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闺女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翩然而至。当那印有学校校徽和录取信息的红色信封递到我手中时,满心的喜悦如潮水般涌来,我迫不及待地想和身边的人分享这份喜悦,于是不假思索地就发了一条朋友圈。我满心期待着朋友们的祝福和点赞,仿佛已经看到了屏幕上那一连串的小红心和温馨的评论。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等了半天,手机屏幕却始终静悄悄的,连个点赞的都没有。平日里那些活跃异常的朋友圈动态发布者们,像是突然约好了一样,集体“失声”了。那些天天晒娃的,从孩子的每一顿辅食到每一次学会新技能,事无巨细地分享着;那些热衷于发九宫格自拍的,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展示自己的美丽瞬间;还有那些半夜emo的,倾诉着生活里的点滴烦恼,此刻却全都像哑巴了一样,没有一个人对我这条朋友圈做出回应。这场景,真让人觉得既滑稽又意味深长。
去年,同事家孩子考研失败,心情低落至极。我在办公室里,连“考研”这两个字都不敢轻易提及,生怕哪句话不小心触碰到了同事那敏感的神经,让他更加难过。我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份脆弱的情绪,尽力给予理解和安慰。可如今,我仅仅是发了一条关于闺女考上研究生的录取通知,却仿佛犯了什么大错,搞得跟我在朋友圈里炫富似的。

我发这条朋友圈,仅仅是因为内心抑制不住的高兴,想要和大家分享这份喜悦而已。可没想到,却好像犯了众怒一般,无人问津。
前阵子,有个老同学在朋友圈里天天发他儿子背古诗的视频。那孩子背得磕磕巴巴,结结巴巴地念着诗句,时常还会停顿、忘词。可即便如此,视频底下的点赞和评论却热闹得跟菜市场似的,大家纷纷夸赞孩子可爱、有潜力。
然而,轮到我家孩子真真正正地考上研究生,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努力换来的成果,反倒无人吱声,仿佛我的这条朋友圈被大家自动屏蔽了一样。

合着现在的朋友圈只能发失败不能发成功吗?发个喜事还得先仔细考虑会不会刺激到别人那脆弱的玻璃心?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社交怪象呢?
最逗的是我表姐,她闺女去年专升本成功,当时那兴奋劲儿简直溢于言表,连发三条朋友圈,在亲戚群里红包都发了好几轮,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个好消息。可现在看到我闺女考上研究生,她却私聊问我:“现在研究生是不是特别好考?”这话一出,着实让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我家孩子为了这场考试,无数个日夜熬通宵复习,那些在台灯下埋头苦读的日子,那些为了一道难题绞尽脑汁的时刻,你们是没看见,却对结果表现出了异常的“关心”。

其实我也明白,现在发朋友圈就跟走钢丝似的,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你要是发孩子成绩好,有人会说你在凡尔赛,故意炫耀;你发个旅游照片,展示一下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又有人会说你在炫富,显摆自己的优越;你要是偶尔抱怨两句生活中的不如意,抒发一下内心的烦闷,还有人会说你传播负能量,影响大家的心情。如此这般,干脆大家都别发了,天天转发天气预报得了,既不会引起争议,也不会让人产生什么联想。

后来,我把那条朋友圈设成私密。这并不是因为怕别人看,而是突然觉得这样的朋友圈互动变得毫无意义。真正的朋友,在得知这个喜讯后,早已第一时间私信向我祝贺,他们是真心为我和闺女感到高兴。而那些在朋友圈里装瞎的人,你发什么他们都会装作看不见,无论你分享的是喜悦还是悲伤,他们都不会给予任何回应。这年头,连高兴都得偷偷摸摸的,好像自己的快乐成了一种罪过,活得可真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