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元老胡晗接棒董事长。
文/每日财报 栗佳
目前,我国现有三家相互保险公司,众惠相互保险、信美相互人寿和汇友相互保险,这三家相互保险公司从2015年经过筛选并筹建至今已整整10个年头了。
作为三家持牌机构中唯一一家寿险组织,信美相互人寿起点并不低,一出生已经在罗马,由蚂蚁集团、天弘基金、涌金集团、汤臣倍健等10家明星企业共同出资创建。
过去一路带领信美相互人寿成长的,是公司从2017年成立至今一直担任董事长的杨帆,作为信美相互人寿的发起者、创始人,杨帆已陪伴公司走过整整十年岁月。从最初的以轻资产、小规模、精运营姿态入局,被业内冠以“小而美”的称号,再到如今发展壮大。
但如今,让人备感意外和不解的是,这位灵魂人物却以辞掉信美相互人寿大多数核心职务而在市场上激起千层浪。从2015年筹备至今首度更换董事长,于信美相互人寿而言意义重大。
6月30日,信美相互人寿发布公告称,杨帆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董事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委员、管理执行委员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法定代表人等除相互保险社执行董事、管理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外的一切职务。
扬帆辞任后,信美相互人寿董事长一职将由该社副董事长胡晗接任,其任职资格尚待监管核准后生效。同时,该社还选举胡晗为管理执行委员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意味着这位拥有金融与实业跨界背景且与杨帆搭档并肩奋战八年的女将,履新后将一肩双挑董事长、CEO两大重任。

杨帆掌舵八年,成长性强
1970年出生的杨帆,早年工作经历在中国人保,是其保险职业生涯的开端,后来又转战至监管系统任职,担任过原中国保监会副处长及处长等职务。而后在2001-2011年十年间里,杨帆先后在中国保险(欧洲)控股公司担任过助总、执行董事及副总等职务,后来又转战香港,担任过香港中国保险集团公司董办总经理兼总办总经理,民安中国董事,太平养老执行董事、总经理等职务,不久后他又加盟泰康养老,曾任执行董事及总裁。
在从事保险行业超30年,具备了监管、国企、国际化、养老等多重领域职业经验的加持下,2015年杨帆与胡晗、徐天舒等几位校友和同事抓住了我国相互保险政策开闸利好机遇,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创立了信美相互人寿。
在杨帆看来,虽然相互制保险还是“新物种”,属于舶来品,但也有自己的先天优势:打法灵活,组织架构紧凑,会员参与管理下自主可控性强,决策链条较短;易于聚焦经营战略本身,会员服务体系下较易获客。因此,信美相互人寿成立至今一直以“小而精、小而美”作为主线经营发展战略。
杨帆在任期间,曾表示将围绕“数字科技+会员服务体系+康养”全面布局,主导了信美相互人寿从零搭建数字化架构并提出将打造“模块化、标准化、产品化”的THH康养体系。
在会员服务体系上,杨帆提出“以会员为中心”的辐条式体系。今年5月26日,信美宣布迭代会员服务体系,将会员层级由原有的6级扩展至8级,便是该体系作为底层逻辑的体现之一。
基于业务和组织上的布局,信美相互人寿长期成长还是不错的。规模方面,其总资产从2017年的15.03亿元增至2025年一季度的567.53亿元规模,实现近40倍的增长。业绩方面,信美相互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从2017年的4.74亿元逐年增长至2023年末的90.84亿元。2020年算是其实现首次盈利的重要时间节点,正是在这一年该社净利润扭亏为盈,达0.69亿元,打破了传统寿险公司“七平八盈”的惯例。而后在2021年,其净利润达到历史最优水平,为2.1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08.4%,这两年可谓风光无限。

陷入成长阵痛
不过自2022年以来,信美相互人寿盈利能力突然急转而下,2022年仅实现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80.37%。2023年业绩情况则有所回暖,净利润升至0.57亿元,同比增速达37.5%。
2024年以及今年一季度,信美相互人寿业绩既有一些亮点,但同时也有不少问题。
好的方面来看,资产规模增长还是不错的,截至2024年末,信美相互人寿总资产达548.46亿元,同比增长27.21%;今年一季度也有25.2%的同比增长,增速与业内不少优秀传统寿险公司相比并不逊色。与自身相比,虽然其总资产规模增长呈现一定放缓趋势,不过相对来说也是不错的表现。
今年一季度,信美相互人寿综合、核心偿付能力分别为186.37%、131.42%,分别较2024年末上升11.7个百分点、9.97个百分点,处在寿险业里的中高水平。
不过问题也相当多,首要问题便是业绩持续不稳。保费规模接连下滑,2024年信美相互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9.83亿元,同比下降约23.13%。今年一季度,其保费仍处在下滑区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为6.47亿元,较去年同期缩水28.4%,公司业务发展仍存在巨大压力。
对此,信美相互人寿解释称,该社根据战略发展规划,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发展规划以“追求质量效益”为目标,将持续完善产品结构,对冲长期利率风险,积极创新保险产品,努力实现利差、死差、费差的三差平衡,寻求有序稳健发展。
盈利方面,2024年其净利润好不容易同比增长16%至0.67亿元,但在2025年一季度却为-0.79亿元,一个季度之内将去年全年盈利亏空殆尽,盈利能力依旧难以趋稳,这或许也是信美相互人寿并未对会员进行盈余分配的一大原因。对此,该社此前也做出过解释,表示尚未满足盈余分配的条件。
不仅是负债端的保费缩水及盈利端的不稳,在投资端,信美相互人寿的投资收益率同样下滑明显。2024年全年,该社综合投资收益率高达10.77%,2024年四季度单季也有3.13%,但到了今年一季度,其综合投资收益率却转负至-0.09%;投资收益率也从去年末的4.2%骤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1%。
而投资端的失利又与投资能力受限有很大关联,据此前信美相互人寿在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2025年1月,因最近一个年度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监管评估档位为第6档,导致其不动产投资管理能力(投资不动产金融产品)、股权投资管理能力(直接股权投资)不符合保险公司投资管理能力标准,后续将暂停新增相关投资业务,确保资金运用业务合法合规。
因此从八年成长史看,信美相互人寿成长性还是不错的,但自2021年以后,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行业监管政策趋严、寿险业务竞争压力加大等因素叠加影响下,对该社构成外部挑战,经营业绩或多或少受到不小冲击。
而从内部来看,信美相互人寿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以2024年为例,其原保险保费收入居前5位的产品,终身寿险占了四席,是公司当前核心业务板块。如此情况下,与传统寿险公司相比,信美相互人寿本身竞争力会不够突出,从产品创新开发到客户获取,并没有超过同业的能力,因此在体量不占优的情况下,有点后劲不足,近几年的成长性遇到挑战。

创业元老胡晗接棒,新股东战投入局
虽然这几年成长性有所下降,不过凭借股东的支持以及管理层的战略变化,信美相互人寿未来应该还是会有望持续增长。
从股东层面看,今年2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公告称,信美相互人寿获批增资3.25亿元,新引入的出资人为内蒙古世林集团,出资占比为21.65%,一举成为该社第二大出资人。而由于蚂蚁集团与天弘基金未参加此次增资,蚂蚁集团的出资占比从29.34%稀释至22.98%,仍为第一大股东;天弘基金的出资占比稀释至15.99%,退居第三。
在当下不少寿险公司渴求增资或发债增资补充资本实力之时,信美相互人寿无疑是幸运的,实现了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增资。而此前第一次增资则是在2021年12月份,增资金额总计为1.76亿元,其中涌金集团出资额为0.76亿元,汤臣倍健则出资1亿元。
世林集团的进入,做强信美相互人寿的意图非常明显,不仅提升了该社的偿付能力,更为业务拓展和产品研发提供坚实的资金后盾。信美相互人寿有关负责人曾表示,世林集团及其关联公司投资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酒店等,秉承相互制会员服务会员的理念,未来可以与信美在康养服务方面进行合作,共同促进会员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管理层方面,从杨帆到胡晗,两任董事长都是信美相互人寿的灵魂人物,皆为该社经营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目前掌舵帅印也已经交到胡晗手中,正是需要出业绩证明自己的阶段。
据悉,1971年出生的胡晗与杨帆是校友,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和金融学硕士学位,也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1993年至2015年期间,她先后担任光大集团预算委员会秘书、光大控股财务部总经理、香港华鹰资管董事、上海林耐实业投资管理合伙人、浙江中正智能董事长等职位。直到2015年,胡晗与杨帆等人共同参与筹建信美相互人寿,在筹备期她担任该社筹备组副组长。信美相互人寿成立后,胡晗一直担任着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直至如今履新一把手也已有八年之久。
可以想见,这位金融女将担任董事长以后,信美相互人寿的经营战略将会出现一些新变化。比如,在今年5月正值信美相互人寿成立8周年而举办的2024年年报解读直播上,胡晗就曾重点提出:“面对未来,公司将应时而变,第一稳主业,调结构;第二降本增效,算账经营;第三强化资负联动,防范利差损风险。”
这些都有望推动信美相互人寿接下来的增长。当然,在面对当下业绩不稳、投资能力受限等挑战,胡晗身上的担子也并不会太轻松,接下来该如何带领信美相互人寿扭转颓势,打开新局面,值得期待。

丨每财网&每日财报声明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表达的信息或者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内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电话:010-64607577
手机(微信):15650787695
投资者交流群:公号内留言微信号,由群主添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