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数码《品见》
作者-张楠
本期精彩观点:
1. Apple在中国运营已经三十多年,始终致力于回馈社会。
2. 教育一直是Apple回馈社区工作的重点。
3.稳步推进Apple 2030的目标—也就是在2030年实现所有Apple产品在整个供应链和全产品生命周期的碳中和。

Apple,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一直以来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备受瞩目。而近年来,其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投入与实践,也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今日,Apple连续第九年发布了《2024 - 2025年度Apple中国企业责任报告》,详细阐述了其在回馈中国社区方面的进展与承诺。借此机会,网易数码对Apple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进行了专访,深入了解Apple背后的社会责任故事。
葛越在访谈中多次强调,教育是Apple回馈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Apple在中国运营已经三十多年了,这些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回馈社会,而教育则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她说道。
自2020年以来,Apple已累计向中国当地社区捐赠3.5亿元人民币,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了教育相关项目中。通过“智惠计划”,Apple携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以及多所高校,积极探索适合中国乡村发展的教育赋能之路。

在乡村教育方面,“智惠教室”项目成效显著。葛越分享了她在走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我去过四川雅安的蒙顶山学院和茶园、贵州的牛舍和小学、以及云南的乡村幼儿园等许多地方。在乡村学校里,老师告诉我,智惠教室里的iPad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让他们从‘不想学’到‘我要学’。”
iPad作为Apple的重要产品之一,在智惠教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还通过多样化的互动应用,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例如,学生们可以通过iPad进行在线课程学习、参与互动式实验、绘制创意画作等,极大地提升了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除了乡村学校教育,Apple还将目光投向了乡村农业人才的培养,科技小院助力计划项目便是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鹏在访谈中介绍,科技小院是研究生扎根生产一线,与农民、企业和政府“零距离”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的“政产学研用”综合平台。但此前科技小院的运行存在全部依赖高校科研经费的局限性,Apple作为首家支持该计划的爱心企业,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搭建交流平台、对全国科技小院典型工作案例给予奖金支持等举措,为科技小院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葛越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小院项目,将科技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不仅帮助农户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还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乡村人才,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转型。”
在中国农业大学蔚县果蔬科技小院,Apple的支持成效显著。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刘芷君是蔚县果蔬科技小院的一员,她介绍说,2024年,她的导师吴学宏教授发现蔚县传统农业存在产量低、结构单一等问题,随后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合作成立了果蔬科技小院。Apple为小院配备了试验示范设施设备,还提供了iPad等工具。
刘芷君提到:“我们采用轮岗方式在小院驻村工作,iPad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我们用它记录田间计划、温湿度数据等,还能通过它远程精准控制温室设备。比如正午温室温度过高时,可及时启动降温喷雾系统,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与资源成本。”
在高校教育领域,Apple同样积极作为。葛越介绍,Apple深入高校,开展移动应用创新赛和Swift Student Challenge等项目,旨在培养新一代的编程人才。
今年迎来十周年的移动应用创新赛,已吸引了来自大中华区近千所高校,累计共30,000多名参赛者。该活动不仅覆盖了大学生,还包括小学、中学、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及Apple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通过参加大赛,不少参赛者成长为app工程师、企业家和教育工作者。
葛越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比赛,为有编程梦想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的应用,同时也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科技人才。”

今年3月,Apple向大赛的合作方浙江大学增加了3000万元人民币的捐款,启动“移动应用孵化基金”,进一步助力有编程梦想的下一代获得个人发展新机遇。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沈心逸就是受益于这些项目的代表之一。
沈心逸参与了Apple支持的科技小院项目,他带领团队开发了农业管理应用“智农”。他介绍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北京门头沟黄安坨苹果科技小院存在预警‘水土不服’、数据‘孤岛林立’等问题,市面上的农业App大多不符合中国国情。于是我们团队与农大师生合作,开发了‘智农’App,它具有本地化病虫害预警、数据云端同步等功能,目前已在黄安坨苹果科技小院全面投入试用,覆盖了小院及周边约800亩的果园,服务着超过百名的农大学生和当地农户。”
除了教育领域的投入,Apple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也不容忽视。葛越表示,Apple一直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Apple 2030目标,即到2030年实现所有Apple产品在整个供应链和全产品生命周期的碳中和。
为了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Apple今年投资7.2亿元人民币启动了第二期中国清洁能源基金。葛越介绍:“我们计划通过这个基金,每年为中国电网新增约55万兆瓦时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能力,这将进一步支持中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也有助于我们自身2030目标的达成。”
Apple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也始终秉持环保理念。例如,其产品包装采用了大量的可再生材料,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同时,Apple还在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在社区关怀方面,Apple也做了很多工作。葛越回忆起在雅安的经历:“当地的农户告诉我,他们通过在蒙顶山学院的学习,学会了用iPad来直播卖货,生意越做越好,日子也日渐红火。”这只是Apple在社区关怀方面的一个缩影。

通过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等合作伙伴的合作,Apple还开展了一系列社区公益活动,为偏远地区的社区提供支持和帮助。例如,在青海偏远乡村的幼儿园,老师们用iPad为孩子们搭起了与远离家乡务工父母沟通的桥梁,让亲情不再因距离而遥远。
在访谈过程中,参与Apple相关项目的学生们也分享了他们的感受和收获。北京科技大学统计专业大二学生江紫萱参加了Today at Apple创想营活动,并前往北京庞各庄西瓜科技小院使用iPhone进行拍摄记录。她表示:“这次活动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技术与知识的提升,更是一场关于传承与关爱的生动课堂。我看到了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力量,也理解了‘科技为民’的含义,我会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思考如何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24级研究生吴腾,作为北京门头沟苹果科技小院的学生院长,他深刻体会到了科技小院和相关技术产品带来的便利。他说:“‘智农’app的数据监测和智能预警功能对我们的工作帮助很大,比如今年北京的强冰雹天气,app及时预警,让我们能指导农户加装防雹网,减少了损失。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助农的深远意义,我将继续扎根农村一线,为建设智慧农业贡献力量。”
未来,Apple在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之路必将更加宽广而深远。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与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Apple将持续以科技为笔,以责任为墨,在教育、环保、社区发展等领域描绘出更动人的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