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起,北京中小学将首次系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每学年不少于8学时的人工智能通识课教什么、怎么教?7月8日,北京市启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2025年暑期实训,来自全市的130名小学、初中、高中骨干教师和教研员集中参训。实训期间,他们将“组队”协作,开发新学年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其中的典型案例和优秀课例还将被纳入市级优质资源库,在全市推广。

启动实训保障秋季学期全面开课
今年,北京市先后印发《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工作方案(2025—2027年)》和《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年版)》,明确自2025年秋季起,全市中小学将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顶层设计、机制保障和课程实施等阶段性工作。本次暑期集中实训意在推进“落实国家战略和市委、市政府部署”“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和“保障秋季课程顺利开课”的三重任务。
中小学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教师还需要哪些支持?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北京教育学院面向全市约4.8万名中小学教师开展的调研显示,教师高度认同人工智能的价值,但基础认知仍显薄弱,且呈现明显的学科、学段、教龄差异;教师对人工智能生成质量与伦理问题存在困惑和担忧;人工智能教学实践的应用场景集中于前端准备,课堂融合与评价反馈尚显不足。

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技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前期调研,我们设计了此次集中培训的方案。此次实训课程聚焦‘懂政策、懂技术、会教学、能落地’四大目标,帮助参训教师从通识理解走向教学胜任,从课程理念走向教学实施,为秋季学期全面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遴选支持人工智能教育“种子教师”
记者了解到,此次实训将重点解读国家和北京市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政策文件,帮助参训教师准确把握课程目标、教学要求与评价方式,明确秋季课程实施的路径和标准。通过高校专家和一线教学科研人员的专题讲授,深入学习人工智能核心知识与典型应用场景,结合中小学课堂需求,帮助教师构建起技术认知框架,并掌握将技术内容有效融入教学的策略方法。此外,还将按学段划分开展分组合作,形成可操作、可落地的教学设计成果。
实训结束后,参训教师要于8月底完成设计学段课程方案、开发8课时教案和课例等任务,为本校秋季课程开设做好准备,还将在后续承担各区组织的教师培训与经验分享,引领带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在区域内持续推进。
下一步,北京市教委将继续统筹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种子教师”遴选与支持机制,建设一支立足教学、引领示范、辐射带动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将推动各区成立区域教研共同体,围绕教案设计、教学资源开发、课例研究等开展常态化协同教研,形成“区区有团队、校校有教师、班班有课程”的教育生态。
多项举措为中小学
人工智能教师“助攻”
当天,北京市教委向参训教师深入解读了《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为开好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北京市将加快培养专业师资力量。除开展相关实训,北京市还将以“全域教研”为重点提升不同区域、不同学段教师的人工智能教研能力;以“AI讲师团”为牵引,促进在京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专业人士到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以打造“京小学”智体为辅助,帮助教师通过AI技术精准诊断学生学业状况,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和学练资源。
北京市还将为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充分做好平台资源支持,升级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空中课堂),通过建设课程包、模型库、工具集,打造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课程超市”和“应用超市”;探索研发“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管理与资源服务平台”,打造人工智能教育专属平台。
“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覆盖1400余所学校、超过183万在校生,课程普及广度、社会关注度都前所未有。人工智能课程开设是一场攻坚战,我们引导中小学在完成实训任务的同时,也要全力做好秋季开课的各项准备,务必落实进课表、做教案、出课例。”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文字:常悦
摄影:蔡赫
编辑:姜思瑶
校对:韩冲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