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起起落落我们无法预知,就像这名女同学一样,五年前的她还是一所民办三本院校的大学生,无论是她的家人还是她自己都没有想到,连英语四级都没考过的她,竟然顺利通过了研究生考试,而且考上的学校还是双一流大学。
这对于女同学来说不仅仅是一次学业上的突破,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全家人都为她的改变骄傲不已,女同学也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可以凭借这个学历就能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但学历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吗?太多人把考上研究生当成了“中彩票”,认为只要考上了接下来的人生就一帆风顺了,但女同学的亲身遭遇再次证实了这一观念的局限性。

民办三本女孩考上985研究生,5年后却哭诉:认知的低下局限了人生
关于考研这个选择,网上有一个很火的说法“考了后悔三年,不考后悔一辈子”,对于学历提升的选拔考试来说,只有为之努力过才能意识到考研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而女同学不仅为之努力了,还幸运的考上了,可她却在五年后懊悔不已,只因为在研究生毕业后,她竟面临再无出路的局面。

无论是备考公务员还是事业编,每一次考试她都拼尽全力了,却总是差了那么一点“运气”,成为了最惨的“千年老二”,不仅如此,曾经人人羡慕加的爱情也走到了尽头。
女同学非常后悔,她曾在无数个深夜反思自己如今的境遇,时而感慨自己的运气用光了,时而后悔自己当年报考双一流院校,也曾经痛斥自己的认知低下局限了人生,非要选择考研,如果没选择考研,没准当年就已经考上体制内的岗位了。
女同学将自己的遭遇发到了网上,评论区不少有类似境遇的毕业生深感共鸣,甚至有985、211名校毕业者也叹息于自己的职场窘境。

可哪怕这些人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校,求职方向也不尽相同,但他们却有着许多相同点,都想当然的把原因归结为“考运用尽”或者“低认知”,却很少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
就像这名女同学,她将自己如今考公、考编的失败归结于认知的低下,幻想着如果当初民办本科毕业直接报考体制内岗位,没准就能直接上岸了,可女同学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如果不是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和成长,她甚至未必有考公、考编的意识。

研究生教育的价值绝不仅限于提供一纸文凭,他真正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专业能力、拓展视野,然而不少学生将读研视为纯粹的学历提升工具,毕业后才发现,用两三年时间换来的学历提升,并未带来相应的职场竞争力提升。
考试只是选拔的一种方式,而非评价一个人全部价值的标准
在职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用人单位看重的早已不仅是学历,专业能力、实践经验、沟通技巧、团队协作能力等软实力同样重要。

无论是想进企事业发展,还是想迈进事业单位的大门,都需要意识到:仅凭一个双一流研究生的头衔,而缺乏相应的能力支撑,在就业市场上注定难以突围。
造成女同学毕业后再无出路的不是简单的“低认知”,而是视野局限与职业规划缺失。她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体制内岗位上,却没有意识到体制内岗位的竞争尤为激烈,仅靠学历优势远远不够,否则她也不会把“前年老二”的原因归结于“考运用尽”。

而在多次尝试体制内考试失败后,她也不愿意调整策略,依旧把所有的赌注压在考试上,这种“唯上岸论”的思维模式,不仅让她忽视了就业市场的多元可能性,也让她在连续失败后逐渐丧失了自信和锐气,形成了恶性循环。
考试只是选拔的一种方式,而非评价一个人全部价值的标准。对于这名女同学和许多有着同样困境的同学们而言,当下最关键的破局方法是先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固化思维,考上研了不代表人生就真的就此开挂了,同样的道理,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考公,都不该把鸡蛋永远放在一个拿不稳的篮子里。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