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网易财经ESG
作者|王晓丽
3月22日,妙可蓝多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8.44亿元,同比下滑8.99%,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89.16%,扭转了公司持续两年亏损的业绩表现。
与此同时,4月22日,公司再次发布2025年一季报,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2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4.88%,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一年及一个季度,妙可蓝多的营收指标并没有很大变化,其利润增长更多是受益于降本措施,而非业务的实际增长,因此其业绩繁荣的可持续性仍存疑。
除业绩表现外,公司在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根据Wind ESG评级,妙可蓝多获得“BBB”评级,位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在环境、社会与治理维度均有待提升空间。公司ESG报告有待完善,产品质量与安全仍需加强,同时“重营销、轻研发”的问题突出,依赖单一产品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战略转型迫在眉睫。
ESG报告待完善,环保投入不足
在环境维度,根据MSCI披露的包装食品和肉类行业ESG评级标准,MSCI重点关注企业在水资源管理、包装材料和废物、原材料采购与产品碳足迹方面的表现。

来源:MSCI官网
然而,根据《妙可蓝多2024年可持续报告》的实质性议题评估结果,妙可蓝多的6大核心议题中并无环境维度相关内容,且在28个议题中,“应对气候变化”仅排在第9位。这表明公司在环境维度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来源:《妙可蓝多2024年可持续报告》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妙可蓝多表示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及污水回用比例来减少新水用量,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然而,2024年其循环用水量为8,300吨(芝享工厂),与公司“工业废水排放量317.16万吨”和“生活废水2.55万吨”的庞大体量相比,循环水利用率不足总排放量的0.3%,差距明显。


来源:《妙可蓝多2024年可持续报告》
在包装材料方面,妙可蓝多仅在报告末尾提到将加快推进单一材质包材的应用,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但缺乏具体的包材管理措施。在三废治理上,公司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定,确保环保设施运行正常,实现废水和废气的符合标准排放,厂界噪声的有效控制,以及固体废弃物的规范处理。
在产品碳足迹方面,妙可蓝多2024年首次披露了范围一、二的排放数据。然而,公司自2019年起已连续多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但直到2023年报告仍未披露相关排放量,导致2024年的数据缺乏纵向可比性。同时,报告中也未提及公司的减碳目标。
此外,环保投入方面,2024年妙可蓝多的环保投入为784.93万元,仅占其48.44亿元营收的1.62%。然而,公司当年对外捐赠和公益项目的总投入为640.55万元,相比之下,公司在环保投入的努力还待加强。
产品营养与健康、产品质量安全待加强
在社会维度,MSCI尤为关注企业在产品营养与健康及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表现。妙可蓝多将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与质量列为第三核心议题,并将健康营养作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在社会维度的议题规划与MSCI基本一致。
在产品营养与健康方面,妙可蓝多顺应消费者减脂、减糖、减盐、增加微量营养素等的营养与健康需求,制定妙可蓝多产品营养与健康战略。同时,公司借鉴外部经验,并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形成了“妙可蓝多SDS-ACT质量体系管理模型”。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食品安全事故及政府处罚0起、市场抽检合格率100%的目标。
然而,尽管报告期内妙可蓝多在食品安全方面表现良好,但此前公司也曾多次陷入食安危机。2024年5月,妙可蓝多因“反式脂肪酸”问题引发争议。据了解,妙可蓝多奶酪制品的配料表中包含的“食用油脂制品”实际就是反式脂肪酸的另一种叫法。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D.4.2条款规定,每日摄入的反式脂肪酸不应超过2.2克,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尽管妙可蓝多客服团队宣称产品不含反式脂肪酸,但这一声明未能完全消除消费者对其产品安全性的疑虑,部分消费者仍对产品安全性表示担忧。此外,早在2022年,上海消保委对市场上12款不同品牌的奶酪片进行测评时,发现妙可蓝多旗下的一款芝士片存在“高钠”问题。

来源:上海市消保委
此外,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妙可蓝多累计投诉量为150条,其中已回复134条,已完成121条,投诉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变质、有异物、过期销售、虚假宣传等问题。
“重营销,轻研发”、战略转型难题
在治理维度方面,MSCI对企业治理表现给予了超过30%的权重。然而,据妙可蓝多实际表现,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业绩表现上,妙可蓝多2024年递交了一份增利不增收的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8.44亿元,同比下滑8.99%;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89.16%。此外,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2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4.88%。
尽管2024年公司利润实现了正增长,扭转了连续两年的亏损局面,但公司营业收入却出现了自2016年以来的首次下滑。对于营业收入的下滑,公司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公司贸易产品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
在财报中,妙可蓝多虽未对利润增长给出具体解释,但多次提及降本增效措施。事实上,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公司费用收缩明显。其中,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减少0.97亿元,同比下降9.49%,研发费用同比缩减10.25%;2025年一季度也有类似举措。显然,降本增效是推动妙可蓝多利润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来源:《妙可蓝多2024年年度报告》
从产品类别来看,公司最主要的营收板块——奶酪,虽然较去年同期营收有所增加,但增幅并不大。具体而言,2024年奶酪产品营收较2023年同期仅增加2.43亿元。相比之下,2024年公司营业总成本较2023年同期减少了约5.77亿元,其中销售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了近1亿元。由此可见,2024年妙可蓝多利润正增长主要依靠降低成本实现。
早年间,妙可蓝多凭借疯狂的营销手段抢占市场份额。2018年,凭借洗脑式广告“妙可蓝多,妙可蓝多,奶酪棒,真好吃”,公司将奶酪棒从无人问津的小众儿童零食打造成国民级爆款。短短四年间,其奶酪棒市占率从3.9%飙升至42%,成为细分市场的绝对霸主。然而,也正因营销出身,近年来妙可蓝多多次被外界诟病“重营销,轻研发”。
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2年,妙可蓝多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05亿、3.59亿、7.10亿、11.59亿、12.19亿,逐年递增。其中2022年销售费用12.19亿,几乎是2018年的6倍。此后,自2023年起销售费用虽有下降,但仍维持高位,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10.19亿、9.22亿。
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妙可蓝多在营销上的累计投入已超50亿元,而相比之下,研发费用则显得微不足道。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研发费用仅为4847万元,仅占当年销售费用的5.26%,占营收比例仅1%,远低于国际乳企3%-5%的水平。
对于妙可蓝多而言,曾经依靠精准定位和大手笔营销策略,依赖单一大单品的增长模式已不再适用。随着奶酪棒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如何摆脱增长乏力的困境,成为妙可蓝多接下来面临的关键难题。
2024年,妙可蓝多创始人柴琇宣布了公司未来3年的三大战役:奶酪棒增长之战,通过创新产品、丰富消费场景、强化双品牌策略及拓宽渠道,实现持续增长;成人奶酪破圈之战,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推动成人奶酪市场的深度拓展;B端市场突围之战,聚焦大客户开发,优化供应链体系,使B端业务成为新的营收与利润支柱。
然而,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些战略方向的推进并非易事。奶酪棒市场增长放缓已成事实,儿童零食赛道竞争激烈,竞品的低价策略更是让市场环境雪上加霜。在成人奶酪市场,中国消费者对奶酪的认知仍停留在儿童零食层面,“奶酪进中餐”的战略需要突破传统饮食文化壁垒。
至于B端业务,虽然看起来前景广阔,但毛利率远低于C端产品,且在餐饮行业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客户对价格更为敏感。同时,国际乳企凭借规模化供应链优势,将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如果妙可蓝多不能通过优化供应链实现成本压缩,B端业务可能陷入“规模增长但利润难增”的困境。因此,未来妙可蓝多的每一步都将是充满挑战的探索之旅。
参考资料:
[1]《妙可蓝多,市值蒸发超300亿元!广告轰炸打法失效了?》;财事汇
[2]《妙可蓝多的困局,王一博解决不了》;斑马消费
[3]《妙可蓝多大跃进》;蓝鲨消费
[4]《妙可蓝多:环保不像赚钱那样卖力》;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