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录取:第一个捡漏,第一批被退档,第一起乌龙,啥原因?

发布时间:2025-07-22 10:03:21

本文作者:小古

2025年高考录取,出现了第一个捡漏的考生,第一批被退档的考生,还有第一起志愿“乌龙”的考生。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一,第一个捡漏的考生:444分录取到985大学。

能够被985大学录取,必须是“学神”级别,全国都一样。比如河南省630分以上才有可能被985大学录取。

而今年青海省一位考生只有444分,就录上了985大学,成为全国今年首个捡漏考生。

这位考生特别幸运,他的理科成绩是444分,在青海排名为7712位,最终被录取到山东大学生物科学专业。

有人说了,这个考生幸运是在青海参加高考,那里是高考“洼地”,你让他来河南省试试?

告诉你,即使在青海省,这个分数距离985大学录取分数线也相差甚远,他之所以能够捡漏,有这么几个原因。

1.他也确实沾了地域优势的光。

图片来源:互联网

青海的教育资源相对其他发达省份而言没那么丰富,教育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所以当地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比很多省份都要低。以这位444分的青海考生为例,这个分数在青海省能进入全省1万名以内。若换算到一些高考大省,其对应的分数可能达到600分左右,这样的分数在那些省份报考一所不错的高校并非难事。

2.他报的是强基计划,强基计划招生政策相对复杂,报考人数不多。很多考生和家长觉得强基计划 “水太深”,担心自己搞不明白,又觉得自身成绩不够突出,报考985 大学毫无希望,便直接放弃了强基计划的报考。殊不知,这种想法反而为一些有勇气尝试的考生创造了机会。

3.他报的专业不是热门,录取的是生物科学类专业,比较冷。

无论如何444分进入985大学,都是幸运的。

二,第一个被退档的考生:620分被大学提档又退档。

图片来源:互联网

每年高考录取时,部分高校对高分段学生进行提档后,发现个别学生没有满足条件,最终进行退档处理。首轮投档已经结束,所以当时没有达到提档线的学生,是没有办法再次被提档。

2025年,第一个被退档的学生已经出现了。

江苏考生王某,今年高考成绩为620分,全省排名16000名。如果按照往年数据参考,该学生应该可以选择国家公费师范生里面比较好的专业,并且本研连读。

因此,学生选择汉语言文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国家公费师范生,为了避免被调剂到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等专业,他没有服从调剂。

图片来源:互联网

但是今年录取分数线出现明显上涨,这所部属高校投档线上涨到610分,汉语言文学、英语和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分数线上涨到625分。该生虽然顺利被提档,但没有满足所报专业分数要求,又没有服从调剂,最终被退档。

高校提档后又退档,这是最“坑”学生的,因为档案经过这么一运转,耽误了时间,退档后没有学校可以录取他了。

一般情况下,退档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是成绩达标,体检却不符合要求。比如色盲、色弱考生报了化学专业,肯定被退档。

第二个是总分达标,单科成绩没达要求。比如要求英语成绩在120分以上,还有数学成绩不能低于100分等,有部分高校小语种专业要求有口语成绩。

第三个是成绩刚过线,不服从调剂。考生成绩没有优势,又不服从调剂,也要被退档的。

三,第一起“乌龙”的考生:600分报了民办大学。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一位山东的考生,今年高考成绩刚好600分,远超过了山东省去年的本科一批录取分数线。即使走不了985大学,录取一个211大学还是有把握的。

可能是这个学生太高兴了,有点喜出望外,乐极生悲。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不知道他搭错了哪根筋,将学校的代码填错了,填成了一所民本大学。

高考录取后,他傻眼了,600分录取到一所每年收费4万元的民办高校,你说他上不上?

这件事情被称作是今年高考志愿填报的“第一起乌龙”。

实际上这种事情年年都有发生,去年河南一位考生报厦门大学,但是代码填成了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每年学费近10万元,他欲哭无泪。

图片来源:互联网

还有河南郑州一位考生,去年他考了598分,上了重点线。

他武汉理工大学为第一志愿,西南大学为第二志愿。录取结果,第一志愿武汉理工大学不够投档线,第二志愿西南大学录取,他很高兴,觉得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但是细心的爸爸看出来了,问了一句话,他立刻傻眼了。

老爸说:“你录取的这个学校,怎么是个分校区啊?”

这个考生赶紧去翻报考指南,发现西南大学有一个校本部,也有一个分校区,两个学校不仅长得像而且连代码也只差一个数字。

图片来源:互联网

可是,这两个学校投档线大相径庭,分校区比校本部分数将近低100分。该考生以最高分录取到分校,还被调剂到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考生顿足哭啼,都怪自己填报志愿时候马大哈,填错了院校一个代码,却酿成了一杯苦酒。

高考志愿填报,只有一次机会,录取后是不能改变的,这位学生只有去复读。

学生的高考分数,都是辛苦学习换来的,因为鬼使神差填报错了志愿,造成终身遗憾,实在是非常可惜。

这背后反映出考生和家长普遍存在的一种焦虑和信息不对称。给所有考生一个警示。

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呢?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