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第一波考研弃考爆发期即将来临!

发布时间:2025-07-09 00:03:03

本文作者:小古

暑期考研“情绪崩盘期”来了?这一关,一定要扛住!

进入七月,很多考研同学突然发现:坚持了好几个月,状态却一天比一天差,效率越来越低,情绪也越来越难以控制……如果你最近也开始焦虑、疲惫、甚至产生“要不放弃算了”的念头,那么请一定要读完这篇文章!

备考疲惫感袭来:努力却看不到效果

大多数人从3月或4月就开始备考,经历了前期的基础积累后,本该进入强化提分阶段,可偏偏在这个时候,状态开始急转直下。

你会发现:

明明已经复习了几个月,做题却还是频频出错;

背过的内容总是记不牢,刚刚看过的章节转眼就忘;

越努力越焦虑,仿佛掉进了一个“努力无效”的陷阱。

这种边际效应递减的现象非常常见,是大脑在长期重复输入之后的自然反应,但很多人却误以为是自己“不行了”,从而陷入自我否定的死循环。

高温+环境烦躁,学习节奏一团乱

暑期的高温天气也在不断加剧身体与情绪的双重内耗。没有空调的自习室,闷热的居家环境,一坐下学习就开始头晕发困,注意力难以集中。

特别是居家备考的同学:

家人一吵心态就崩;

学着学着想睡觉,刚打开书就刷起手机;

再加上爸妈偶尔的“你是不是该工作了”一句,更是雪上加霜。

环境不适,情绪波动,复习节奏自然被打乱,学习效率也随之崩塌。

信息焦虑爆炸,别人的进度成了你的压力

进入暑期,复习平台、机构账号、考研群组开始轮番轰炸:

“专业课应完成2轮背诵”

“政治1000题刷完一遍”

“日均学习12小时起步”

再加上朋友圈、小红书里各种“打卡日常”,仿佛全世界的考研人都在拼命卷,只有自己是那个掉队的落后者。

这种“别人都比我强”的错觉会极大摧毁你的信心,让你在不断比较中变得焦虑、烦躁、自我怀疑——但别忘了,那些晒出来的“12小时学习照”,背后也可能是精心包装过的“朋友圈滤镜”。

现实与心理打击叠加,自我怀疑频繁冒头

很多同学在暑期开始尝试做真题或模考,却发现结果和想象差了十万八千里,不禁开始怀疑:“我是不是考不上了?”

与此同时,校招提前批、公务员报名、出国项目也纷纷登场,考研不再是唯一选择,心里多了“退路”的声音。

特别是家里人的劝说:

“考不上就别浪费时间了”

“你年纪也不小了,早点工作吧”

这些话不断击打本就摇摆不定的内心,很多人开始思考:是不是该放弃了?

✅ 怎么办?撑过去的关键是掌握正确节奏!

这个阶段,不是你不行,而是情绪、环境、信息共同拖垮了你的状态。解决方法不是拼命硬卷,而是调整节奏、重建信心。

把暑期作为“基础稳固+真题入门”阶段

暑期不是比谁复习得多、学得快,而是要把基础打扎实。每天定下可完成的小目标,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每天不躺平”。

✅ 示例任务:

背完当天政治关键词+记1组多选题

精读英语阅读真题一篇

梳理一章专业课大纲,做笔记+标注重点

即使状态差,也要每天完成一项核心内容,这比“什么都不做”要强得多!

切断干扰,营造纯粹学习环境

卸载娱乐类 App(如抖音、小红书、微博等);

清理“卷王打卡群”,避免焦虑内耗;

固定自习空间,哪怕在家也营造“学习仪式感”(如穿戴整洁、固定时间、同一张桌子);

只关注权威渠道:院校研招网、导师公众号、专业课官方资料等。

有条件的同学建议找附近图书馆、自习室,远离“诱惑地带”,效率立马飙升!

重新锚定目标,唤醒内在动力

当你想放弃时,请做一件事:强制延迟10分钟做决定,这期间你要:

快速回忆这几个月自己完成了哪些任务;

写下你当初决定考研的原因(一定要具体!):

想进入某专业深造;

想改变现在的工作状态;

想去某个城市发展,需要研究生学历。

✅ 动力来源不是“提升学历”这四个字,而是你想过上的生活模样,是你为此愿意拼一把的信念。

✨写在最后:

如果你已经坚持到了现在,那就不要被一时的倦怠打败。你不是不够努力,只是太累了;你不是走得慢,而是在为冲刺蓄力。

所有的考研人都会经历疲惫、焦虑、崩溃,关键是:你要相信,熬过这个暑假,真正的冲刺才刚刚开始!

继续坚持,秋天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中的自己!

考研网隆重上线

「考研院校数据库查询数据库」

院校数据&专业数据&录取数据

✅一键对比✅智能择校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查询吧!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