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被拍“裸照”、遭同学“殴打”?学校通报,教育生态亮红灯

发布时间:2025-07-12 00:02:59

本文作者:小古

7月11日,福建聚龙外国语学校针对网络舆情,发了一个通报,揭开了一起学校老师管教适当性的事件,被媒体冠以“小学生被生活老师拍裸照“,引发广泛关注。(源自奔流新闻等媒体)

图片来源:互联网

事情其实并不复杂,6月20日,404班小学时李同学,在大课间返回教室时,将沙包砸向空调,班主任发现后,指使同学打了李某某一下,以示惩戒。当晚11时40分,家长找到学校反映情况,副校长协助家长联系警方,固定视频证据,两天后,学校按照学校规定解聘班主任。

第三天,家长带律师报案,称生活老师曾给孩子拍“裸照”,核查系2024年11月,李同学洗完澡后不穿衣服在宿舍行走,生活老师拍下其侧面照,交给班主任进行教育,此后删除,也没有在网上传播。

学校承认该事件反映出教职工教育方式不当,深感愧疚与自责,开通师德师风监督专线。

图片来源:互联网

这件事之所以引发评论区网友热议,是因为家长动辄举报的行为,刺激到了很多网友。

老师和生活老师有多大的错?

从通报的情况看,班主任老师只是惩戒适当。老师不敢动手惩戒学生,其指使其他同学打一下,目的是为了惩戒,让李同学知道自己错了。生活老师是为了记录现场,以便固定证据,交班主任处理。

班主任连体罚学生都不算,生活老师没有将侧面照片传出去,也没有什么错。

图片来源:互联网

但是家长步步紧逼、校方仓促应对的操作,却将一场本可校内化解的教育惩戒,硬生生演变成撕裂教育生态的公开绞杀。

这位李同学的家长,护犊心切可以理解,但其行为尺度令人忧心。孩子砸空调是事实,班主任让同学“打一下”的方式纵然欠妥,也远非“围殴致伤”。家长却在深夜11点携子“兴师问罪”,直接惊动警方取证。

更令人费解的是,在班主任已被解聘后,家长竟翻出半年前生活老师为配合教育拍摄(且已删除)的侧面裸照旧账,带着律师高调报案。这种不依不饶、动辄“上纲上线”的做法,早已超越了理性维权的边界。它传递出一种危险的信号:任何微小的教育摩擦,都可能演变成一场针对教师的“举报风暴”。这迫使教师如履薄冰,生怕一点风吹草动就引火烧身。

图片来源:互联网

面对家长的汹汹来势,聚龙外国语学校的处理同样值得深思。班主任的做法确有不当,校内批评教育、规范惩戒流程本应是首选。校方却在压力下,不细究“打一下”的实际程度与背景,两天内迅速以“违反师德”为由解聘班主任。这种“从快从重从严”的处置,看似平息了事态,实则传递出更危险的信号:学校缺乏担当,遇事只会甩锅老师。其行为等于告诉所有教师:严格管理等于职业风险,息事宁人才是自保之道。

图片来源:互联网

其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当家长动辄举报,学校动辄解聘,教师必然陷入两难:管严了怕被“维权”,不管了又失职。最终,最受伤的是教育本身。为了规避风险,正常的批评不敢做了,必要的纪律不敢抓了,课堂管理只能不断妥协、退让。长此以往,教师权威不再,课堂纪律涣散,最终损害的是所有学生受教育的质量和成长的环境。家长看似在“保护”自家孩子不受委屈,却在无形中抽空了所有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规则土壤。这难道不是一种更深远的伤害?

图片来源:互联网

教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战场,而是需要各方共同守护的成长土壤。当家长举着"保护孩子"的盾牌步步紧逼,学校挥舞"师德红线"的利剑果断切割,我们是否忘记了教育的本质——那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或许该重建的不仅是师德监督专线,更是家校之间那根被焦虑扯断的信任之绳。

图片来源:互联网

毕竟,当教师不敢伸手扶正歪斜的树苗,当家长总想替孩子遮挡所有风雨,我们培养的将是一代既无规则意识又缺乏抗挫能力的"温室花朵"。这场风波终会平息,但留下的思考不应止步:如何在维护权益与适度容错间找到平衡,如何让教育惩戒回归"为了成长"的初心,或许才是每个教育参与者该交的答卷。

您认为家长举报是否过激?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