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OS 16疑似被确认:跟进iOS 26液态玻璃设计,系统图标也一样

发布时间:2025-07-01 00:02:45

本文作者:小古

曾经设计总监一句“不跟进”曾引发行业震动,如今ColorOS 16却在控制中心悄悄复刻苹果的液态美学。

要知道苹果iOS 26的液态玻璃设计语言亮相后,OPPO ColorOS设计总监陈希直言:“坏消息是:不跟进。”这番表态被广泛解读为国产系统将坚持独立设计道路。

然而近期却有博主称国产手机厂商的控制中心界面意外“撞脸”苹果新设计,系统图标与iOS 26如出一辙。

更耐人寻味的是,陈希后续澄清称当初的“不跟进”实际指的是第三方应用厂商,而ColorOS是否跟进“跟生态有关”。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不过大多数消息都指向博主的爆料指的是ColorOS 16,而且当苹果在WWDC25展示液态玻璃设计语言时,科技界瞬间分裂为两个阵营。

有人沉醉于半透明光影流动的“赛博美学”,也有人质疑这种特效牺牲了界面可读性,身处舆论漩涡,OPPO ColorOS设计总监陈希在6月13日表态引发轩然大波。

他幽默地写道:“iOS 26这么一折腾,心如死灰多年的各互联网大厂设计师又能折腾一番了,特别是‘半身入土’的视觉设计师,终于来活了。”紧接着那句 “坏消息是:不跟进” 被广泛传播。

这番表态迅速登上热搜,网友们将其解读为国产系统旗帜鲜明地拒绝跟风苹果,但陈希在48小时内不得不再次发文澄清:“大家理解歪了,‘不跟了’这一句指的是前面提到的第三方应用厂商。”

图片来源:互联网

他进一步解释设计趋同的本质原因——第三方应用为节省开发成本,通常在iOS和安卓平台共用设计语言,因此系统层面必然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不管怎么说,苹果的液态玻璃设计绝非简单的视觉把戏,据苹果高管介绍,该技术采用“反射+折射+动态变形”的复合渲染机制,通过精密算法模拟真实玻璃的物理特性。

比如当用户滑动屏幕时,界面元素会产生类似液态的形变动画;点击按钮则呈现水滴般的涟漪效果,只是华丽背后是惊人的性能代价。

比如液态玻璃需要实时渲染,对芯片算力和散热系统提出严苛要求。许多iPhone用户在升级iOS 26后抱怨设备发烫、动画掉帧,甚至出现无法启动的严重故障。

图片来源:互联网

而实现视觉效果不是最困难的,真正困难的是在实现这样的效果下,能不能做到功耗足够低,流畅足够好,发热足够小。

抱着这个疑问,近期有博主称某国产厂商新系统控制中心神似液态玻璃,系统图标几乎与苹果设计一模一样。

不过与苹果激进的全系统实时渲染不同,ColorOS 16可能采用预渲染动画方案,目前只是UI有点像液态玻璃,没有做实时渲染,不像iOS 26那样激进,可读性好很多。

这种选择体现OPPO对用户体验的权衡,毕竟陈希曾强调无论如何最终目的要保障用户的整体体验的高质量稳定,不会以失衡的代价去换取局部体验。

图片来源:互联网

比如极光引擎负责视觉表现,在控制中心等特定区域尝试半透明材质;潮汐引擎专注流畅体验,通过智能调度确保动画帧率稳定。

而且全球Top 100应用中有83%采用跨平台统一设计,开发者不会为安卓单独开发一套视觉语言,所以当iOS全面转向液态玻璃风格时,安卓端应用自然会被动跟随。

这种生态传导效应在历史上屡见不鲜。Material Design的普及就曾推动iOS应用卡片化,而苹果的扁平化设计同样倒逼安卓设计变革。

只是面对液态玻璃的浪潮,ColorOS选择策略性妥协,比如系统级应用可能吸收苹果的磨砂通透美学,但保留ColorOS的特色动效和交互逻辑。

图片来源:互联网

另外要说的是,抛开设计争议,ColorOS 16的技术根基值得关注,该系统基于Android 16深度定制。

同时吸收原生系统的Live Updates通知优化、增强型应用交互API等新特性,且两大核心技术引擎也会持续进化。

更为关键的是,硬件层面,首发机型Find X9系列搭载天玑9500旗舰平台,其强悍的GPU性能为半透明特效提供算力基础。

按照OPPO的迭代节奏,ColorOS 16将于9月随Find X9系列亮相,届时我们将看到这套平衡哲学的实际成果。

图片来源:互联网

总而言之,当智能手机陷入设计同质化泥潭,ColorOS 16的尝试弥足珍贵,那就是尊重生态规律却不盲从,拥抱趋势却不牺牲用户体验。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表达的吗?一起来说说看吧。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