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季来临,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外附中)的学生这样形容自己的学校:
“附中很小,小到可以装进我们心里;附中很大,大到可以装下我们整个青春。”

在北外附中,每个学生都有专属的“高光时刻”。从第一次磕磕绊绊学习小语种的单词,到自信地和外国友人谈笑风生;从紧张地躲在角落看别人演讲,到站上舞台的光芒四射;从对异国文化充满好奇,到在樱花节、西语日活动中成为文化小使者......他们,用多语种打开世界,用国际活动拓宽视野,用每一次展示突破自我。
作为海淀区多语教育的标杆,北外附中从2017年起,推出“1+3”多语言人才培养项目,2018年开始从初一年级开设德语/西班牙语/日语+英语复语班,实现了初高中贯通培养。近两年,北外附中“1+3”项目班的学生成绩斐然,高考最高分更是突破了673分,众多学子被国内外顶尖学府录取。
在这里,优质师资是孩子成长的坚强后盾。老师们不仅传授知识,更善于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像朋友一样陪伴他们成长。从基础课程到拓展研究,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为孩子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助力孩子在未来的升学和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
01
“i”人的逆袭
优质师资这样发掘学生闪光点
今年百日誓师大会上,那位站在聚光灯下的学生代表,说自己是曾在初一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的“i人”。如今,她面对千人会场侃侃而谈,目光沉静,声音清朗。

她叫蔡乐盈,北外附中2025届“1+3”项目班毕业生,德语考出了141的高分,已被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录取。
在这所充满机遇的校园里,蔡乐盈同学完成了成长的蜕变:从唇枪舌战的辩论赛到严谨专业的模拟法庭,她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从精彩纷呈的学科周到竞争激烈的外研社杯,她发现了自己的无限潜能。她说:“当登台展现成为一种常态,那些曾让我双腿发颤的聚光灯,如今已化作照亮自信的舞台。”
作为一所多语贯通培养特色学校,以及北京市第一所同时开设5门小语作为必修课的公办学校,“大胆说话,勇敢表达”是北外附中教给学生们受益一生的能力。
在北外附中,每一个人都是被关注的“重点”。
蔡乐盈同学提起自己的老师时,满是感激之情。她的语文基础较薄弱,郑老师会利用空闲时间与她联系并答疑。王老师发掘她做事认真踏实的优点,推荐其进入了学生会。每次大考后,老师都会学生们一对一进行问题分析与心理疏导,像朋友般守护着大家的心理健康。北外附中的老师总能发掘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每一匹良马都因伯乐的善用,而成为了千里马。
北外附中有着高素质且稳定的多语教师队伍,优秀的区学科骨干教师担任“1+3”班英语课程;俄、日、德、西四个语种的老师均为北外、北师大、首师大、北语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
此外,还有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师大、首师大、中国教科院、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和海淀教科院等机构的专家,定期以讲座、研讨会、听评课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课程开发和教研进行指导。学校还特别成立了项目组,负责对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细致的诊断、及时的反馈和有效的调控,从而确保课标落地,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的顺利达成。学校优质师资力量的持续投入,为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提供了的保障。

02
“感谢学校的课程体系
为我们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同是2025届“1+3”项目班的毕业生贾颐晨、王海明两位同学,今年已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俄留学资格。
两位同学回想起自己的学习生涯,他们都认为俄语是一门“快乐学习”的学科,在课堂上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愉快的氛围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既能收获知识,又能愉悦心情。他说:“感谢学校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为我们的语言基础打下了坚实的框架。”

据了解,北外附中“1+3”项目班在教育实践中,深入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发展方向,精心设计了“基础+拓展+研究”的多语课程结构。基础课程作为基石,确保学生掌握国家核心课程知识;拓展类课程则面向不同学生群体开设各类选修课程,如语言类、外交类选修课,多语阅读等;研究类课程面向部分学生,在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有了更高的水准,如大学先修课、竞赛课程、对外交流、学科实践等,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国内外文化、习俗的了解,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际视野。

学校构建的“成长”课程体系,根据课程领域,将其分为道德修养、人文社会、科学技术、艺术健康和国际理解五大领域。五大课程领域将原有的学科课程进行整合,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着力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整合,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责任担当、创新精神,实现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以樱花课程为例,每年春季学期,学校都会以樱花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融合日语、语文、地理、生物、音乐等学科,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参与合作、表达分享,大大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同学的审美情趣,并为其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提供最大的创新空间。
03
“1+3”多语贯通项目班
培养复语型国际人才的创新实践
2024届“1+3”班的周煜杰同学,在北外附中学习了六年的西班牙语。每每想起这六年时光,他总说是挑战与乐趣并存的。
周煜杰同学说:“初次接触时,参与校园西语文化节,参观塞万提斯学院、北外校园都一点一点地拉近了我和西语的距离。在一次次克服挑战的过程中,我的西语能力有着十分可观的精进;在一次次有趣的西语活动中,如北外夏令营、西语日等,我的学习生活也增添了许多色彩。”最终,他以西语131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语言大学。

2025届“1+3”班蔡心怡同学,在北外附中学习了六年的日语,今年的高考日语140分。
蔡心怡同学说:“附中六年的学习,不只为我高考成绩添上了亮丽的一笔,更赋予我宽广的视野,让我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天地。”

在北外附中“1+3”班的学生身上,不难看出这些孩子普遍眼界更宽、思维更活、能力更强。学生通过丰富的国际交流活动,真正实现了“与世界对话”。他们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更懂得理解不同文化,学会自信表达、团队合作,成为既有中国根基、又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少年。这些宝贵的成长痕迹,远比书本知识更能让孩子赢得未来。
学校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与周边高校语言学院、科研院所以及日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和阿拉伯语五个语种相关的使馆、语言文化中心、国家组织或机构建立联系,加强教师教研指导,丰富学生学习实践内容,不断拓展学生多语种综合实践场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2017年,经北京市教委和海淀区教委批准,北外附中率先开设“1+3”多语贯通项目,开创了复语型国际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依托高校优质学术资源,学校在多语种教育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俄语和日语课程双双获评“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并荣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彰显了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历经八年深耕,已有五批“1+3”班学生圆满毕业,高考最高分突破673分。近两年俄语高考成绩亮眼,多名考生分数突破140分,平均分高达129分;今年高考中,德语、日语和俄语分别获得了141、140和132的最好成绩!
毕业生们纷纷升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国内顶尖学府。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东京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的录取单上,也赫然写着北外附中学子的名字。且每年均有学生通过公派渠道赴俄罗斯深造,充分见证了北外附中在人才培养上的丰硕成果。
编辑 | 京教君
内容来源 |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京城教育圈」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星标一下★为了更好的我们
欢迎 | 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走之前记得点个“心心”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