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学
自带“编制光环”!
90%毕业生直接进
公务员系统
想毕业直接端“铁饭碗”?这些大学堪称“公务员的摇篮”!专业对口、定向培养,90%以上毕业生直接进入体制内,省去千军万马挤国考的烦恼。今天就来盘点这些自带“编制光环”的高校,提前规划,赢在起跑线!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中办直属的“神秘高校”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是一所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培养密码保密和信息安全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学院隶属于中共中央办公厅。
主管部门/
中央办公厅
强强联合/
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培养(网络空间安全),与国内最顶级的大学里面的A类学科合作培养专业人才。
提前批录取/
提前批录取学院,并且有体检和政审
就业保障/
该校学生为国家各级党政机关培养人才,大四就会进入各省机关招聘视野,保证就业率,2022年就业率达到96.77%,其中在党政机关就业率达95.35%,毫不客气的说,出道即巅峰。
就业情况
在目前考研热的背景下,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显得十分另类。学校绝大部分的本科毕业生,并没有太大的考研欲望。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的学生,在大四上学期组织统一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出来后,学校给每个学生发分为A、B、C、D四个等级的公务员证书。其中拿到A等级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国家部委、省级和地市级的政府机关,以机要通信部门为主。另外,A证通过率高达到70%以上。
通过了国考后,学校会向用人单位推荐,这些单位一般都是各省市的党政机关,或者是很多保密、安全等部门。
流程大概是参加国考笔试,按分数分级,各省市根据需要到学校进行招聘,学生报名面试,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录取条件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和普通的工科大学两个最大不同,第一它是在提前批录取,第二对考生身体素质有要求和需要政审。

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未婚,年龄不超过20岁;
2.团员或预备党员;
3.父母、兄弟姐妹未在境外工作(不含公派出境)、生活、定居,未在境外驻华机构工作;
4.双眼矫正视力均不低于4.8(对数视力0.6)
5.高考报考语种为英语。
6.根据投档成绩,进行面试,政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
7.面试和政审都是由各省的省委机要系统组织进行。
02#
上海海关学院
海关系统的“直通车”

一、就业概况与地域分布
总体就业率与升学情况上海海关学院在浙江省的就业率保持高位,2024届本科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约89%,年终就业率预计超90%。毕业生主要流向海关系统(占比约41%)、外贸企业(20%)、金融机构(12%)及物流企业(10%)。
升学情况
约11%的毕业生选择深造,主要进入浙江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另有部分赴英国、澳大利亚等QS前100高校留学。
浙江就业市场特点
海关系统主导:浙江作为外贸大省(2024年外贸进出口额超5万亿元),海关岗位需求旺盛。上海海关学院毕业生通过国考进入杭州、宁波、舟山等海关的比例较高,2024年浙江省海关系统录用该校毕业生约200人,占全国海关招录该校毕业生总数的53%。
党政机关
49.5%的毕业生进入海关、税务等政府部门,其中90%以上为浙江省内海关岗位。
国有企业
约3.3%进入中远海运、浙江省海港集团等国企,多从事关务管理、国际物流协调等工作。
二、薪资水平与职业发展
1、薪资结构与行业对比
初级报关员月薪约6000-8000元,3年以上经验者可达1.2-1.5万元;
供应链经理年薪约20-30万元,但需承担高强度工作(如24小时通关协调)。
应届生起薪:本科毕业生月薪约10000-12000元(含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及绩效),年终奖约3-5万元,年收入约15-18万元。
资深岗位:工作5年后,年薪可达20-25万元(如杭州海关稽查科科长),公积金双边合计约8000元/月。
海关系统、外贸/物流企业、金融机构:银行国际业务岗起薪约8000元/月,3年后可达1.5-2万元/月,略高于浙江金融业平均水平。
2、地域薪资差异
杭州、宁波:薪资水平最高,海关岗位年薪普遍超20万元,外贸企业高管年薪可达50万元;
温州、绍兴:薪资较杭州低约15%,但生活成本较低,实际购买力差距缩小;
舟山:港口相关岗位薪资较高(如船舶代理公司年薪18-25万元),但工作环境相对艰苦。
三、核心优势与竞争壁垒
1、海关系统政策红利
岗位垄断性
全国仅上海海关学院和对外经贸大学开设海关类专业,浙江省海关岗位招录中,该校毕业生占比超60%(2024年数据),竞争比普通岗位低80%。
属地化招录倾斜
浙江海关对本地高校毕业生有隐性偏好,2024年杭州海关录用该校毕业生中,浙江籍生源占72%。
专业壁垒与考公优势
提前批专业
海关管理、海关检验检疫安全、海关稽查为海关总署直属特色专业,考公时可报考“海关管理类”专属岗位(全国年招录超1000人),2024年浙江省此类岗位录用该校毕业生占比达85%。
普通批风险
法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需与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竞争,部分学生进入中小企业,薪资普通。
03#
人民公安大学
公安系统的“黄埔军校”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公安部直属的全国公安系统最高学府,始建于1948年,前身为华北公安干部学校,1984年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校主校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占地1200余亩,被誉为"共和国警官的摇篮"。
一、办学层次与定位
本科教育
学校开设20余个公安类专业,涵盖法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
研究生教育
拥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资格,是全国首批公安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在职培训
承担全国公安机关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及国际执法合作培训任务。
二、、办学层次与定位
入警率超95%
通过公安联考后分配至全国公安机关
主要去向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移民管理局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发布了 2023—2024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精选了就业和深造情况如下:

浙江省近三年招生数据

04#
外交学院
外交官的“摇篮”

外交学院被誉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 建校近 70 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 2 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近 600 人担任驻外 大使,多人担任外交部、国防部等国家重要部门的发言人和全国 “两会”新闻发布会等重大场合党和国家领导人翻译,在中央各 部委、地方党政机关、各省(区、市)外事办公室、新闻媒体和 金融科技等行业均有学校的毕业生。据统计,当前活跃在外交一 线的外交官中,平均每 6 名就有 1 名外交学院的毕业生,每 4 名 高级外交官就有 1 名来自学院,外交部翻译司约一半的英语高翻 毕业于学院。
一、2022届就业
2022 届本科毕业生分别来自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英语系、外语 系、国际法系、国际经济学院等 5 个院(系),外交学、英语、翻译、法 语、日语、西班牙语、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等 9 个本科专业。

截至 2022 年 8 月 31 日,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0.61%
截至 2022 年 10 月 31 日,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3.09%
截至 2022年 12 月 31 日,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6.96%

三、工作情况
1、就业单位

2、就业行业

3、重点单位
2022 届本科毕业生中,入职外交部人数占签约就业总人数的 36.36%, 较 2021 年增加 1.27%,入部人数比率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05#
国际关系学院
保密单位的“后备军”

国际关系学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是财政部“小规模试点高校”,是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的全国重点大学。学院主要以培养国际关系、外交学、外语、国际政治等涉外领域的人才为主。
一、2024年招生计划
2024年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生(西藏没有招生计划),2024年的招生计划数量分别是:本科普通类提前批次招生518人,国家政策类招生42人,合计起来就是560人。
各个省份的招生计划分别是:
提前批普通类招生计划:京42人、津18人、冀24人、晋8人、内蒙古8人、辽14人、吉14人、黑16人、沪10人、苏24人、浙26人、皖24人、闽20人、赣20人、鲁30人、豫24人、鄂20人、湘22人、粤30人、桂12人、琼8人、渝14人、川22人、贵14人、云20人、陕10人、甘6人、青6人、宁6人、新6人。
国家政策类招生计划:冀2人、晋2人、皖4人、豫4人、湘2人、渝2人、云4人、陕4人、甘4人、新3人;不分省份11人。学校开设20余个公安类专业,涵盖法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

二、就业分析
国际关系学院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包括报考公务员、进入新闻媒体行业、国企/事业单位以及继续深造等。学院已经为国家培养了5600多名各类学生,许多人已成为中央及省市各部门的领导和骨干。
根据中国薪酬指数研究机构发布《2020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国际关系学院位列第十五名,毕业生平均薪酬为9893元。
四、毕业生主要去向:
1、考国家公务员。国安部只会去清北人+国关遴选,各省国安厅各市国安局都会来国关招人,外交部只会来知名外语院校(包括国关)遴选。另外财政部副部长、商务部前副部长也都是国关校友。
2、继续深造。国内读研去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央财的不少;出国深造的也很多,去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南加州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UCL、爱丁堡、格拉斯哥等名校。
3、直接就业。在京国企和事业单位,如中国央电视台、新华社等新闻媒体、政策性银行、国有四大行、中石化等;世界500强外企民企,如四大会计事务所、快消公司、BAT华为字节跳动等互联网科技公司。


06#
南京审计大学
审计界的“天花板”

南京审计大学(Nanjing Audit University),简称“南审”,是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一所由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等学校。该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B类建设高校,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基地建设单位,长三角新商科教育联盟成员。

一、重点建设


二、就业及前景
2024届应届毕业生 4245 人,实际毕业4202人,毕业率 98.99%;4187 人获学士学位,学士学位授予率 98.63%。
截止到目前,学校总体就业率为91.1%。
应届毕业学生中初次就业率为86,55%。
其中协议就业 2428 人,占比57.21%。通过公安联考后分配至全国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