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管罚单频发
文/每日财报 汇水
6月2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向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简称“陆家嘴信托”)开出了420万元的罚单,其内部管理存在的漏洞由此浮出水面。这家曾以浦东知名地标命名的信托公司,近年来经营状况每况愈下,2024年营收相比2022年几乎缩水一半,自营资产的不良率也呈上升态势。
此外,陆家嘴信托还深陷与世茂集团的债务纠纷,不得不打包拍卖南京世茂璀璨江山项目的部分资产,12.5亿元的起拍价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当前,信托行业正遭遇管政策持续收紧,传统业务规模不断收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陆家嘴信托的转型之路充满挑战,其未来发展又将如何?值得关注。
监管罚单“频落”
资料显示,陆家嘴信托前身是2003年成立的青岛海协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在2009-2012年间,历经股权重组与变更,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成为控股股东,公司更名为陆家嘴信托,实控人为上海国资委,目前注册资本金达104亿元。
近年来,陆家嘴信托合规问题不断,屡遭监管部门处罚。
6月2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陆家嘴国际信托因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信托项目管理严重不审慎、证券投资信托产品违反监管规定、固有资产五级分类不准确、产品风险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问题,被罚款420万元。同时,时任副总经理许丹健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时任总经理助理兼风险管理中心总经理孙阳、时任结构金融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钟小云、时任理财经理俞晓蕾均被警告。

来源: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网站
对于此事,陆家嘴信托相关负责人对外回应称”本次处罚涉及事项主要发生在2023年之前,相关问题已完成全面整改。”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自2024年起,陆家嘴信托违规行为便集中显现。
2024年4月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公示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青国金罚决字〔2024〕20号)显示,陆家嘴国际信托因信息披露不全面、不真实,风险揭示不充分,被罚款30万元,时任运营部总经理娄佩琍和时任信托业务三部总经理杨静因负有责任被警告。
2024年4月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金罚决字〔2024〕3号)显示,陆家嘴国际信托又因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420万元,包括报送监管部门的报告报表不真实、关联方和关联交易数据不真实、以投资名义向不满足“四三二”要求的房地产项目融资、未按约定用途使用信托贷款、信托资金挪用于缴纳土地出让金、信托产品信息披露不审慎、违规接受保险资金投资事务管理类信托计划。同时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金罚决字〔2024〕2号)显示,时任总经理崔斌因对部分违法行为负责,被警告并罚款15万元。
2024年10月,陆家嘴国际信托再因违规被点名通报。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官网发布的通报指出,福州骏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骏耀商业广场项目B地块是保交房项目,陆家嘴国际信托作为投资方对项目印鉴进行共管。但在福州市住建局审核批复工程款后,陆家嘴国际信托却因债权债务纠纷拖延工程款拨付。
从处罚内容看,陆家嘴信托的违规行为多与房地产业务相关,暴露出其在业务开展中对房地产行业监管政策执行存在明显漏洞。例如“向不满足‘四三二’要求的房地产项目融资”,反映出项目审核环节未严格遵守监管要求,为后续风险埋下隐患。
多次出现的信息披露不规范问题,凸显了公司在内部治理和合规管理方面存在系统性缺陷。
业绩连年下滑
陆家嘴国际信托面临的经营压力也不小,这从其低迷的业绩表现和严峻的资产质量形势中便能看出意思端倪。
近年来,陆家嘴信托业绩下滑态势明显。财报显示,合并口径下,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2亿元,与2022年的16.76亿元相比,降幅高达49.77%,近乎“腰斩”;净利润更是从2022年的8.32亿元锐减至2.37亿元,下降幅度达71.5%,缩水幅度有些惊人。
2024年,陆家嘴信托的业绩颓势仍未得到扭转。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05亿元,同比下滑16.23%;净利润为2.05亿元,同比下降13.35%。尽管2024年净利润降幅较2023年有所收窄,但营收规模进一步缩小,这反映出公司业务拓展能力持续受限,盈利基础愈发薄弱。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合并口径)
具体来看,2024年陆家嘴信托(合并口径)的利息净收入为4.59亿元,同比下降10.8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2.2亿元,同比下滑25.18%。投资收益方面,2023年从2.59亿元骤降至 -5221.5万元,2024年进一步扩大至 -5460.4万元,亏损持续加剧。

来源:公司年报
与此同时,陆家嘴信托的资产质量也面临着严峻挑战。2024年,公司自营资产不良率从2023年的7.65%攀升至11.43%,增幅高达49.41%。这一数据的大幅上升,意味着公司自营业务面临的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未来可能需要计提更多的资产减值准备,这无疑会对净利润产生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来源:公司年报
从业务结构看,公司的房地产信托业务规模为83.39亿元,占比5.8%;基础产业规模272.26亿元,占比18.94%;证券市场业务规模891.04亿元,占比61.96%。与上一年相比,基础产业和房地产业务规模进一步压缩。尽管陆家嘴信托已采取一系列举措来降低潜在风险,过往积累的风险仍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逐步化解。

来源:公司年报
在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房地产融资类信托规模持续压缩,直接导致公司相关收入大幅减少;同时,世茂等房企违约事件引发的诉讼追偿工作,耗费了公司大量的运营成本。2025年1月,市场上曾流传出该公司计划“逆向讨薪”的消息,虽然公司对此予以否认,但绩效薪酬与风险项目挂钩的相关传闻,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司内部对资产质量状况的忧虑。
债权“泥潭”待化解
陆家嘴国际信托在业务经营方面还面临债务纠纷、诉讼等方面的诸多挑战。
5月底,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曾发布公告称,世茂股份及子公司公开市场债务、非公开市场的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债务累计188.66亿元未能按期支付,其中累计未能按期足额偿付的公司债券本息合计6.26亿元。
6月份,世茂在南京江北五桥的楼盘世茂璀璨江山被挂上阿里法拍网。根据阿里法拍网显示,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光固路 2 号的江北世茂璀璨江山项目部分资产将被打包拍卖,共涉及该项目的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地下车库,起拍价 12.5 亿元,将于 7 月 12 日正式拍卖。这场资产拍卖已引发市场反应,页面围观次数升至39人设置提醒1650次,更有39位潜在买家提前设置竞拍提醒。

这场纠纷始于2020年12月,陆家嘴信托设立“陆家嘴信托 - 佳合7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南京江北世茂璀璨江山项目注资。2022年7月,世茂集团10亿美元公募债券未能偿还本息“暴雷”,债务逾期集中爆发,南京世荣置业也被卷入。2023年初,上海金融法院一审判决南京世荣置业向陆家嘴信托偿还本金、利息及违约金合计超19亿元。因被执行人未履约,2025年上海金融法院启动执行程序,裁定变价相关资产。
另外,根据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4月发布的公告,在其披露的8起诉讼、仲裁事项进展中,陆家嘴国际信托涉案6起,涉案金额约32.43亿元,被诉方均为房地产企业。
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信托公司需加速风险出清与业务转型,投资者也应警惕高收益背后的潜在风险,金融与地产的“解绑”之路或将决定下一阶段行业格局的演变。
当前,陆家嘴国际信托业务发展面临多重不利因素:一是存量风险突出。信托行业风险化解虽有进展,但存量风险规模仍大,部分产业风险外溢带来负面影响,化解存量项目风险仍是主要难题。二是业务转型挑战大。信托行业转型期,传统业务收缩,新型业务待培育,市场竞争激烈,新型业务短期难补传统业务收入缺口,长期盈利能力存忧。三是资管混业竞争激烈。信托公司标品业务主动投资能力弱于券商等机构,需完善投研体系与人才队伍,提升标品业务主动管理水平。
陆家嘴信托高层将迎来变动。近日有媒体报道,海通资管原总经理王岗履新陆家嘴集团副总经理后,经股东推荐拟任陆家嘴信托董事长,目前任职资格尚在相关程序中。
资料显示,1982年出生的王岗,曾在证监会、海通证券等机构担任要职,拥有丰富的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经验。2025年3月,王岗已出任陆家嘴集团副总经理,其在海通资管期间主导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将为陆家嘴信托转型提供重要助力。
在新的领导团队带领下,陆家嘴信托能否突破当前困境、何时能够进入快速增长轨道?我们将持续关注。
丨每财网&每日财报声明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表达的信息或者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内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电话:010-64607577
手机(微信):15650787695
投资者交流群:公号内留言微信号,由群主添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