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顶流”姜涛坠海引热议:流量浪潮中,他是巨婴,还是顶流?

发布时间:2025-07-03 20:02:50

本文作者:小古

2025年6月24日,香港顶流姜涛跳海的消息冲上热搜。

图片来源:互联网

据港媒报道,坠海人员为艺人姜涛,坠海前服用了药物。

他当天心情很差,十分的不开心。

他坠海的位置,在西区副食品批发市场附近。

目前,救援船已将姜涛救出,他已经清醒并送往医院。

至于坠海的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图片来源:互联网

随后,姜涛的经纪人发出通告,是个小小意外,不小心坠海,让大家担心了。

然而,这场意外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香港娱乐圈的矛盾。

一边是粉丝为他包下整条街的生日应援,广告牌上闪烁着巨大的“姜涛”二字。

另一边,是导演王晶的怒骂,人肥歌差舞贱,滚出娱乐圈!

姜涛,是被资本和粉丝推上“顶流”的年轻人。

他究竟是香港娱乐圈的新星,还是一场荒诞的泡沫?

图片来源:互联网

选秀诞生的香港奇迹

2017年,18岁的姜涛,站上湖南卫视《快乐男声》的舞台。

他帅气清新的形象,让观众记住了他。

姜涛在海选时演唱的《告白气球》,虽然表演青涩,却也收获了第一批粉丝。

但真正把姜涛推向顶流的,是2018年香港ViuTV的选秀节目《全民造星》。

这档节目,就像是一档造星机器。

图片来源:互联网

最终,姜涛以“草根逆袭”的人设脱颖而出。

之后,他与其他11名选手组成男子MIRROR组合,位居C位。

MIRROR的走红速度,堪称恐怖。

出道3个月就开演唱会,门票10分钟售罄。

他们的代言费直逼古天乐,广告铺满香港。

粉丝更是自创“姜涛湾”,每年生日应援会,甚至让铜锣湾瘫痪。

图片来源:互联网

但繁华的背后,是残酷的资本游戏。

经纪公司为姜涛量身定制“努力型素人”剧本。

舞台失误被誉为笨拙但真诚,身材发福被解读为反焦虑icon。

就连他因抑郁症住院,也能被包装成“顶流不易”的虐粉素材。

图片来源:互联网

争议中的“顶流”

姜涛的舞台表现,始终是香港娱乐圈的未解之谜。

观众对他的唱功,颇有质疑。

2024年叱咤乐坛颁奖礼,他凭单曲《涛》拿下“我最喜爱的歌曲大奖”。

但现场视频回放,发现气息不稳,音准飘忽,全靠垫音支撑。

他的舞蹈,被网友戏称像商场开业表演。

王晶更毒舌,“发神经?人肥歌难舞贱!”

图片来源:互联网

对于他的演技,更疑似AI人。

在电影《盗月者》中,他的表情管理,被做成表情包。

粉丝们为他辩解,“我们涛涛是新人,需要时间成长!”

粉丝们的疯狂,应援会直接变成邪教仪式。

姜涛的粉丝群叫做“姜糖”,堪称香港饭圈的极端样本。

2024年生日应援会,粉丝包下200块广告牌。

他们买断全港麦当劳派送,在维港放飞无人机组成“JT”字样。

此项花费就超200万港币。

粉丝们曾雇佣群众演员假扮“路人”接机,甚至在姜涛发福后P图控评。

图片来源:互联网

对身体发福生出的双下巴,美化为性感象征。

这种疯狂行为最终反噬。

当姜涛因网络暴力住院时,粉丝却举着“姜涛别怕,我们在”的灯牌,在医院门口集会,逼得医院报警驱散。

图片来源:互联网

顶流光环下的“人”与“符号”

姜涛的人设到底是励志偶像,还是成为了资本傀儡。

在镜头前,姜涛是谦逊的港仔代表。

两个月前,王晶曾在社交平台直怼“香港顶流,求求你滚出娱乐圈”。

被王晶骂后,他回应,“感谢前辈批评,做这行就要承受这些。”

图片来源:互联网

坠海事件后,他发长文澄清,“对不起,又让大家担心了。”

但私下里,姜涛却是被资本异化的提线木偶。

因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导致发胖。公司却要求他保持亲民形象。

MIRROR的歌曲,全部由韩国团队制作,他们没有创作权。

姜涛的走红,暴露了香港娱乐圈的深层危机。

选秀节目《全民造星》,复制内娱的模式,或许并不可行。

图片来源:互联网

因为香港市场太小,只能靠“虐粉”“固粉”维持热度。

当姜涛在颁奖礼上唱着“我要飞得更高”,台下观众却想起30年前张国荣的《风继续吹》。

这或许就是香港娱乐圈当下的现状。

图片来源:互联网

顶流之路,还能走多远?

2025年,姜涛的处境愈发尴尬。

靠流量走红的他,最终可能被流量反噬。

新歌播放量暴跌至45万(此前破百万),被网友嘲讽“江郎才尽”。

在“最讨厌男歌手”评选中,他以8.3万票高居榜首。

图片来源:互联网

香港娱乐圈开始反思顶流模式。

TVB宣布重启新秀歌唱大赛,誓要找回实力为王的传统。

姜涛想要破局,也不是没有可能。

他转型幕后,参与创作歌曲《碎片》,展现出不俗的作词天赋。

在影视圈深耕演技,磨练台词功底。

《太平纹身店》中他饰演配角,却意外获得“最自然表演”评价。

但前提是,他要先撕掉顶流标签,做一个真正的人。

图片来源:互联网

姜涛的故事,是流量时代最极致的样本。

资本用数据造神,粉丝用金钱供奉,最终把人变成商品。

当我们在嘲笑人肥歌差时,是否也该反思,是谁在制造这种畸形审美?

真正的顶流,不该是转瞬即逝的泡沫。

而是即使潮水退去,仍有一束光,能照亮后来者的路。

本文作者 |柠檬雪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