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关于北京“1+3” 培养实验项目的热度再度飙升。
主要是因为,今年“1+3”的变化着实不小。相比去年,今年参与学校的数量增加约30%,培养计划人数增幅接近50%,“1+3”的含金量正在不断提升。
各区区级实验学校培养公告发布在即,那么家长该如何为孩子选择适合的报考学校?择校最重要的考量是什么?
业内专家表示,家长要在充分了解孩子平时的成绩、排名情况、兴趣特长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校的课程特色和育人模式,具体包括课程设置是否注重衔接与贯通、师资力量是否雄厚且经验丰富,以及是否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机会等。
作为一所十二年建制,同时也是经开区首批参与“1+3”培养实验的学校,北京市建华实验亦庄学校(以下简称“经开区建华”)的“贯通”基因可以说是相当浓厚了。

课程上,学校注重横向课程整体视域下的全学科育人,以及纵向贯通培养视角下的多学段甚至全学段一体化设计。
师资上,多位拥有多年高考经验的功勋教师加盟,大学教授+企业工程师组成的“双师”阵容实力护航。
课外实践上,清华、中国科学院大学、北航等高校,金风科技、京东、京东方、阿斯利康、施耐德等高精尖企业都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在北京市新一轮“1+3”培养实验阶段性诊断评估结果中,经开区建华还荣获“优秀”评级。

打破学段、学科壁垒!
“贯通样本”下的全新探索
前不久,经开区建华首届“1+3”培养实验项目周年展示活动举办。
整场活动的情感高潮,当属张妙萱、王诺妍、赵妍睿三位同学制作的“时光长廊”纪录片了。
这部耗时两周完成的作品,记录着经开区建华“1+3”贯通项目一年来的点点滴滴。
数学培优课上的思维碰撞、英语戏剧节的角色排练、理化实验中的数据采集、清华大学课堂上的专注、社区志愿服务时的温暖笑容,探访高端科技企业及科技展馆、对话科研工作者的认真……
一帧帧画面定格的不仅是学生的成长瞬间,也是经开区建华“1+3”贯通项目育人成果的生动展现。
学校充分利用十二年建制优势,稳步探索小、初、高十二年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体系。学校先后在科学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跨学科学习、STEM课程开发、项目式学习等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贯通样本”。
经开区建华的“1+3”培养实验,正是依托学校强大的十二年贯通培养经验,用“横向全覆盖、纵向分层级”的“思维思想”贯通课程体系,巧妙打破了初高中教育的“楚河汉界”,为学生们铺就了一条从初三到高中的连续、稳定、充满可能的成长路径。

横向七大领域包括 :价值引领、人文奠基、科技成长、体魄强健、艺术创造、国际视野、美好生活。
在“科技成长”领域里,同学们可以玩转理化生贯通实验、智慧交通项目化学习;在“人文奠基”领域里,跟着哈利·波特中英文阅读、经典名著戏剧创作穿越古今中外……

纵向三个层级包括:全面基础层,如数学培优、理化生基础实验等,扎实学科核心;兴趣拓展层,带领学生参加跨学科项目;特长培育层,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大学科研项目,为学生的“闪光点”量身定制。

培养目标也是非常清晰,主打就是“一步一个台阶”,打破学段、学科、校企壁垒,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灌输”到“能力培养”的蜕变。
第一年“走进课程”,强调基础强化、初高衔接,以初高衔接课程为基础,侧重物理、化学兴趣实验,加强阅读、实践培养。
第二年“走进专业”,注重兴趣体验、方向选择,确定高考科目选择后,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近距离了解行业发展前景,为大学报考专业奠定基础。
第三年“走进大学”,意在发掘潜力、提升能力,落实全面选课走班,强化科学探究,深入高中学科学习,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带领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参加大中联合科创项目。
第四年“走进目标”,力求融会贯通、全面冲刺,帮助学生按照学业目标制定冲刺计划,强化一对一指导,帮助学生培优补弱,最终实现高考目标,完成中学到大学的顺利过渡。

硬核师资亮相!
首届高三“功勋天团”教师来助阵
据介绍,经开区建华中学部师资队伍中,硕博+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占比达到了100%,毕业于清华、北大、中科院、北师大等知名院校,90%以上有海淀任教或协同教研经验,且有着多轮中高考经验。
目前,经开区建华中学部已形成一批师德高尚、专业度高、业务精湛、思维开阔、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实践-研究型”教师队伍。
据了解,今年经开区建华“1+3”师资团队阵容也是相当“硬核”,其中既有首届的高三“功勋天团”教师,曾带领首届毕业生取得骄人升学成果(相关阅读:),也有深耕教学数十年、深入研究初高衔接的王牌老师。
其中,首届高三“功勋天团”核心成员周思雅老师将担任今年“1+3”班的班主任。周老师2014-2022年一直在海淀区从事一线物理教学,有七轮高三带班经验,非常熟悉北京高考。凭借着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以及对物理知识的独到见解,深受学生喜爱。
自2022年来到经开区建华以来,周老师就从事班主任工作,她的责任心换来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在周老师看来,班主任“立规矩、多表扬、勤沟通”是管理学生的关键,同时还要和家长统一战线,共同帮助学生成长。2024年周老师获得经开区“优秀班主任”称号。

此外,在项目实施上,经开区建华充分考虑初高中课程有机衔接,大学教授、企业工程师组成的“双师”阵容,为学生提供精细化的培养服务,从科普讲座到科研指导,全程陪伴,全力为“1+3”项目班学生护航。

校企高校联动,
打通创新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在清华大学,物理教授现场讲解如何使用卡尺测量度;趣味折纸,实践中学习数学;缩画创意设计,激发创意思维…… 在京东玩转“空中农场”,从初三的植物栽培到高中的实地研学,感受科技与农业的碰撞; 在京东方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完成电路小模型制作,体验科技创造的过程; 在北方华创微电子工艺工程师博士后的讲座中,了解芯片生产的全过程; ……




经开区建华“1+3”培养实验与高校和企业深度联动,致力于打通创新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学校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就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与高校的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走进大学、参与高校科研项目的机会,激发对未来学术研究的兴趣,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学习路径。


地处北京高精尖产业腹地的经开区建华,还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把周围的企业变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学校带领“1+3”班的学生走进金风科技、京东、京东方、阿斯利康、施耐德、北汽极狐、可口可乐、小米汽车、小马智行、新石器无人车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深度的职业考察与体验活动,激发学生以多元视角了解未来行业发展。

想了解更多经开区建华“1+3”新玩法
可以电话咨询:010-52212275
编辑 | 京教君
素材来源 | 北京市建华实验亦庄学校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京城教育圈」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星标一下★为了更好的我们
欢迎 | 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走之前记得点个“心心”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