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思、辨、行:卓越校长班杭州名校行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5-07-19 20:03:16

本文作者:小古

全文长 3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5分钟

图片来源:互联网

Vol.1

学:打卡杭州名校,解码教育创新密码

7月16日至19日,2025中小学“卓越校长”名校考察高研班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全国各中小学的书记、校长等齐聚一堂,围绕“解码名校基因:从课程创新到学校特色的全链路构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专题报告、互动研讨等形式,深入探索课程体系构建与学校特色品牌打造的实践路径。

图片来源:互联网

Vol.2

问:校长们关心的问题,答案都在这

7月16日 上午·杭州市建兰中学

作为本次研学的首站,全国标杆学校杭州市建兰中学以“学校大脑”新技术,展现了“智能+”教育的创新样态。研修班现场,杭州市建兰中学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实践导师饶美红作《以“深度探索”为引擎,推动学校教育范式革新》专题报告,详解“学校大脑”如何通过人机协同破解学情诊断、作业管理、五育评价三大难题。互动环节中,校长们就三四线城市学校如何借力AI、老教师技术接纳度等实际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深刻体会到:教育的革新,从来不是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对“育人”本质的坚守与回归。

图片来源:互联网

7月16日 下午·杭州市天长小学

位于西子湖畔的天长小学以“差异化教学”的校园文化为核心,展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生态。会上,天长小学书记、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楼朝辉分享了近30年的探索成果,提出“天长没有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理念,从个体内、个体间、阶段性、群体性差异出发,构建了“教育观察—精准匹配—两级循环—情境交往—自主展示”的实践路径。现场围绕“如何扭转唯分数论”“综合素质评价落地难点”等话题的讨论,让学员们清晰看到差异教学从理念到落地的完整闭环。

图片来源:互联网

7月17日 上午·杭州市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

杭州市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以“学习时空重构”为特色,强调“以班级为引擎、以学科实践为路径”,实现“时时乐学、处处能学”。副校长蓝杰详解“新班级教育”模式,即以班级为引擎,构建“学校研判—班级规划—教师联动—项目落地”全链条机制,推动学科实践从单一课堂走向多元场景。校长们实地感受校园学习氛围,并就“班主任统筹与学科教学的时间平衡”“教师从‘单科教学’到‘项目领衔’的支持机制”等问题与校方深入交流,收获了可迁移的实操经验。

图片来源:互联网

7月17日 下午·杭州市文海中学

以“文化育人”为办学理念的文海中学,通过校园空间设计、课程图谱构建传递“教育是一种影响”的初心。文海教育集团党委书记罗敏江阐释了“1348”课程图谱,1即一个课程图谱,3即三类课程,4为四大课程群,8是文海学生八大核心素养,各类课程目标指向明确,五育融合中促进协同育人。现场,罗书记还对“文课程”“海课程”特色展开介绍,他强调“课程重构的本质是让知识转化为生命成长的动力”。学员们在漫步校园中体会到文化浸润的力量,对“五育融合”的落地路径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图片来源:互联网

7月18日 上午·浙江省数字教育港

18日上午,学员们走进浙江省数字教育港,深度领略数字教育的飞速发展,浙江省之江教育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协会副会长韩承迅作主题报告。韩院长以《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与典型案例分享》为题,解读数字技术如何赋能课程创新与教育均衡,为校长们打开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全局视野。

图片来源:互联网

7月18日 下午·“校长思想塾”专题研讨

围绕“课程建设与特色打造”的痛点问题,校长们结合前两日参访经验,以“问题导向”展开深度对话,就“国家课程校本化”“特色项目同质化”等难题交换策略,形成多项可落地的实践思路,体现了“群体共振、协同发展”的研修目标。

图片来源:互联网

7月19日 上午·杭州高级中学启成学校

本次研修班最后一站走进传承杭高文脉的启成学校,办学以来,学校坚持以启于心成于行为办学理念,以“五启”素养赋能学生成长。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启心、启智、启行、启美、启乐素养的卓越学子。启成学校党委书记章建祥以《办一所令人向往的学校》为题,分享了该校以“数据赋能个性化、传统与现代交融”为核心竞争力,通过五启模型实现全人培养,依托六大中心孵化特长人才,并以空间重构推动学习方式变革。其特色不仅是课程或技术的叠加,更在于构建了“卓越基因传承(杭高精神)+未来教育探索(数字化+社会化学习)”的生态闭环。学员们在校园参观中感受历史与现代的碰撞,对学校特色的长效培育有了更深层的思考。

图片来源:互联网

Vol.3

思:理念大升级!重新看懂教育本质

本次研修班中,参与人员经历深刻教育理念革新,实现从表层认知到深层理解的跨越,锚定以“育人”本质为核心的发展方向,明确教育终极目标是培养具备健全人格、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完整的人。

图片来源:互联网

具体而言,对“适性教育”的认知从“照顾特殊学生”转为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特质;对“差异教学”的理解从“简单分层教学”深入到通过分层目标、灵活方法、多元评价提供精准支持;对“数字赋能”厘清方向,明确其是服务教育的工具,价值在于分析数据优化教学、拓展学习场景。这场理念升级筑牢了“以生为本”的思想根基。

图片来源:互联网

Vol.4

辨:名校经验怎么用?关键在“校本化”

本次研修班打破“理念易知,实践难行”困境,通过深度剖析与系统梳理名校特色办学经验,提供可复制、能落地的实操方法,指导各校完成从“照搬照抄”到“校本化迁移”的转化,真正实现了名校经验的“为我所用”。

图片来源:互联网

建兰中学“数据驱动教学”模式的学习中,参与者不仅了解了其表面的操作流程,更深入掌握了背后的逻辑框架;天长小学的“差异教学五载体”经验,为参与学校解决了差异教学“落地难”的痛点问题;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的“学习时空重构机制”,为参与学校打开了突破传统课堂边界的思路;杭州高级中学启成学校构建“五启赋能,卓越成长”为内涵的五启素养卓越课程体系,为学校促进各学段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发展个性提供借鉴。值得强调的是,这些方法的落地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各校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特点进行的适应性调整,确保了名校经验能够在不同学校“拿来可用、用之有效”,真正转化为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图片来源:互联网

Vol.5

行:资源抱团!带着互助“关系网”出发

资源链接、构建抱团成长的生态网络是本次研修班的重要价值。通过线下交流学习,打破学校发展“孤岛困境”,借助校际深度交流与“思想塾”专题研讨,搭建开放、共享、互助的成长平台。

图片来源:互联网

研修班汇聚不同城市、区县的学校,通过分组讨论等环节,拓宽各校视野,促进教育理念碰撞融合;推动校际资源互通共享,形成优质资源流动机制,让各校以更低成本获取资源,提升特色建设效率;奠定长期合作基础,构建“问题共研、经验共鉴、成果共享”的常态化交流平台,让学校从“独自探索”走向“协同发展”,为学校特色建设持续深化提供动力。

Vol.6

课程创新不止步,共赴教育新未来

本次杭州研修之旅,通过“实地考察+专题报告+深度研讨”模式,展现杭州名校在课程创新与特色打造上的多元探索,核心均指向让每个学生被看见、被赋能。正如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月所言,课程建设与学校特色打造需“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全链条发力。研修虽落幕,探索不停步,期待各校将所学转化为实践,以课程创新驱动内涵发展,共同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让每个学校都成为特色鲜明的育人园地”。

图片来源:互联网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图片来源:互联网

图片来源:互联网

图片来源:互联网

图片来源:互联网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