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每年6月-8月,就是各大榜单开始疯狂发榜的日子。现在的国内留学生,不是以前了,相对来说,更看重的是世界大学排名,毕竟这关乎回国就业和认可度等方面。
现在不是10年前了,那时候留学生就业无压力,回国就有企业要。学生可以来回挑拣,不管是外企还是国企,都有机会进。考公是不可能考公的,除非家里实在是资源多。
但现在不一样了,筛选的范围更小了,大家对未来有太多不确定性,竞争的人多。很多中产家庭的留学生也在求稳为主。起手都希望孩子先有个好的工作岗位才踏实点,其他再说。所以,现在的留学生和之前的是不一样的,现在的留学生回国考公的居然也很多。

扯远了,今天我们聊下,最懂英国大学行情和走势的一个榜单——CUG排名。这个榜单怎么搁在以前,关注度特别高,尤其是这个榜单会有很多专业排名,比如商科的,传媒的,艺术的,工科等等细分领域。对要去英国读本科的学生来说,是有指导意义的。只不过,现在QS太过拉扯掉了现在学生和家长的注意力,这些榜单的权重就没什么人在乎了。
当然,榜单只是一个参数,是我们去讨论一些学校学术能力,学生满意度,专业实力,师资力量的一些数据来源。你如果真的想全面理解英国的大学实力,这些榜单的确是需要细细研究的。
No.1 CUG2026这个榜单为何和QS2026差别那么大?
本土榜单说实在的,是为本土的高中学生服务的,CUG其实大部分是给本土和eu的学生做参考用的。很多a-level学生是用它来制定自己ucas选校策略的,比如Entry Standards这个指标,就是ucas分数指标,你学校在英国强不强,这个分数能直接表达出实力。还有其中的Graduate Prospects指标对本土学生来说也很重要,是可以评判一个学校有没有回报率的。

这个榜单的数据不像QS,可以自己手搓,CUG的榜单运营数据都是依赖官方数据给出的。比如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数据,以及NSS和REF这种关乎每个高校能拿到多少教育拨款的榜单。
这个榜单差不多有10个指标,你都可以通过各个细分指标找到你关心的学校实力部分。比如毕业生前景,学术实力,录取要求,研究质量,学生满意度。甚至学生挂科率人家也有指标,Continuation这个就记录每个学校能顺利完成学业的数据。你可以避免很多宽进严出的学校。
所以,从数据来源和服务对象来说,CUG这种指标和QS这种是反向的。CUG相对来说是给本土和国际学生服务的,是可以反映出本土学生对学校的一个认知。而QS这种榜单是为国际学生服务的,是给国际学生提供一个榜单建议。出发点是不一样的。还有就是CUG更多为本科学生服务,QS这种排名更多为硕博学生服务。

于是榜单的效果上,数据差异化会特别大。
No.2 CUG的top前20学校为什么是这些?
按CUG这个榜单,历年来都是剑桥在榜首更多点。top10的英国大学分别是:
1.剑桥
2.牛津
3.LSE
4.圣安
5.杜伦
6.IC
7.拉夫堡
8.巴斯
9.华威
10.兰卡斯特
这个榜单对于很多懂行的留学从业人员来说,没什么稀奇,就是这么排的,而且从数据各个维度来说,的确就是这样的。比如牛剑,英国就是只有两种学校,一个是牛剑,一个是其他。不太可能存在ic这种乱入,然后踏着牛剑的头往上踩的。你道理说破天都没用,牛剑大于一切。

另外,本土学生的逻辑就是追求那种古老学校为主的,所以圣安,杜伦这种学校必须是王者学校,是继牛剑之后本土学生会更加着重考虑的学校。是英国的老钱或新钱都希望把孩子送过去的学校。这里面不只是学术问题,而是关乎这类家庭更在乎的传承或圈子问题。本土的阶级意识是很强的,只有这种古老学校能带给他们这种传承感。至于什么科学啊,技术啊,这种说白了是打工人的职业。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他们的孩子追求的是哲学啊,历史啊,人文艺术,或创造力的一些专业。这种是搞人,搞脑子,搞政治的方向。人家要的是这个,和我们追求的事两条不相交的线。
当然,本土学生还有一种追求,对他们来说,那种小而精的学校,也是他们追求的。比如巴斯,比如兰卡,这种都在各自领域极其强。而且学生满意度高,入读门槛也不低的学校也是他们会着重考虑的。比如巴斯的本科录取评分是81分,ucl这种也只有80分而已。哪些国内学生很喜欢的比如伯明翰或南安这种,75分都不到。

No.3 CUG的top前10-20学校为什么是这些?
CUG的top前10-20阵容如下:
11.埃克塞特
12.约克
13.UCL
14.伯明翰
15.布里斯托
16.谢菲尔德
17.南安普顿
18.爱丁堡
19.KCL
19.萨利Surrey
21.利兹
22.卡迪夫
23.利物浦
24.女王贝尔法斯特Belfast
26.UEA
26.诺丁汉
28.曼大
31.格拉斯哥

如果你理解了前面前10的学校阵容,后面的10-20阵容也就更容易理解。在本土学生范畴里面,古老的学校以及小而精且在当地reputation高的学校之后,才是哪些综合学校。
在英国本土,其实没那么多综合学校之分,他们基本是以红砖学校,以及罗素集团成员学校去衡量一些高校的权重的。
也就是说,本土学生,选南安还是谢菲尔德,或者伯明翰还是利兹,其实没太大差别。无非是自己所在城市就近挑一个学校而已。基本以城市命名的学校不会差罢了了。

至于在qs里面关注度高的,比如KCL、曼大、UCL、格拉,爱丁堡这些学校,在这个榜单里面,一般口碑都不好。口碑不好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学生满意度低,二是师资或教职人员不宽裕,有事踢皮球,搞创收明显。三是师资力量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师资个人挺牛的,适合做科研的,但教学方面是一坨,经常给学生挂科,天怒人怨的,学生会觉得老师不重视教学,觉得自己没人管,矛盾还挺多。大班教学多的学校就是这样。本土学生代入感超级差,评分一直高不了。一般来说,国际学生比例高的学校,本土学生都劝退的多,来的少一些。
总了个结:今天就聊到这,对这个榜单有兴趣的可以进一步去看下里面的参数,每个参数都可以反映出不同英国大学在某个角度的一些真实实力。如果你是那种想用本科录取分数去参考学校实力的,也可以去看下这个榜单。你也会对英国大学的各个顺位有比较直观的了解。

最近网络上的榜单出的有点多了,说实话,真正去研究榜单的没几个。大家都是个人喜好上的一些情绪互喷。利于自己的就大家点赞,觉得不适合自己利益的榜单就各种拉踩。搞得自己很懂行一样,实际啥也不是。真让你说,你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真的是想来英国留学的,你也特别想留在英国就业的。可以更关注本土榜单多一些,而不是qs或软科,或其他世界大学排名。当然,你回国的话,没得选,只能去看世界大学排名,毕竟回国,就是看谁话语权大,谁曝光度高知名度大。其他都是扯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