通院校):
o理由:专业门槛极低,实践重于理论。大量非本专业毕业生涌入销售、市场岗位,竞争异常激烈且高度依赖个人能力和资源。普通院校毕业生在起薪和发展初期可能面临较大挑战。他强调“销售能力不是这个专业教出来的”。
✅9.艺术类(音乐表演、美术学、舞蹈学等纯艺术,无强大背景或天赋):
o理由:投入巨大(学费、器材、培训),但成功高度依赖天赋、机遇、家庭资源和背景。行业呈现“金字塔”结构,塔底人员众多,生存艰难,收入不稳定。对普通家庭风险极高。
✅10.小语种(尤其非通用语种,且非顶尖外语院校):
o理由:人工智能翻译发展迅猛,挤压基础翻译岗位需求。特定语种需求波动大(受国际关系、经贸影响),就业面相对狭窄。顶尖岗位(如外交、高端商务)往往被顶尖院校毕业生或拥有复合背景(如小语种+法律/金融)的人才占据。普通院校毕业生可能面临“学得精但用不上”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