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认为呢?

@所有人
今日分享:暑假三阶段,不同阶段做不同的事
一般来说,暑假分为三个阶段:放松阶段、执行阶段、收心阶段
放松阶段:带孩子有节制地玩耍,尽情放松。
○ 全家短途旅行一次。
○ 选部纪录片一起看,边看边聊。
○ 亲子做饭。
执行阶段:娱乐的同时进行有计划地学习,不负成长。
○ 和孩子共定目标:读3本书、一天背20个单词等。
○ 做日程表,随手打勾。
○ 周末小结,做得好及时奖励。
收心阶段:让孩子减少娱乐时间,将作息逐渐回归到开学作息。
○ 每天睡觉提前10分钟,逐步调回学期作息。
○ 复核假期作业,查漏补缺。
○ 让孩子列清单,准备开学用品。

@所有人
今日分享:假期培养阅读习惯
作家毕淑敏说:“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父母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
那么家长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建议做好这4点。
1.营造“书香家庭”。
给孩子一个专属书架,准备各类适龄读物。父母自己也读书,做一个好榜样,用行动影响孩子。
2.让孩子从兴趣入手。
先别急着推荐《红楼梦》或《史记》,可以从孩子喜欢的漫画、科普书、侦探小说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进去,就不愁不爱读。
3.培养每日阅读的习惯。
固定一个时间让孩子读书,比如每天晚饭后或睡前20分钟。时间不用太长,但要坚持。
4.引导孩子读整本书。
课本里很多是节选,容易碎片化。读整本书,能锻炼孩子的专注力、理解力与系统思维。可以制定“月读一本”的小目标,完成后鼓励孩子分享阅读心得。

@所有人
今日分享:假期坚持锻炼
一个坚持运动的孩子,他的专注力、精力、思维能力等,都会明显高于普通孩子。
暑假让孩子做下面这三件事,运动起来吧~
√做选择:挑一项喜欢的运动,如游泳、羽毛球、跑步。
√要计划: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并做好热身与拉伸。
√要记录:用手环或日记记录步数、心率和体会。

@所有人
今日分享:暑期培养练笔习惯,开学写作拿高分
做好这3点:
第一,从日记开始,轻松起步。
不必规定格式,不必追求文采,让孩子随意写写当天的所见所想。比如今天学到的一句话、碰到的一件小事。
第二,鼓励孩子写“生活中的作文”。
看到新闻,可以写一段感想;出去旅游,可以记录所见所闻;家庭聚餐,也可以写写人物描写。这些题材,贴近生活,也贴近考试作文的要求。
第三,写作是分阶段的,别一开始就追求完美。
初期,只求“写个大概”。写得模糊、语病多、结构乱,都没关系,先把内容写出来才是关键。
接下来,再慢慢提醒孩子:写之前先想一想——“我想表达什么?”明确中心思想,写的时候才不会跑题。
等孩子逐渐适应写作后,再进一步引导他们注意结构安排、语言表达、是否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或具体事例来丰富内容。
不要急于求成,一步步走,才能真正写得扎实。

@所有人
今日分享:假期做家务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
“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家长应当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而做家务,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独立能力的机会。
三件事,培养孩子独立做家务的习惯——
○列清单:孩子负责做什么写清楚,扫地、择菜、叠衣服。
○要示范:家长先做示范,再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
○要激励:精神鼓励如夸夸,或者物质鼓励都可以。

@所有人
今日分享:暑期培养积累习惯,开学语文拿高分
一位高考语文单科状元非常重视积累。
“万能摘抄本”是他高考语文拿高分的关键。
他准备了一本摘抄本,从高一开始,每每遇到不会的字、词、句、成语,或者觉得写得好的段落、文章,他都会认真记录。
他说:“到了高三,平时几乎所有会遇到的难词和难句都在里面了。每次大考前都会拿出来翻一翻,作用很大。”
可见,多积累,对语文的阅读理解和作文写作的帮助是极大的。
建议家长暑期带孩子做好这四点,让孩子养成积累习惯:
1.准备一本摘抄本。
遇到精彩的语句、好段落,就记下来,积累属于自己的语言素材。
2.重在坚持。
不求每天积累很多,只要能做到随手记录,日积月累,就能慢慢积累出一本“语文宝库”。
3.学会应用。
把摘抄过的内容尝试用在写作、表达中,加深记忆和理解。

@所有人
今日分享:暑期用错题本高效学习
今年很多高考学霸在接受采访时,都提到自己有准备错题本。
比起题海战术,将每一道错题掌握透彻才是考试拿高分的关键。
记住错题类型,才能遇到类似题不再发懵。
三步用好错题本——
○及时整理:当天把错题剪贴或抄写到笔记本里。每个题目标记错因、考点和解题思路。
○深度纠错:让孩子独立推理出正确步骤,再由家长核对。
○类题回刷:隔一周选与错题同类的题型刷一遍,做对就掌握了之前的错题,没做对就得回去重练。
循环三步,错题成熟题,熟题变得分题。

@所有人
今日分享:经常赞美,定期批评
沈祖芸在《小学生家长必修课》中多次提到一条家庭教育原则:“随时表扬,定期批评。”
为什么要常夸孩子?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被看好的孩子会更争气。你由衷地欣赏孩子能行,孩子就会真能行。
可光夸不行,缺点也得管。
李希贵在《家庭教育指南》提醒: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善于转移视线。平时的小问题别碎碎念念,但关键问题要抓,在特定时段(比如召开家庭会议)正式地向孩子提出改进建议。
这样,孩子知道你爱他,也知道规矩不可商量。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
来源 | 张玉石名班主任工作室原创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