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12家股份行,恒丰银行为何垫底?

发布时间:2025-07-09 00:03:15

本文作者:小古

数据是个宝

数据宝

投资少烦恼

图片来源:互联网

随着“白衣骑士”中央汇金退出,恒丰银行的重组迎来关键一战——上市。6月30日,其两位高管的任职资格获批,“一正四副”格局成形。

不过,新的高管团队面临诸多挑战:恒丰银行各业务线因合规问题屡遭处罚,用户投诉量持续高企,盈利能力指标在股份制银行中处于低位。此外,万得ESG评分显示,恒丰银行在环境社会风险审查、绿色金融产品、董监高、反贪污腐败等多项议题上排名靠后。经营与ESG表现落后同行,为其上市添加了不确定性。

来源:新财富杂志(ID:xcfplus)

作者:程静

6月30日,在空缺两年九个月之后,恒丰银行行长一职终于迎来了正式人选。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日前批复,核准白雨石恒丰银行董事、行长的任职资格。“80后”的白雨石,也是目前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最年轻的行长。

同时获得任职资格的,还有2024年9月上任的副行长韩靖文。至此,恒丰银行高管团队终于补齐,形成了“一正四副”格局。

恒丰银行是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一,前身为1987年成立的烟台住房储蓄银行,2003年改制为恒丰银行,2016年因两任董事长贪腐、公司治理乱象丛生、影子股东扑朔迷离、不良贷款高企等问题引发广泛关注。

在监管部门推动下,恒丰银行2017年底启动市场化改革,确定“剥离不良、引进战投、整体上市”的重组方案,并于2019年底完成前两步。如今,其走到最为关键一步——上市。

一系列改革后,恒丰银行的经营管理与ESG发展状况究竟如何?实现“整体上市”的路上,还要跨越哪些障碍?

01

ESG评级垫底,三大主题全线失守

企业上市,财务指标仅是其中一道门槛,健全的公司治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也是重要前提。ESG评价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企业在环境(E)、社会责任(S)、公司治理(G)等方面的表现。

从万得(Wind)的ESG评级结果来看,恒丰银行的级别为BB级。在该评级体系中,BB代表企业管理水平较低,ESG风险较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12家股份制银行中,仅恒丰银行和渤海银行获评BB级,排名垫底,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均获得AA级,高出恒丰银行3个子级,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及光大银行获得A级,高出恒丰银行2个子级,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均高出恒丰1个子级(表1)。

表1: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万得ESG评分

图片来源:互联网

数据来源:Wind ESG,《新财富》杂志整理(数据截至2025年6月初)

从Wind给予12家银行E、S、G主题的得分来看,恒丰银行E主题得分为2.86分(满分10分),不到平均分6.28分的一半,兴业银行(9.1分)、中信银行(9分)的得分是其三倍。

这一主题重在从可持续金融和气候变化方面考察公司的表现,而恒丰银行可持续金融表现得分仅4.38分,约为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的一半;气候变化议题得分仅0.61分,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两家均获得满分,招行与平安银行的得分超过了8分。

S主题,恒丰银行的得分为5.83分,未超过12家股份制银行6.2分的平均线。

这一主题中,恒丰银行的信息安全议题得分为7.74分,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得分均在9分左右。恒丰银行的社区议题得分仅1.1分,显著低于其他股份制银行,尤其是,中信银行该议题获10分满分。

两项与员工相关的议题,恒丰得分也均偏低,其雇佣议题得分5.59分,中信获得9.02分,招行、浙商银行得分均超过8分;员工发展与培训方面,恒丰得分(6.5分)显著低于招行(10分)、广发(10分)、兴业(9.32分)与中信(9.42分)等银行。

恒丰银行的G主题得分在12家银行中垫底,平均分6.66分,恒丰银行仅得3.12分,7个细分议题得分全部显著低于同行。其中,其股权及股东、税务两项议题的得分均为0分,而前一项议题,行内企业的平均分为7.09分;董监高议题得分3.81分,而浦发、中信均获得10分满分,招行、兴业、浙商得分均超过9分;审计议题上,恒丰仅得5分,而兴业、平安、中信等7家银行获得10分满分。

整体来看,恒丰银行在E、S、G三大主题,以及多个细分议题上排名靠后,更有数个指标垫底。接下来,我们且从各个主题详细分析其表现。

02

环境评分倒数第二,ESG风险审查及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信披不足是主因

银行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并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因此,考察银行在环境主题表现的指标并不多,Wind的评级方法中,可持续金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为主要议题。

明晟(MSCI)认为,为了降低借款人因环境问题导致信贷违约风险以及对环境有害的项目提供融资导致的信誉风险,银行业公司需重点考察信用评估和风险偏好中是否考虑ESG因素,因此,影响环境的融资成为银行在E领域的重点议题。

标普ESG评分方法显示,银行的贷款和承销业务在很大程度上会涉及气候变化风险,比如,随着化石燃料逐步淘汰,银行持有这些搁浅资产的风险也在上升,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以及脱碳战略为其重点考察议题。

不难看出,评级机构认为,银行业的E主题考察因素主要为绿色信贷以及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战略举措。那么,恒丰银行在相关内容上的披露质量如何,为何分数在12家股份制银行中排在倒数第二?

Wind ESG评分显示,其落后同行的主要原因来自环境社会风险审查、绿色金融产品、气候变化管理目标与规划、气候变化风险量化分析、碳排放数据这五类三级指标。

Wind认为,恒丰银行对客户或被投企业进行了较为基础的环境社会风险审查,并只考虑了单一的ESG维度,且并未持续监测其环境社会风险。

恒丰银行最新发布的2024年度ESG报告显示,公司将ESG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上线管理系统,发布《恒丰银行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办法》,完善全流程风险管理要求,不过并未对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说明和解释,也未公布案例。

对比之下,多家银行在这一指标的披露上获得满分。《新财富》杂志翻阅其他股份制银行发布的报告发现,获得满分的银行公布了更多具体措施,例如,招商银行明确ESG评价“一票否决”机制,要求项目及客户在选址、生产工艺、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符合国家环保标准,不介入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的“两高一低”项目,对不符合ESG和相关产业政策规定的项目和企业,不发放授信,并收回已发放的融资。

此外,平安银行在2024年制定客户ESG风险评估分类标准及申报审核流程,将风险评估分类认定结果纳入信用评级及授信审批应用,强调融资业务需执行ESG尽职调查,持续监测并分析客户的ESG表现,同时详细披露了贷前尽调与授信评估、贷前审批、贷中出账、贷后管理4个过程中具体调查的内容及流程。

由此可见,对相关内容披露得过于笼统且简单,可能是恒丰银行该指标评分较低的主要原因。

另外,2025年一季度,恒丰银行收到多起行政处罚,数项违规行为与这一议题相关,体现公司在环境社会风险审查上存在较大漏洞。例如1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对恒丰银行的行政处罚信息,其违规行为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

事实上,早在2022年,原银保监会就曾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提出要求银行有效识别、监测、防控业务活动中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报告也对银行业重点关注的风险与流程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绿色金融不断深化,包装绿色金融产品的“漂绿”现象已有发生。2024年6月,国家审计署发布报告指出,6家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含金量不高,部分机构将其他类贷款违规变造为科技、绿色、涉农等重点领域贷款,另外4家银行680.59亿元名义上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贷款被挪作他用或空转套利。“伪科技”“伪绿色”项目的出现,更加凸显银行对客户或被投企业进行环境社会风险审查的重要性。

此外,在欧美等绿色金融起源较早的市场,金融和银行业“漂绿”案例数量显著增加,市场监管与处罚力度不断加大。就在2025年6月,德国投资银行(DWS)因在2020年年报中夸大ESG资产规模,被德国法兰克福检察官办公室处以2500万欧元(折合2.1亿元人民币)罚款,创下欧洲绿色金融虚假宣传最大罚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同步处罚其美国子公司1900万美元,指控其“ESG政策执行不力、流程造假”。

在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上,Wind要求银行制定气候变化管理体系与制度、目标与规划,识别相关风险和机遇并对相关风险进行量化,这与目前三大交易所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中提到的应对气候变化四大核心内容保持一致,不过,Wind去掉了报告中“将应对气候变化议题提升至战略层面”的要求。

Wind ESG评分显示,恒丰银行并未建立相关管理体系与制度,也没有识别相关风险和机遇,制定的目标管理与规划、风险量化分析两个指标上显著落后同行业公司。

《新财富》杂志翻阅其ESG报告发现,恒丰银行并未设置应对气候变化专题,其内容索引页也明确显示,报告中未披露气候变化带来的财务影响以及其他风险和机遇,甚至在利益相关方沟通章节,将环境列入利益相关方,显示公司似乎都未明确利益相关方的概念。

尤其是在风险量化环节,在其他银行积极识别风险,开展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并设置多种压力情景以检测整体风险是否可控的时候,恒丰银行2024年相关内容的披露还有所退坡,如2023年,其报告中还提到参与人民银行组织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但2024年报告中却没有公布进行相关测试。

其他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自2021年起定期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并主动披露测试情况,同时开展物理风险压力测试研究探索。2024年,其扩大测试行业覆盖范围,测试设置轻度、中度、重度三种压力情景,报告显示,在各种压力情景下,其资本充足指标均满足监管要求,其还公布了重度压力情景下2030年末资本充足率下降的数据。

民生银行的ESG报告显示,其2022年起开展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探索低碳经济转型对本行资产质量及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在轻度、中度、重度三种压力情景下,风险均整体可控。

由此可见,恒丰银行并未明确公司在E主题方面应该披露的重点议题,不明确利益相关方的概念,ESG风险管理议题披露相对简略,风险量化议题信息披露有所退坡,或是其E主题得分落后同行的主要原因。

03

近半年罚款金额超过1600万元,董监高、反腐败等议题评分显著落后

近年来,恒丰银行频繁收到罚单,从违规类型来看,几乎“全业务失守”,涉及信贷业务、同业与票据、基层违规等方面,暴露其脆弱的风控体系,显示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短板。

Wind ESG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恒丰银行因治理相关处罚的争议事件达到33条。据中金在线统计,2024年恒丰银行累计收到罚款金额超过977万元。仅2025年一季度,恒丰银行接连收到4张罚单。其中,其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等八项违法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处以1060.68万元的罚款;上海分行因固定资产贷款发放不审慎等五项违规行为,被上海金融监管局处以370万元罚款;昆明分行因存在固定资产贷款管理不审慎、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审慎等四大问题,被云南金融监管局罚款205万元;长沙分行因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的违规行为被湖南金融监管局罚款30万元。

银行是典型的高杠杆行业,其自有资本占比相对较低,若公司治理失效,可能导致经营失控风险,因此,ESG评级中,银行业的公司治理议题权重较高。例如,标普的G主题权重占比高达51%以上,Wind的G主题议题权重也超过了36%。

Wind ESG评分显示,12家股份制银行中,恒丰银行G主题评分垫底,仅3.12分,不到平均分6.66的一半。其中,恒丰银行在董监高、审计、反贪污腐败、ESG治理等方面评分均低于平均值。

对于董监高议题,评级机构主要考察公司董事会有效性、多元化政策、独立性、平均任期、行业经验等多个指标。Wind ESG评级结果显示,恒丰银行董监高议题得分仅3.81分,远低于12家银行8.51分的均值。

具体来看,恒丰银行在ESG报告中并未披露董事会多元化管理体系与制度,其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比为25%,在业内相对较低,如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都超过了40%,平安银行与中信银行为40%,招商银行为37.5%;此外,恒丰银行董事会年龄标准差相对较低(4.92),标准差越高说明说明董事会成员年龄多样性较高,光大银行(7.48)、浙商银行(7.15)、平安银行(8.39)等这一数据都显著高于恒丰银行。

董事会有效性的评测,主要涵盖董事会及委员会的甄选过程、多元化、专业背景、董事会程序规范、与管理层的关系等方面的评估,而恒丰银行在ESG报告中未披露相关内容。其他银行中,如浙商银行制定《董事履职评价及问责办法》等董事绩效评估相关制度,定期对董事年度履职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于股东大会进行通报;中信银行制定《监事会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职评价办法》等制度,此外,监事会每年定期对董事开展1次履职评价,2024年度被评价的9名董事履职评价结果均为“称职”。招商银行制定《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价值准则与行为规范指引》《董事监事履职评价办法》等制度。

恒丰银行在反贪污腐败议题的得分也相对靠后。Wind ESG显示,其ESG报告中未公布举报渠道是否向外部利益相关方开放、举报人保护制度及流程,也未对员工或商业伙伴进行反贪污腐败培训。这是其落后同行的主要原因,其他股份制银行中,招行、中信、光大则在这一议题获得10分满分。

值得注意的是,恒丰银行前两任董事长姜喜运和蔡国华均因贪腐被判死缓、终身监禁,显示其过去内控长期失守。

姜喜运在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担任董事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将2.84亿股恒丰银行股份转至其个人或亲友控制的公司名下,按历年年度报告中的每股净资产计算,共计7.54亿余元。

2013年12月至2018年4月担任董事长的蔡国华,被指在任期间平均每天报销40万元,涉案金额达到103亿元,其中,涉嫌滥用职权造成恒丰银行经济损失8.9亿余元、涉嫌贪污1022万余元、涉嫌挪用公款48亿元用于个人经营、涉嫌受贿11.8亿余元、涉嫌违法发放贷款35亿元。

据报道,蔡国华严重贪腐问题,由恒丰银行原行长栾永泰实名举报,导火索则是“私分公款”引发的高管内斗。

尽管如此,恒丰银行的ESG报告仍未明确将反贪腐作为关键议题,在其议题矩阵中,商业道德及诚信、风险与合规管理的位置并不靠前,显示公司重视程度不高(图1)。

图1:恒丰银行2024年ESG报告关键议题矩阵

图片来源:互联网

资料来源:恒丰银行2024年度ESG报告

此外,从公司关键议题矩阵的分布来看,恒丰银行对议题影响程度的判定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例如,恒丰银行认为,员工权益与福利保障议题对公司的影响程度最大,而对于利益相关方而言,这一议题几乎是重要性排序最低的。再如助力普惠和小微企业发展,对于利益相关方的重要性排在第四位,但公司认为这一议题对公司的重要性排在倒数第二。

此外,恒丰银行的五大核心议题中,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公司及利益相关方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其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恒丰银行2024年ESG报告显示,其当年收到了18622件投诉,相较于2023年增长了17.47%,远高于其当年1.98%的营业收入增速。从投诉地区分布看,其大本营山东的投诉量占比接近75%。

另外,Wind ESG显示,恒丰银行的ESG治理得分在12家银行中位列倒数第二,未加入行业、国内或国际相关ESG倡议及组织,未将ESG绩效纳入高管薪酬考核以及未对ESG报告进行审验,是其分数较低的主要原因。

04

坎坷的上市之路,盈利能力偏低,不良贷款率仍偏高

12家股份制银行中,唯有两家银行没有上市,恒丰银行是其中之一。其最早于2014年提出上市计划,但因两任董事长接连落马、不良贷款率飙升等原因,经营陷入困境。官网显示,恒丰银行2017年、2018年年报缺失,此外,截至2018年底,其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635.61亿元,占当年贷款总额比重高达28.44%,而同期其他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均值仅在1.7%左右。

2018年,前董事长陈颖、前行长王锡峰上任后,恒丰银行进行了剥离不良资产、引进战略投资等改革,但迟迟未能完成国务院批复的“剥离不良、引进战投、整体上市”三步走改革重组方案中的第三步。

为谋求上市,2021年,恒丰银行制定了“1443”目标定位,其中提到力争3年时间基本达到上市条件,5年时间盈利能力达到股份制银行中游水平。另外,其还发布了“1476”转型发展策略,将深耕本土市场、做强特色业务、深化数字化转型、强化风险防控作为四大战略支柱。

恒丰银行近年的年报也公布了相关进展,如2020年年报提及,以上市银行内控制度体系为标准,围绕实现“整体上市”目标,启动下个五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2023年报也提及,锚定“服务实体质效提升、风险底线持续稳固、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达成整体上市条件”四大目标。不过,其2024年年报并未再提及上市。

一系列变革后,恒丰银行转型发展取得一定进展,资产质量有所改善。2024年,其资产规模为1.53万亿元,同比增长6.64%,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98%和4.3%,不良贷款率近6年持续下降至1.49%。同时,此前中央汇金为确保金融稳定、化解金融风险,作为“白衣骑士”,认购恒丰银行股票,成为其控股股东。2024年,其控股权重归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显示恒丰银行风险显著化解。

不过,恒丰银行2024年净利润增长主要因所得税较2023年大幅下降了35.57%,利润总额仍较上年同比减少11.11%。

从盈利指标来看,其年化加权净资产收益率(ROE)近两年有所下降,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3.73%和3.83%,显著低于2020—2022年的平均水平(6%),总资产净利润(ROA)为0.36%,近4年也处于缓慢下降趋势。相对于其他股份制银行,恒丰银行两项盈利指标显著偏低(图2)。

图2:恒丰银行ROE、ROA在股份制银行中显著偏低

图片来源:互联网

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杂志整理

同时,虽然不良贷款率近年有所下降,但在股份制银行中,恒丰银行这一比率仍偏高(图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股份制银行中相对偏低(图4)。

图3:恒丰银行不良贷款率在股份制银行中相对偏高

图片来源:互联网

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杂志整理

图4:恒丰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股份制银行中相对偏低

图片来源:互联网

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杂志整理

盈利能力仍待增强的同时,内控合规也是恒丰上市之路上必须改进的重点。

根据深交所、上交所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4月修订)》,公司申请上市的前提要求就是建立健全有效的治理结构,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

然而,恒丰银行前任行长王锡峰于2022年8月离职后,其行长(总经理)职务空缺超过两年,直至2025年6月30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公告,核准白雨石董事、行长的任职资格,恒丰银行行长一职才尘埃落定。另外,银行的高管配置通常为“一正五副”或“一正四副”,而恒丰银行副行长长期在2—3名左右,直至6月30日才增至4名。

有报道显示,恒丰银行董事长辛树人提及,恒丰银行已在2024年全面启动上市准备工作。不过,盈利能力在同行业中偏低、频繁因不合规被罚、投诉高企的表现,为其顺利上市添加了不确定性。

整体来看,恒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频繁被处以高额罚单与消费者投诉高企的背景下,其在应对气候变化、ESG风险审查等绿色金融方面,董监高以及ESG管理等内控体系方面,仍需对标业内领先银行,此外,还应强化自身在反腐败反贿赂方面的实践,方能为顺利上市打下良好的治理基础。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资讯和信息,仅为作者个人观点表达或对于具体事件的陈述,不构成推荐及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据此进行投资所产生的风险及后果。

《新财富》杂志6月号

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

(点击下方图片可直接购买,下单请备注邮箱)

图片来源:互联网

来源:新财富杂志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编:何予

校对:祝甜婷

数据宝

点击参与由怀新投资、券商中国、数据宝联合发起的“券中实盘交易大赛”,与优秀投资者共舞。

图片来源:互联网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