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淮北市公布了年度人才聘用名单,这份名单一经公布,便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淮北市当地的体制内待遇一直以来都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是全省体制内待遇较差的几个城市之一,与之类似的还有宿州。长久以来,这两个城市在体制内待遇方面的表现,使得它们在人才吸引力上相较于合肥等城市明显逊色。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今年的人才聘用名单中竟出现了大量来自985高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并非安徽本地985高校的毕业生,而是来自山东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甚至浙江大学等国内顶尖学府。如此多985高校的优秀学子涌入淮北这样体制内待遇并不突出的城市,这些天之骄子们究竟图什么呢?
一个985的高材生来到这里异地工作,年收入平均甚至不到8万块,而且他们大多只是普通的事业编岗位。这样的收入水平与他们所毕业的名校身份以及所付出的努力似乎并不匹配。但当我们进一步探究他们所学的专业时,便会发现其中的缘由。

这些学生所学的专业大多是高考时我们熟知的小众专业,其中“天坑专业”居多。大部分这类本科毕业生只能进入一些普通的私企,从事一些基础性的实验操作或者技术支持工作,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四千块钱,而且这些私企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工作稳定性较差。
与之相比,考上淮北全额拨款的市直事业单位,虽然收入不算高,但至少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和相对较好的工作稳定性。对于这些“天坑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能有这样一份工作已经是相当不错的选择了。如果他们不选择体制内的工作,未来大概率就是进厂工作。工厂的经营状况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员工很容易遭遇裁员,一旦失去工作,生活就会陷入困境。

从考试难度的角度来看,淮北的事业编考试难度比省直、市直的考试难度低不少。对于这些985高校的毕业生来说,先通过相对容易的考试考上淮北的事业编,上岸站稳脚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样一来,他们可以利用工作之余继续备考其他更理想的岗位。
这种方式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有工资兜底,他们不用依靠父母的资助来维持生活和备考,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基层工作经历在考中央、省直单位时还是加分项。体制内非常看重基层经验,尤其是在淮北、宿州这类地方,985毕业生凭借其优秀的学历背景和综合素质,很容易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

在淮北的体制内工作,这些985毕业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基层的实际工作,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当前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不少人把考上淮北的事业编作为一个跳板。他们计划先在淮北积累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然后通过异地调动或人才引进去往更好的城市。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对于有基层工作经验的985高校毕业生有着较高的需求。这些地区往往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前来工作。例如,一些城市会提供住房补贴、科研经费等优厚的待遇,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综上所述,985高校毕业生扎堆淮北体制内,并非一时冲动之举,而是在当前就业大环境下,综合考虑自身专业、就业前景、考试难度等多方面因素后做出的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