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择校!专业课130分!她从武汉城市学院成功考研南京工业大学

发布时间:2025-06-30 15:02:38

本文作者:小古

武汉城市学院城建学部传来喜讯,2021级工程造价1班学生 黄慧萍,成功考取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硕。实现了从工程造价到土木工程的转变,用行动诠释了“精准规划”与“韧性坚持”的力量。

图片来源:互联网

“我认为材料力学非常有趣,学习起来也并不费力,因此考研打算朝这个方向努力。为此,在选择目标院校之前,我便已经在闲鱼上购买了相关资料。”黄慧萍的父母在浙江工作,大三下学期,她在确定考研院校时,将目标范围锁定在浙江及周边地区,最初意向报考浙江工业大学。经过多番考量与信息收集,她最终将目光投向以力学为重点建设学科的南京工业大学。“我是先定专业课方向,再倒推选学校。” 黄慧萍笑言,这种 “逆向择校法” 让目标院校与个人优势实现精准匹配。

图片来源:互联网

“数学一轮复习到8月底才结束,我进度虽慢但基础扎实。”大三下学期因课程密集,黄慧萍的复习以“碎片化图书馆打卡”为主,暑假留校后,她开启全天沉浸式学习:每日早8点扎进自习室,先攻克数学至11点半,下午专攻专业课,晚间分配英语与政治。专业课材料力学于9月完成首轮梳理,政治则从7月起通过网课“渗透式”积累,后期结合哔站博主“腿姐”的押题资料冲刺。自主备考的她尤其注重时间分配:数学占比超40%,专业课次之,英语则以“单词+真题”循环推进。压力大时,她会与舍友骑行东湖放松,边骑边聊复习进度,累了就买麦当劳“充电”,这种劳逸结合的方式,帮助她在备考中始终保持稳定的节奏。

图片来源:互联网

备考后期,自习室的氛围愈发紧张。黄慧萍像往常一样低头刷题,一张写着“祝考研顺利”的加油卡和系着红绳的小铃铛,悄然出现在桌上。这份来自陌生同学的鼓励,让她心头一暖。而每当疲惫不堪时,电话那头父母“别烦,坚持就是胜利”的话语,更是给予她最坚实的支撑。陌生人的善意与家人的关爱,成为她坚持到底的动力。

初试专业课130分的黄慧萍,在复试中遭遇“意外挑战”:面试组清一色地震领域专家,基本围绕地震工程提问,而她准备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内容几乎用不上。“当时大脑嗡的一声,但想起书桌上‘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便签,我深吸一口气,从参与过的桥梁抗震实验讲起,用基础理论拆解复杂问题。”这场“计划外”的考核让她感慨:“考研不仅考知识,更考心态韧性。”

“工程造价就业竞争激烈,读研是为了拓宽专业边界。”黄慧萍用行动证明:择校时的理性分析、备考中的扎实执行、困境中的心态调整,缺一不可。如今她已收拾行囊,即将奔赴南京工业大学,在材料与工程领域续写新的篇章。

审核|蔡海燕 吴湘悦

责编| 记者 王奕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