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药企再涉商业贿赂!

发布时间:2025-07-18 00:03:36

本文作者:小古

近期,益佰制药(600594.SH)再涉商业贿赂,并被点名。

再涉商业贿赂

6月,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官网发布《关于领取价格招采信用评价评级函的公告》,该中心按照国家医保局相关要求,对2024年第一、二季度医药商业贿赂案件进行了信用评级处置,请相关药品企业至该中心领取《价格招采信用评价评级函》。

公告附表列举了25家企业,益佰制药“榜上有名”。

早在2023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连发三文,直指医疗卫生腐败问题。当年5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1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通知》,重点整治医药领域突出腐败问题。由此,新一轮医药反腐风暴来袭。

2022年,益佰制药的销售费用11.96亿元,销售费用率为43.72%,处于中药行业较高水平。公司销售费用的主要构成为学术推广、营销平台建设等市场费用,当年为8.33亿元,占销售费用的69.65%。高企的销售费用也导致益佰制药多次被市场质疑存在商业贿赂行为。

对此,上交所要求益佰制药补充披露学术推广、营销平台建设等市场费用主要核算内容明细情况,支付对象中是否涉及公司经销商、关联方或其他利益相关方,是否存在为他方垫付资金、承担费用等变相利益输送情况;是否存在通过销售费用将款项间接支付给经销商从而实现销售回款的情形,说明大额销售费用支出的真实性、合规性。

因多次违规被问责

除了涉及商业贿赂外,益佰制药违规频频。

去年4月,益佰制药公告称,公司及公司法定代表人窦啟玲、生产负责人梁建琼及质量负责人兼质量受权人邓思雄分别收到贵州省药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告知书》,该局对益佰制药开展检查时发现涉嫌在艾迪注射液提取过程中部分工序未严格按照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存在违规行为。

当月,贵州证监局向益佰制药及窦啟玲、窦雅琪、许淼出具警示函,公司未及时披露主要产品暂停生产对公司经营可能产生影响的相关信息。

2024年6月18日,上交所发布对益佰制药及有关责任人作出予以监管警示的决定,原因是公司未及时披露公司主要产品暂停生产的相关信息,可能对公司股价及投资者决策产生较大影响。

同年5月,益佰制药还披露了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公告中,上海证券交易所迅速作出反应,决定对益佰制药及相关责任人实施通报批评的纪律处分。

上半年业绩预亏

益佰制药的经营业绩欠佳,研发投入缩水,市场费用高企。

7月14日晚间,益佰制药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124万至1770万元。业绩亏损主要原因是主要产品销售减少导致收入下降15%,但成本费用金额仍大于收入金额,导致本期亏损。

2020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34.13亿元下降至21.7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0亿元、2.44亿元、-4.38亿元、1.03亿元、-3.17亿元。

数据显示,近五年,公司有两个年度归母净利润是亏损,5个年度的归母净利润之和为亏损1.88亿元。

近年来,益佰制药的研发投入明显缩水。早在2017年,益佰制药的研发投入就达到2.20亿元,2018年降至1.49亿元,2020年为1.46亿元。2021年至2024年分别为1.36亿元、1.27亿元、1.12亿元、1.01亿元,连续4年下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益佰制药的市场费用依旧较高。2023年、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12.38亿元、10.97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约为43.89%、50.46%,对应的市场费用分别为9.66亿元、8.81亿元,占比为77.98%、80.33%,占比均明显高于2022年。

2024年,即便益佰制药的市场费用已经明显下降,仍然是当年研发投入的8.72倍。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分析认为,益佰制药面临着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等问题。在政策方面,随着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的持续推进,药品价格面临下降压力,益佰制药的产品也难以幸免。

图片来源:互联网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