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到手机的外观设计,市场中都会传出不一样的声音,有的吐槽镜头模组,有的则会对边框设计进行吐槽。
但目前真的很少听到关于屏幕的争议声了,一方面是因为这么多年过去了,各大厂商还是围绕挖孔屏、灵动岛发力。
另一方面则是许多消费者都已经熟悉了这种设计,已经很难感受到特别多的变化,因此对此类设计并不感兴趣。
直到近期,有博主爆料称,一家国产品牌正在实验室测试屏下3D人脸识别技术,目前已进入“进版测试”阶段。

在评论区,大量网友纷纷猜测并呼唤“MIX”的名字,期待小米能够率先推出这项技术,这种期待源于2021年小米MIX 4在屏下摄像头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
与此同时,供应链路线图显示,2026年将实现部分元件屏下布局,双挖孔尺寸缩小,2027年完全小型化,最终可能实现单孔或全屏下3D人脸识别。
而根据博主透露的信息,国产屏下3D人脸识别技术进入进版测试阶段,这一进展标志着手机行业向真全面屏时代迈出了关键一步。
毕竟屏下3D人脸识别技术被业界视为全面屏的终极解决方案,与普通2D面部识别不同,3D结构光技术通过投射数万个不可见光点,构建精确的面部三维模型,安全性更高。

当前实现这一技术的代价是屏幕必须开孔,苹果的“灵动岛”和华为的“药丸”挖孔设计,都是为容纳复杂的3D传感模块而做出的妥协。
从这里就能给看出技术难点,那就是红外光穿透屏幕时透射率极差,将其置于面板下方会导致识别速度变慢,安全性降低。
因此想突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是苦苦等待许久才逐渐传出了一些消息的原因之一,甚至不知道结果如何。
原因是一款技术想真正的落地,就必须要长时间的打磨与测试才可以,不然做出改变,也会变得非常的困难。

其次,当网友们在评论区呼唤“MIX”时,背后有着坚实的技术历史支撑,因为在2021年8月,小米MIX 4率先量产商用屏下摄像头技术,开启真全面屏时代。
当时的小米MIX 4采用CUP全面屏方案,通过多项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微钻排列重设电路布局,透明引线提高透光度,实现了100%全像素显示与400 PPI的精度。
为了实现这一突破,小米投入巨大,据说当时的项目从2018年底立项,超过100位工程师参与研发,投入资金超5亿元,申请60项专利。
经过近三年的研发,最终实现了隐藏前摄与清晰自拍的完美平衡,只是MIX 4之后,小米再未推出屏下摄像头机型,也未商用过屏下3D人脸识别技术。

不过前几年有消息显示,尽管没有推出后续机型,但小米的屏下方案一直在迭代升级,预计会在适当时机量产上市。
然后就是在屏下3D人脸识别领域,苹果与华为是当前的主要坚持者,苹果自2017年iPhone X首次搭载Face ID以来,一直在改进这一技术。
iPhone 13系列首次缩窄“刘海”,iPhone 14 Pro则采用面积更小的“灵动岛”设计,加上此前有消息预测2026年的iPhone18 Pro系列可能采用屏下Face ID技术,仅保留一个前置摄像头开孔。
华为同样在持续推进,从Mate20 Pro的刘海屏到Mate60系列的居中挖孔,华为不断优化3D结构光技术的空间占用。

可以说这些厂商都在努力的过程中,一旦屏下3D人脸识别技术的突破,将彻底改变手机设计形态。
真全面屏手机将告别刘海、挖孔和水滴屏,实现正面完全无开孔的视觉体验,同时3D人脸识别的高安全性与屏下技术的完美结合,将使生物识别更便捷可靠。
不出意外,随着国产供应链的突破,2026-2027年将成为真全面屏普及的关键窗口期,届时消费者有望见到正面完全无开孔,同时具备高安全性人脸识别的智能手机。
只是现阶段来说,还需要耐心等待,且首款量产此技术的机型,应该是高端旗舰手机,对消费者的预算也会有一定压力。

总而言之,正面完全无开孔的设备,屏幕点亮瞬间,光芒将照亮整个会场,对于手机厂商和用户,都是值得期待的地方。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对这种设计有期待吗?欢迎回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