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模仿杨坤的“四川芬达”,再一次回到直播间。
屏幕前,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戴着墨镜,留着标志性胡须,嘴里哼着《西海情歌》。

距离杨坤正式起诉这对组合已经过去两个多月,所有人都以为这场闹剧会就此落幕。
没想到,他们竟然高调复出,继续着那套让人哭笑不得的表演。
直播间里依然是那熟悉的"好声音"背景,依然是那句让人抓狂的"没错"——听起来像极了"没座"。

一晚上涌入很多人,弹幕很活跃。
仅仅12分钟后,直播间被封。但这短暂时间里,足够让所有人看清一个扎心的真相:
在山寨明星的世界里,越是没底线,越能数钱数到手软。

杨坤败给了什么?一场荒诞的胜利
还记得杨坤那首《泥巴》吗?"他们朝我扔泥巴,我拿泥巴种荷花",本来挺有意境的一句话。到了模仿者嘴里变成啥了?
"他们朝我扔白菜,我拿白菜炒盘菜;他们朝我扔鸡蛋,我拿鸡蛋做蛋炒饭。"

你说荒诞不荒诞?但就是这种离谱的表演,让他们从30万粉丝暴涨到170万。每一个"哦哦哦哦哦"都能热搜。
他们把杨坤身上所有被吐槽的点,包括对刀郎的不屑一顾、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姿态,统统抓出来无限放大,让人忍不住笑出声。
当歌星本人拿起法律武器时,山寨模仿者的回应更是让人直呼"离谱"。他们连夜发布《你礼貌吗》:
"我问你礼貌吗,我没有扔泥巴,说好的拿泥巴种荷花,想做个娱乐家,欢笑了你我他,却等来了传票一沓。"
这哪里是模仿?这就是公然挑衅啊!
但网友们竟然站队山寨模仿者。为啥?因为相比高高在上的明星权威,网友们更支持草根逆袭,他们代表了梦想。
然而,这只是山寨明星无底线掘金的冰山一角。

假冒身份商演:最赚钱的"身份盗窃"
比四川芬达更胆大包天的,是那些直接冒名顶替的山寨明星。
几年前,"山寨版林俊杰涉嫌欺诈"冲上热搜。一个叫范一贤的人,就因为长得像林俊杰火了,然后开始了疯狂的冒名之路。

他直接打着林俊杰的名字去酒吧商演。演出时播放林俊杰的原唱,观众还以为真的见到了偶像。
明目张胆的冒名顶替,一年收入超过百万。当歌星别人的名声因为他的恶劣行为受损时,他表示:"不在乎别人看法,赞骂都欢迎。"
反正丢的是林俊杰的脸,我有热度就行了。

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山寨版汪峰被本人告上法庭索赔,某技校用山寨周杰伦代言数控机床广告,东北姑娘模仿大S全家……
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毫无底线,只要能赚钱,什么都敢干。

直播骗打赏:现代版"见钱眼开"
短视频时代来了,这些人又发现了新的生财之道——直播骗打赏。
某平台主播"小林心如"模仿《还珠格格》中紫薇失明的经典桥段走红。
她在直播时一边模仿紫薇失明哭泣,一边对观众说:"除非是火箭或者是嘉年华,才能治好我的眼睛。"

当观众送出高额打赏后,她立刻上演复明戏码,激动地告诉观众:"我看见了!我的天哪!"
有网友调侃:"刷个嘉年华就能恢复视力,这是现代版的见钱眼开。"
更离谱的是网名为"孝天犬"的主播,自称是《宝莲灯》中哮天犬的扮演者,在直播时接受观众打赏。
直到真正的演员陈创发表声明,观众才知道被骗了。
这些主播的套路如出一辙:先用经典角色吸引观众,然后编造各种理由要求打赏。
他们利用的是观众对经典IP的情怀,赚的是昧良心的钱。

无底线竞争:越恶劣越成功
纵观整个山寨明星产业,有一个可怕的规律:越是无底线,越容易成功。
扭曲的价值导向,正在毒化整个网络环境。当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坏人"比"好人"更容易成功时,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础就会受到冲击。

“只要能红,什么都可以做;只要能赚钱,什么底线都可以突破。”
虽然网上存在大量明星模仿账号,但走到对簿公堂这一步的并不多见。
一方面,明星不想被指责小气;另一方面,众多模仿者实际上也在为正主反哺流量。
这不仅是娱乐圈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需要反思的问题:
如何才能让模仿回归到它应有的轨道:一种艺术表达方式,而不是一种无底线的生意。
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本文作者 | 小橘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